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管理的含义为将资源合理利用,决策、筹划、安排、操控协调工程,具有系统、全面、综合的特性。工程管理信息化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可以被体现,本质和作用力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运营管理、团结合作、服务大众以及突破创新,贯穿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直到终止的阶段,调节改进项目流程、管理方式以及组成的结构体系,最终达到组织信息系统与需求一一对应的状态,实现各组织机构间默契配合实时跨组织共享信息的功能。
关键词:工程管理;信息化;BIM技术
1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征分析
工程管理信息化不同于企业信息化,其区别主要体现在:在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以考虑组织自身资源的充分应用为主要特征;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规划过程则呈现出跨组织信息系统规划的特征,见图1。虽然两种信息化过程在方法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看待资源的角度则有所不同;前者强调组织内部的沟通与控制,后者则更强调跨组织的协调与匹配。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也不仅限于单纯的项目信息系统规划:(1)信息化以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效益最优为原则,而不是阶段最优,尤其不是建设阶段最优;(2)要对工程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分析,一方面是深入了解各方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对各类可用资源进行调查,基于可利用资源进行信息化规划,而不是仅基于自身资源进行规划;(3)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属于跨组织规划,应充分考虑工程不同阶段、不同地域、不同组织、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现代工程管理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对工程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从纯技术的角度而言,工程管理信息化并没有其特定的专有技术,所有用到的技术都是现有的成熟与通用的技术。信息化不仅是单纯的技术进步,也是对组织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在规划过程中应通过充分明晰、寻找和挖掘可被利用的组织内部及外部的各种有效资源,使得组织获得最大竞争优势。
图1
2 BIM技术的分析
BIM技术即建立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近年来根据CAD改进得到的多维模型集成信息技术,它使所有的项目参与者可以在建筑物中调控信息并在信息中调控建筑物,在搭建建筑物的过程中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并确保其质量过关,降低错误发生概率的同时规避风险,BIM具有良好的协调操作性,可以在整个项目的策划、制定、实施中贯穿体现,近期的研究已经发现了全球建筑工程行业中运用BIM技术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提高建筑业、市政业以及管理业地位的关键技术,先前在美国设计了一套完整的BIM技术执行程序,现在它被应用于维修改造建筑的过程中,可以在各地的承包单位、项目中看到它的身影。
美国的研究表明,扩大BIM的应用范围可以使成本审核的正确率升高,为业主争取到更实惠的不可预见费,例如在山景城医院的项目中,应用BIM技术可以使医院的返工率降至最低,系统与系统之间以一种平衡的方式共存,种种数据都表明BIM是最有效率,对市政行业最有益的工具。
BIM技术应用广泛,譬如在英国的机场管理局使用可以降低航站楼的建筑费用;在北京世界金融中心加以运用可以发现矛盾点,减少项目费用的不必要支出,保证项目的质量并提高发展品牌的知名度,其中在BIM的调查问卷中也能发现BIM隐藏的巨大价值。在我国的工程建筑行业中,对BIM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它的价值体现在它的使用过程中,它的成功应用将推动市政行业的良好发展,为市政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
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大多都是单独进行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之间并未存在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再加上工程建设所需的信息数据较多,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信息数据丢失、浪费以及冗余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信息交流效率,使得工程建设无法从全局角度进行整体考量,大大影响了工程建设效果,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不过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全局管控,通过信息平台的建立,加大了建设部门、设计部门、施工部门以及运营部门之间的连接性,增强了项目决策、图纸、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同时应用BIM技术,保证了信息的及时、全面收集与分析,加强了信息数据之间的连接效果,进而有效增强了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并通过信息的实时共享,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基于BIM技术下的信息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管理中的限制,实现了信息项目、关键指标、专业等方面内容的集成处理,更好的实现了项目建设目标、内外资源的处理效率。例如,在过程集成中,融合了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这四部分内容;在关键指标集成中,包含了安全、质量、工期、性能和造型等多方面内容;在专业集成上则涵盖了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四大方面内容;而在组织集成上则将政府、业主、施工和项目管理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明确建设要求和目标,大大提升了工程建设效果和价值。BIM是利用计算机构建的多维模型来实现信息数据库建立的,其对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撑。基于BIM技术的工程信息管理模式在信息集成模型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是信息流的重要枢纽,是沟通的平台和储存中心。BIM中央数据库连接着不同部门、不同工程项目的信息数据,内容较为丰富,面向环节也较为繁多,且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和参数化特征,更好的为建筑设施数字化显示提供了帮助。同时,通过该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动态管理,加快了信息传输和共享效率,有效增强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2)打破了传统信息传输和共享范围的限制。基于BIM的信息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各阶段、各关键性指标、各组织和专业的信息传输与共享,不再受到传统数据传输模式的限制,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快速的了解工程具体信息,强化了信息使用效果。同时,通过一对一电子提交、小规模封闭群体数据交换以及多集成和高水平协同作业,进一步增强了信息的交互性。
(3)提升了工程全生命周期内所有信息的有效组织和追踪。在工程建设中,信息不仅要管理好当时的用途服务,还要考虑到后续的重复使用率,避免信息丢失等问题的出现。现今,BIM技术的应用对原有建筑中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了变化与优化,这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其还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预算管理、工期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了工程建设效率,规范了管理流程。
结束语
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使用BIM软件,有助于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研究建筑工程管理有助于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在世界范围内都还处于推广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在部分已建项目实践方面已初见成效。在政府、行业协会、软件开发企业、技术服务公司、设计院、建筑院和开发商等共同参与和大力推动下,只要理解了BIM技术能够给工程建设行业以及相关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明确了正确的推广方向,BIM时代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潘佳怡.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8,26(1):6-11.
[2]李勇.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模式与策略[J].工程管理学报,2018,26(4):17-21.
论文作者:张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信息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组织论文; 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