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建筑工艺。文章主要针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房屋建筑由从中低层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高层建筑,如今城市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楼高层多,结构类型比较丰富,体型相对更为复杂,施工的难度更大,对工艺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且高层房屋建筑的材料用量比较多,施工工期比较长,涉及到更多的专业性知识,对施工技术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1.1厚板转换层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结构的转换层形式主要有梁式、桁架式以及板式。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梁式,但是在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厚板式转换层理念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高层建筑中跨度大、挠度高、剪切力强的结构中,有着更好的应用。
1.2新材料的施工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新材料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建筑荷载能力、建筑防火、保温等功能方面。但是在使用新材料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执行,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
1.3施工技术的信息化
随着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大量研发,高层建筑的施工也必须要依靠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说工程立体图的绘制、效果图的演示等,利用计算机对施工材料、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工程进行预算和核算,并不断地发展计算机辅助施工技术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MIS技术。高层建筑的出现,提升了城市的品味和现代感。
2.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2.1工程量大,施工布置难度大。
我国普通的高层建筑施工所占面积通常都达到了2000m2以上,使得工程量非常庞大,且临时设施工程多,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结构件等相关工程物品的储存量都很大的原因,进一步增加了工程量,从而也增大了施工现场布置难度。
2.2建筑工期长,恶劣气候的季节性施工不可避免
由于高层建筑的施工量较大,导致其施工的周期较长,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平均的施工周期为两年,一些大型的施工项目更是多达3~4年。因此,很多工程设施都需要使用几年不等,在这期间,雨雪、严寒、酷暑、雷暴、大风等恶劣气候不可避免。
2.3高空作业难度大,垂直运输量大,安全隐患多。
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由于自身高度大,建筑物体的运输量较大,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施工作业过程中,有大量的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运输问题需要处理,这些方面都加大了高空作业的难度。
2.4基础埋置较深,支护费用高。
由于高层建筑的地基要承受的重量较大,因此要想充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要求其基础埋置深度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而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够无条件的进行放坡开挖,这就导致了对支护结构位移变形和强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从而增加了施工临时结构的支护费用。
3.高层建筑施工的施工技术要点
3.1钻孔桩基技术
钻孔桩基技术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因其桩基承载力大、相邻干扰小、占地面积小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房屋建筑的基础施工中。钻孔桩基的施工工程的种类繁多,包括数据测量、机械操作、混凝土灌注和钢筋加工等等多项作业,因而所受的影响因素也较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中,容易出现钢筋笼上浮、孔底沉渣偏多、桩位偏差过大、夹泥、断桩、桩体混凝土离析等质量问题,造成钻孔桩基的成桩不能到达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并且补救工作困难,不能完全的通过事后检测来进行问题的判断。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的前期准备、测量、成孔、清孔、钢筋笼、混凝土灌注及竣工验收等全程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确保一次成桩。
3.2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配比。在实际施工中,要依据试验室提供的混凝土的相关配合比例准确的进行混泥土的配置。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强度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在搅拌混凝土时,要确保骨料与水泥充分均匀的混合,避免麻面、蜂窝等现象的出现。控制好搅拌的顺序、时间和搅拌方法,确保混泥土的易性和强度达到工程技术的标准。2)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时,主要是注重加强对浇筑技术和浇筑流程的施工技术控制。施工单位加大对混凝土灌筑创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加强对灌筑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灌筑用水、用电等环节的控制和研究;加强对混凝土灌筑前提条件的控制,做好材料细节等辅助施工的研究;加强对能够有效解决突发事件的灌筑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不断完善混凝土的灌筑技术,提高混凝土的在强度等级、抗裂防渗等方面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同时,还要加强混凝土浇筑流程的控制。混凝土灌筑的流程一般是先将钢筋笼对准钻孔的中心,再加固对应模板,将模板牢固的固定在建筑物上,而后再进行混凝土的相关灌筑施工工作。在灌筑施工中,一定要控制好浇灌的质量和时间,在二次振捣时保持好模板等建筑框架的结构固定,掌控好振捣的时间。3)混凝土的护养。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可以减小混凝土的表层温差,避免开裂。在夏季时,要做好混凝土表层的降温工作,对混凝土进行表层的敷设,通过洒水等措施降低温度,减小温差,防止表层的开裂。在冬季,要通过覆盖塑料膜、保温布等措施加强混凝土表层的保温工作,防止寒潮的侵袭。同时,还要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及时的进行洒水并覆盖湿润的麻袋和草帘等,增加混凝土的护养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质量和防渗性能,减缓混凝土的老化。
3.3钢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核心墙内一般都有钢结构柱,高度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数量应在24根以上,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钢结构的吊装决定了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因此可以通过分区吊装和一机多吊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使用良好的焊接工艺保证工程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工程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使用斜立焊、立焊的方法进行焊接,在焊接的过程中要注意焊缝层间的清理、焊丝的伸出长度等问题,要形成完整的焊接操作方法,确保工程钢结构的焊接工作。
3.4裂缝控制技术控制要点
1)设计控制要点
一是设计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必须是永久性的,另在外墙选择适当位置预留分隔缝,有利于结构物的变形。二是注意结构物断面而形成的集中应力,注重构造物的钢筋配置,如果采用轻质墙体,所增设的间距应小于等于三米的构造柱,在无约束的砌体增设构造柱,预留门窗洞口应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三是设置合理的后浇带,应采取相符的补偿性收缩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中应加纤维素类混合物。
2)施工控制要点
混凝土裂缝控制过程中,一要控制构件的湿润度,避免水分蒸发过快,当收缩较大就会导致内部开裂;二要控制砂的温升,降低降温速率,较少收缩,提高极限拉伸值,改善构造设计。
2.5测量技术控制要点
首先,制定预测方案,选定测量仪器,并以此制作施工控制网;第二,控制轴线,便于投影到建筑面层以制作柱列线,用于扎钢筋、立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第三,控制测量方法,一般采用外控与内控两种方法结合,采用外控法测量轴线应每隔几层采用内控法测一次,利于提高精度,减少偏差累积;采用内控法则应采用激光铅垂仪,需控制首层面层平面,并在对应的位置预留长宽都为二十里面的方孔,并与首层层面上的控制点相对应,确保激光束顺利穿过预留孔。
结语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生产关系以及结构性能等都相对复杂,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并影响到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为此,加强对高层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在高层建筑蓬勃兴起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廖金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江西建材.2011.
[2]曹进. 当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探究.科技风.2012.
论文作者:王儒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钻孔论文; 桩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