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论文_蔡勇昌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论文_蔡勇昌

江苏楷正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 214200

摘要:将基础处理工作做好,才能保证接下来的工作任务不出错、更高效的完成。要对水利工程中的技术使用有所限制和要求,使其保证结合当地环境也保证结合人为资源。要了解工程建造的利害关系,将建造中的地基稳固效应作为参考因素,做好对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管理。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引言

针对工程建造后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可以从保证其功能性的角度上进行施工技术的引进,保证他们的基础用水、用电需求,让经济效益后与人民利益而存在。要保证施工中的基础处理手段过关,能真实的考虑到长期使用的问题和结构稳定的性能。

一、在工程中进行基础处理的好处

1.改变当地的水土结构

工程在进行施工前必须要对范围内的地理环境进行勘查,选择更适合的手段和技术改建当地基础设施。有些地方的土壤环境不好,通过减少水源对它们的影响种植适当的作物发展农业会让人民更多的受益。水土环境不好除了和植物相关也和当地的降水情况有关,建设水利工程能够调控水源的分布情况和水流的流向面积,让水土结构趋于稳固。

2.减少水源对工程的质量影响

水利工程中要对水源进行管理,避免不了建筑整体与水源的大量接触,这就使其要具备较高的防水性。工程的结构建造也必须要稳固,长期使用后的出现裂纹、磨损等正常现象是在接受范围内的,水流的侵蚀让建筑出现整体性的坍塌和破碎则是绝对的安全隐患。进行基础处理能够有效的避免常见的安全隐患,减少对工程整体规划上的影响使很多已经完工的建造任务要进行额外的修改任务。

3.保证工程能长期投入基层使用

很多建筑的存在只是为了供人观赏,根据现代审美的更新和时代的工艺进步还会有后续的拆除和重建可能,而且投入使用的时间也不会太长。水利工程或许会进行更多的加固处理,但整体结构在近些年内不会有太多的改动处理。要让工程的使用时间更长、承载能力更强就需要进行施工中的基础处理,保证它能够为地区人民创造价值。

4.避免地基的不牢固和结构的不稳定

当工程主体的承载力量过重时,地基结构中的构件分布不均匀让质量问题持续发生,部分构件需要有保护设施才能保证使用效果的稳定发挥。进行合理的基础处理,能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将一些建造中不能将构件完全应用的区域进行保护建设,也能结合建造的实际情况将工程结构的施工环节把握好维持其使用性能。

二、结合地基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基础处理

1.保证地基在使用中更加稳固

地基的建造对建筑而言是较为重要的基础施工内容,它是进行建筑空间利用设计的考虑要素,是进行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标准选择要素。保证地基的牢固和不被破坏是在基础处理时必须注意的,当地常有很多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对建筑产生不可抗力,要让建造的结构能承受自然压力也能经受人为考验。在进行结构性能的检测时,会有模拟试验和建造设计,根据地表情况和抽取土壤来判断深层的地质结构,及时的调整施工计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造完成的突发情况也是对地基结构的考验,这必须在施工中的设计方案中有所体现,或者在施工技术上改进或者在使用材料上改良,务必要保证地基能够承担更多的风险和压力,这也让当地的居民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有更多的时间用在拯救自家财物上。

2.让地基在使用中不受水源的控制和影响

在进行地基的初期建造时,雨雪天气的到来和消退过程使较多的泥沙沉积,这让土壤的构成发生的变化、增加了水源深处的物质组成。水源的覆盖范围可能随着人类活动和降水而改变,可土壤的堆积是具有规律性和可控性的,要保证地基的牢固就要使用当地常年沉积的土壤进行建造。在做好基础处理后,将工程埋入水下的部分整体密封,大部分高于水位建造完成。地下水是很少被人类使用却又具备使用价值的资源,很多资源紧缺的地区会通过抽取地下水的形式来满足生产。大量使用地下水会导致地面的塌陷和地质的稀松,而这些影响都是不可被修复的。不能为了减少水源对工程影响和减少从工程中摄取的能源多少就随意的使用地下水。

三、对工程中的施工建造环节实现技术管理

1.提升质量要求,实现技术管理

对施工中的各部分环节实现管理,就要从基础的材料采购方面入手,不仅要对原料的来源进行统计,更要对厂家的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可以通过建立与固定厂家合作,使原料的质量能得到稳定的保证,也能使工程得到长期有效的基础支持。要让采购人员了解施工设计原则和使用场地,进行同类产品的比较和使用,将更符合要求的材料供给使用。要将施工成本作为采买的决定因素,控制好材料的价格不需要使用太贵重的原料,只要能满足施工需求即可更多的考虑实用性。施工人员很难从表面上分辨出使用材料在使用中的性能如何以及它们的化学成分,这就需要完成采购后进行企业内部机构出具检测报告进行材料的分析。

要保证检测的结果的准确就要保证使用技术的符合以及人员能规范操作,这是通过管理和培训能够实现的。如果做物理实验请非专业工人现场实验,既不能保证材料的相对纯净也不能保证人员的操作正确,即便是在现场取样环节也需要检验人员动手操作防止检材被掉包的可能性。很多的技术管理过程包括了对使用技术的合格性管理,也包括了对人员的操作技术性管理。

2.将技术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改革

实现对工程的技术管理是对更多的使用人群负责,也是对自身素质的严格要求。要减少在施工存在的隐患,不追求过快的进度而忽略质量,要让管理者更多的加入技术人员工作现场,针对存在的各种现象提出对他们的管理规定,将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实在现场施工中。要保护好工人们的安全,让他们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明确自己的存在价值珍爱生命。要将安全教育做到人们的心中,让他们能够按照单位的规定实行安全任务,保证大家的生命安全。

结语

进行施工技术的要求和改进,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满足地区内人民的需求,可以通过对地基的稳固性要求展开基础处理工作内容。适当的进行必要的管理调控现场资源使用情况,能让这项民生工程的实行更符合实际生活,也更符合当地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初探[J]. 王鈺莹,仲晓雷. 南方农机. 2019(05)

[2]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 那奇. 中外企业家. 2019(07)

[3]解析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J]. 焦应实. 低碳世界. 2018(05)

[4]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罗国珅.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3)

[5]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左元华.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6)

论文作者:蔡勇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论文_蔡勇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