重庆市渝北区第三实验小学校 40112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所吟的一首母爱的颂歌,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一直脍炙人口。为让这凝聚了人类美好情感的名作牢牢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西师版第三册30课特意编排了这首诗,来抒发作者对母爱的感叹,激起我们心中对父母最诚挚的热爱和感激。
2.教学目标。根据本年段的学生特点、本册的教材特点,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交流识字方法。
(2)从诗中受到启发,学习感受母亲的爱,并学习关心自己的母亲,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美,喜欢读古诗。
3.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母亲对儿女的关爱,能关爱自己的父母。
二、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教授本文时主要采用了:
1.提问法。由于本诗是精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2.朗读法。语文课应从读入手,以读为主。尤其是古诗更应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诗歌,受到精美诗句的熏陶、感染。
3.直观教学法。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我让学生直观“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草”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三、说学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预习法。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
2.类比法。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小草和太阳的关系“小草无论怎样也不能报答太阳对它的关爱”来类比“作者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关爱”。
3.自主合作学习法。在学习重点及本课生字时将主要采用此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所以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赏,配上轻音乐,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诗人孟郊和母亲的一个小故事来揭示课题(以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此诗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让孩子们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古诗和生字的识字方法。
(3)班上交流读诗情况和生字的识记情况。教师相机指导、适时点拨(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3.品析古诗,悟出真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自主阅读。
(2)引导质疑。
(3)引导学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4)学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难点)。
(5)指导深情朗读(注意灵活、多样)。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结学习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回报母亲的爱,形式多样。比如:说赞美的话语、唱歌、跳舞、画画、诗朗诵、做家务等。准备时,课件播放歌曲《好妈妈》,准备4分种左右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欣赏郑燮的诗《晨起缝破衣》,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课件出示)。
3.课外继续收集阅读有关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这样的设计立足课内、注目课外,也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
六、指导书写,重点点拨
新课标指出:“识字和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段教学应把识字和写字作为教学重点之一。”在教学写字时,我首先出示卡片让学生再认,以巩固识字情况;然后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本课生字的特点:除“寸”外,每个字都有撇而且形式不一。因此指导书写就可以从撇入手。我将重点提示“归”、“迟”的撇是竖撇,“密”的撇斜一些,“临”的撇要短一些,“游”的撇要收一些。相机进行口头扩词和说话练习。
然后学生写生字,教师注意强调书写的正确、工整、美观。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写完后对书写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评促优。
总之,在本课设计中,我尝试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加以变革,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践了“让凝聚了人类美好情感的名作牢牢植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初衷———母爱之伟大,应竭力回报。
论文作者:陈淑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生字论文; 学生论文; 古诗论文; 母爱论文; 教师论文; 母亲论文; 方法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