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回顾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活动论文,党内论文,集中学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针对不同时期中心任务和党员队伍实际,坚持经常性教育同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重要经验。进入21世纪以来,党相继开展了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三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是中国共产党自觉适应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创举。全面回顾这三次活动的历程,认真思考带给我们的启示,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三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基本情况
第一次:在全国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握时代发展变化,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为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和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中共中央提出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大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紧迫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项重大举措。
2000年11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活动随即展开。这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鲜明地提出了“让干部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的目标要求,把党的自身建设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十分紧密地联系起来。参加这次活动的对象,主要是乡镇、县(市)部门、村和乡镇站所的领导班子及基层干部,共计1520万人。整个活动分两批进行,每一批都按照学习培训、对照检查、整改提高三个阶段,抓住思想动员、征求意见、召开民主生活会、制定整改方案、开展回访复查等主要环节,有序推进、步步深入。在活动中,全国共有409.6万余名省市县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4万期,培训党员群众2017.3万人(次);对4.7万个软弱涣散的村级领导班子进行了整顿;中央财政和中央管理的党费共投入109亿余元,帮助村级组织建立完善活动场所近15.9万个。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探索中得到加强,一大批农民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得到解决,基本达到了“让干部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的要求,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第二次:在全党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进入新世纪,置身于风云变幻的时代,党能不能利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不能科学把握改革发展进程,能不能带领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能不能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基于这一判断,党的十六大作出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决策。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到2006年6月基本结束,历时一年半,共有350余万个基层党组织、近7000万名党员参加。整个活动分三批进行,每批半年左右时间,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每批活动基本结束后,都用两到三个月时间开展“回头看”,做好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的工作,并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据统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15.6万个,新建基层党组织13万个,集中培训基层党组织负责人291.9万名;对232.9万名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了进一步规范,1400余万名农村党员参与了“党员承诺”和“设岗定责”活动;各地区各部门党组织和党员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347万个,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价值138.7亿元,受到直接帮助的困难群众达到4059万人次。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防控重大疫情、处理突发事件中,广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最前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显著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第三次: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面对新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日益增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党才能履行好自己的执政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从党的自身建设实际看,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针对这些情况,根据十七大的部署,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活动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到2010年2月底基本结束,自上而下分三批进行,每批历时半年左右,共有370余万个党组织、7500余万名党员参加。活动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共集中举办学习班、培训班470余万期,集中培训党员干部1.2亿余人次,新建党组织6万余个,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建党组织1.2万个,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万余个;各地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780万件,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140余万个,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250余万项,制定出台新的规章制度210余万项,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次活动紧扣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着力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以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党员负责人为重点,基本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和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为党和国家办成大事、办好喜事、克服难事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
总的来说,三次活动都是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有力领导和精心指导下进行的,都顺利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一是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感情上真诚认同、政治上坚定信仰、行动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性观念、理论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全党上下进一步增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科学发展观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坚定了科学发展信心。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科学发展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广大群众关心的一大批突出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更为稳固。四是基层党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更加巩固。五是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制度内容更加完备,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制度效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三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初步分析
(一)时代视角:与时俱进的创新之举
其一,开展三次活动,是新的时代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一方面,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与此同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实践发展,呼唤新的理论指导。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准确判断时代特点和世界发展趋势,自觉认识和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新的强大理论武器。
理论创新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这是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意志,打牢全党同志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是一项强基固本的根本性建设。新世纪开展的三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就是适应这种要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在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不久,首先在一个领域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三农”工作全局、武装农村基层党员头脑的一次成功实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在全党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次成功实践。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把全党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教育全党同志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一次成功实践。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三次活动,全党同志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根本思想保证。这已经被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发展的历史所证明。
其二,开展三次活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党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做到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就进而要求党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党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
三次活动适应这种要求,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基本国情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力研究和解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不断推进事业发展、开创新的局面的问题。通过三次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一步坚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带领人民群众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9.5933万亿元,居世界第六位。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完成时,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9.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到2010年已超过4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这个时期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在这期间,我国不仅没有出现社会动荡的局面,而且实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同时,与三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是分不开的。
其三,开展三次活动,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繁重,党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先进分子被吸收到党内,为党增添了新鲜血液,使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得到改善与优化。同时,党员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使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繁重。如何把广大党员教育管理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自身建设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在不同地方、领域、部门表现出来,也在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如何始终保证全党同志按照党的奋斗目标、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行动,这也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次活动就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这三次活动,坚持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深入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这三次活动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仅使活动本身取得巨大成功,而且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高,为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历史视角:继往开来的有效之举
其一,三次活动是党认真总结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主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战略举措。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历经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创造辉煌。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和旺盛生命力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纵观历史,存在着这样一种反复出现的现象:一个政权,初建时大多生机勃勃、社会兴旺发达,但到后来,却不免暮气沉沉、败象丛生,有些甚至走向灭亡。黄炎培1945年在延安会晤毛泽东同志时,把这种周而复始的现象概括为历史周期率。这种现象,在当代世界一些执政党甚至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身上也不断发生。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认真总结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如何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①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胡锦涛同志指出:“世界上一些曾经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些政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丧失了先进性。”② 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更加突出、更加紧迫地提到全党面前。
三次活动都是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条主线展开的。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其目的就是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和发展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加突出地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主线,更直接、更普遍地对全党同志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先进性教育;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党员干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抓好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③
党的自身建设的实践必将不断证明,只要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焕发党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党就一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就一定能够避免苏东剧变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发生,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无往而不胜。
其二,三次活动是对党的历史上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创造性运用。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在如何解决党内思想、组织、作风问题及党内矛盾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经常性教育,如对党员加强例行培训,加强日常管理,严肃处理违纪违法党员和清除腐败分子,等等;二是集中教育,即用党的理论武装全党,集中解决党内思想、组织、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达到统一思想、端正作风、整顿组织、改进工作之目的的一种特殊的组织活动,其主要形式是整风、整党和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延安整风运动(1941—1945年)就是第一次全党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其后又进行过解放战争时期结合土改的整党(1947—1949年),建国初期的整风(1950年)、整党(1951—1954年),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之后的全党整风(1957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全面整党(1983—1987年),世纪之交的“三讲”教育(1998—2000年)等多次活动,此外,中共中央还就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专门下发过通知。
尽管不同时期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背景、任务、内容、做法有所不同,但在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激发全党创造活力和奋进动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次活动继承了过去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和中心任务来进行,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注意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等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继承和吸收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三次活动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如以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取得实效和让群众满意,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到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和生产、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注重利用现代传媒加强宣传引导,形成正确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把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一起抓,实现整体推动、相互促进,等等。
其三,三次活动是在借鉴历史经验基础上找到的一条不搞政治运动,通过正面教育来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新路子。
在党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历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偏差,政治运动一度成为党的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给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教训十分深刻。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经验教训后,明确提出要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他多次指出,在解决倾向性问题时,不要随意上“纲”,不要人人过关,不要搞运动。一定要掌握好批评的武器。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不要搞围攻、搞运动。对坚持错误拒绝改正的党员要执行党纪,但是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允许重犯任何简单化、扩大化的“左”的错误。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指示,为探索新时期党的建设新路子指明了方向。
按照党的建设要走出一条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的要求,我们党对在不搞政治运动的前提下如何搞好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的“三讲”教育,强调“决不允许重复过去搞政治运动那种‘左’的错误做法”,④ 对保证“三讲”教育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总结“三讲”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三次活动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和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进一步有机结合起来,既强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又强调引导党员干部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三次活动都不单独安排一个组织处理阶段,要求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多做教育工作,促其尽快转化;对经教育不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根据党章和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理。实践表明,这种做法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打消顾虑、甩掉包袱,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切实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头十年中,我国继续保持稳定和谐并充满活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成就瞩目,与我们党连续开展三次活动的强有力支撑和保证作用是分不开的,与我们党坚持不搞政治运动的正确方针是分不开的。
三次活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通过三次活动,党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而且形成了一套符合时代特点和自身特质的党内集中教育的有效方法,找到了一条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三)理论视角:有的放矢的成功之举
其一,三次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成功运用。
三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三次活动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实践作为首要任务,都专门安排了学习文件和文献阶段,都专门编发了统一的教材资料。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把《农村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件汇编》作为必读教材,把《邓小平理论通俗读本》等作为学习辅助材料。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学习党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党员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三次活动还要求通过开展讨论推进学习、紧密联系实际深化学习,努力营造学习理论的氛围。从三次活动的效果看,都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次活动更注重运用学习的理论来规定活动内容、指导活动开展、形成活动特色。根据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将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民群众利益作为活动的重要目标;按照“先进性”的标准和要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重强调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则强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去解决相关问题。
其二,三次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成功运用。
三次活动均自觉遵循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既有认识成果,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指导活动的开展。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强调从思想上建党。三次活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真正做到了在深化理论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在提高思想认识中推动实际工作,在推动实际工作中提高能力本领,使学习教育活动成为一场又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强调党的建设要紧密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三次活动把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活动作为根本原则,把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作为工作重点,把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努力方向,强调通过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把党员队伍建设成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先锋模范和骨干力量,这就很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这一重要原理。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的重点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次活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多种方法途径,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调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教育党员干部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就从根本上体现了群众的意愿,维护、发展了群众利益。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强调工人阶级政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等基本制度,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次活动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的力度,在解决问题与创新体制机制的结合上进行积极探索,推动了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实现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了三次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建党学说自身也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三次活动积累的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经验、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经验,丰富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理论。
其三,三次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成功运用。
三次活动注重实践特色,紧密联系实际,使活动紧扣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展开;注重舆论宣传,形成推动力量,增强了活动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改革创新,探索把握规律,通过活动方式、载体手段、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使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既不走过场,又不出偏差,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些方式方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原理。
三次活动注重从全局高度思考把握问题,注重统筹协调,全面推动工作,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加强衔接、整体联动,促进了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考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分布广、数量多、差异大、情况复杂的实际,注重分类指导,增强活动实效,既把握“共性”,又不忽视“个性”,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这些方式方法,坚持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原理。
三次活动都注重试点先行,在现实工作中检验、校正最初拟定的活动方案,为整个活动在全党推开蹚出了路子;每一批次的活动开展之前,都注重调查研究,增强工作指导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方式方法,坚持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原理。
三次活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注重群众参与,主动交给群众评判,既保证了教育活动的质量,又确保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活动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这些方式方法,坚持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方法论原理。
三次活动坚持和运用科学理论的成功实践,丰富了党理论武装工作的经验,对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三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宝贵启示
经验启示之一:必须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推动实践、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行动指南。思想理论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的政治优势。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又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进入21世纪以来,创新理论、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成为党的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三次活动无不承载着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统一思想认识、动员全党力量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历史使命。三次活动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在理论创新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性学习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经验启示之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抓党建与抓发展统筹推进,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党的领导是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保证,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党坚持运用这个法宝,既紧紧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伟大事业。三次活动都始终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来谋划、来部署、来推进,把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开展活动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既推动了全党中心工作,又深化了本地区、本单位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总结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党的建设只有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尤其是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推进,才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才能得到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全党同志的热情参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才能为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供坚强保证。
经验启示之三:必须坚持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力量在于广大党员。只有广大党员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投身于党的事业,党才能作为一个有巨大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政治组织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三次活动在安排上,一般选择在两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之间开展,具体到一个单位,活动时间长则半年,少则三个月,不会影响党员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宣传也注意张弛有度,避免了厌烦和疲倦情绪的产生。在活动方式上,没有采取过去一度采用过的搞政治运动、“人人过关”的方式。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在党的建设中不能仅仅把党员作为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对象,而应充分尊重党员在党的工作和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广大党员开辟更多的发挥作用的途径,搭建更多的创先争优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党的事业和党的工作中来。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始终兴旺发达的重要前提。
经验启示之四:必须坚持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努力使党的各项工作请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监督评议,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党全部工作和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从党的奋斗历程看,党就是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中获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不断走向胜利、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三次活动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重要目标,努力建设群众满意工程,让人民群众在活动中看到身边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党的建设坚持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这不仅是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也应当是经常性工作的价值追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建设已经不是也不可能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只有真诚地依靠群众、真心地服务群众,党才能真正地赢得群众。党的工作和活动应当以更加自觉的行动贴近群众需求,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吸引群众参与,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接受群众评价。这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呼唤,是党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的需要,也是动员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的必然要求。
经验启示之五:必须坚持锐意创新,不断拓展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以科学方法提升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创新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科学方法的探索从来没有止步。三次活动既坚持传统的方法原则,又根据新的实践拓展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运用包括互联网、手机在内的各种媒介,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大大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次活动的实践启示我们,在党的建设中选择和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既昭示了党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也体现着党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同时,应该并且能够通过采用更加丰富多样的新的方式方法,使党的建设更加体现实践特征,更加富有时代精神。
经验启示之六:必须坚持制度建设,为党的建设科学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制度体系是管党治党的根本保证。党的基本制度体现了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和根本要求,是各种规范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科学体系。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把制度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三次活动都把长效机制建设作为重要举措,注重用制度的形式把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取得的经验成果巩固下来、坚持下去。三次活动形成的制度成果,确保了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工作的有机衔接,为不断提升经常性党建工作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都要求党必须以法治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党章作为管党治党“根本大法”的重要地位,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不断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确保制度建设始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实际需要,以完备、管用的制度体系为党的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新世纪以来三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效是显著的,启示是宝贵的,意义是深远的,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篇章。
注释: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页。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616页。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531页。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27页。
责任编审:李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