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成人论文,全面小康论文,农村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173(2003)06-0046-0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能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还是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便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就谈不上全面小康社会。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逐步深入,农民素质不高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视农村成人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应当为全社会所共识。
一、农村成人继续教育应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推动力
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农村先后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税费改革对减轻农民负担、遏制“三乱”、改善干群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实践中也暴露出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1)乡村行政运转难,影响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2)“一事一议”实施难,影响村级环境的改善;(3)配套改革深入难,影响乡村的发展后劲。可以说,农村税费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人多地少、农产品成本高、技术含量低、农民就业不充分等原因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业从业人口不到全部劳动力的5%,而我国高达50%。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有效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增加其劳务收入,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使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9%、50.9%和33.2%,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50.0%、22.3%和27.7%。国家“十五”计划提出的预期目标是:200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3%、51%和36%,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4%、23%和3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000万人。这说明农村中将有大量的劳动力需要转向第二、三产业,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村成人继续教育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下,重新审视自身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应发挥的作用,用新的经济规则与教育理念来加速自身的发展。把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作为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的当务之急,落脚点和出发点都应放在提高他们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素养,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推动力。
二、农村成人继续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1.教育对象面广量大,教学条件窘迫落后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显示:全国有80739万人居住在农村,占总人口的63.91%。全国有42989万人口只接受过初等教育,45191万人只接受过小学教育,文盲8507万人,这些低文化层次的群体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构成了农村从业人员的主体。全国每年不能升入高中学习的800万初中毕业生中,约有500多万在农村。很显然,低文化层次的农民群体与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极不相称。已加入WTO的中国农业要纳入国际农业的平台运作,农民的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如何,将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由于农民素质不高,加之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速度跟不上人口素质提高的要求,导致一方面社会资源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却浪费严重,边际收益率极低。同时,精神文明程度低下,不少农村科学知识普及率低,封建迷信盛行,各种沉渣泛起。
我国广阔的农村居住着62.34%的人口,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都需要教育的支持。然而,所有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电大等都集中于城市。尽管有部分教育机构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也组织岗前培训,一些地方通过与高等学校联合办学、高校组织“志愿者”等形式到农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但面对广大的农村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以上举措尤如杯水车薪,难以解决教育对象面广量大的问题。作为农村成人继续教育主渠道的成人中心校,其教学条件之窘迫让人震惊,教学设施陈旧破落更是不足为奇。相比于城市,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显得势单力薄,教育任务艰巨、形势严峻。教育重心的偏离,人力、物力、财力的束缚,严重制约着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农村地域条件的差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平衡,决定了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也给继续教育带来了新的难度,家庭承包制使乡村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和权威性下降,加之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的条件差、教学设施和效果低劣、既得利益不显著等原因,也影响了农民的学习热情,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
2.农民缺乏好学上进精神
由于农村的文化、交通、通讯、信息、传媒、科技等相对落后,农民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生活方式不同于社会其他阶层。尽管经过了市场经济的洗礼,见识了外面的世界,但传统的观念、封建意识和小农思想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总体上求学态度被动,缺乏好学进取精神。他们把学习、读书视为孩子们的事,作为子女摆脱农村落后状况的途径,而对生活在农村的自己则抱着“知足者常乐”的心态,安于现状,满足于既有的生活模式,对“终身教育”思想感到不理解,难以接受成年人还要读书、学习的教育理念。总之,由于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眼光所限,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眼前的实惠和既得利益,不会将受教育同生活质量高低程度相联系,更不可能将学文化、学科技同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甚至认为学习要花钱、花时间,这不合算。在这种思想占主导的前提下,对继续接受教育自然持可有可无的态度。
三、多方重视,切实做好农村成人继续教育工作
1.将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放在首位
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向他们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将转变其思想观念放在首位。帮助农民抛弃传统的小农意识。走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误区,改变那些落后的、不文明的、甚至愚昧的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好风尚。让他们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上也获得文明与解放,自觉融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使之感到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生产劳动不再是单纯的体力消耗,而是“技能+体能”、“知识+勤劳”的复合型支出。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唯有不断地接受教育、汲取知识营养,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
2.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农村成人继续教育不仅是解决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农村人口生活质量提高的现实举措,而且是事关国家长远发展、民族振兴的大事。因此,让农民接受不同层面的继续教育,既是他们的自身的事,也是政府的事。农村的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对象面广量大,工作艰难复杂,涉及基层组织的党、政、教、青、妇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绝非哪个部门独立能为之,要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学校、个人几要素齐心合力的管理机制。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的投入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差距性和不公正性,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解决。农村成人继续教育寄希望于收费办学或引入市场机制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欠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尚且举步维艰,成人继续教育谈何容易。但若松懈对农民的继续教育,势必会造成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马太效应”。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惠及人民群众的一项战略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风险较大的弱势产业,农村成人继续教育事业吸收社会资金投入较其他行业更为困难,为此,必须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统筹力度来发展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教育经费中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的比例可以按照“财政拨一点,劳动部门贴一点,农民个人出一点”的办法解决。在教育资源有限和吸收社会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必须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建立一个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县乡财政对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
3.加强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繁荣发达的农村,必然要有先进、健全、科学的继续教育体系。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以加强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为基础。应整合现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中心校、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等基地作用,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活动。以县为龙头,乡镇为基础,乡镇成人中心校要与普通高校、农科所、同类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内涵充实。要有精干的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带动乡村农民学习文化与科技知识,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建立市、县、乡三级培训网络,大力开展文化知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和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教育。围绕市场需求,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抓好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特殊工种培训,不断提高劳务输出人员素质。适应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趋势的要求,农村成人继续教育还要利用基地、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旨在提高人们生活情趣、法律意识的各种社会文化、卫生保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农村劳动者知识技能、法律观念、环保意识、精神风貌、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全面进步,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4.明确教育对象和目的,创新办学模式
农村成人继续教育对象主要是:(1)乡村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他们是农村工作的决策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物,起着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作用。教学中,应当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理论、现代化管理知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动态,拓宽知识面、增长新知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管理的能力,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要求。(2)中青年农民。学习实用新型技术、掌握致富技能、在农村创业,是当前中青年农民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动机。在继承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的前提下,应强化先进技术、淡化传统经验,尤其要向他们传播现代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新型的材料技术、先进的生产方法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农村富余人员。结合不同岗位的特点与需要,对待外出务工的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定量的岗前技能培训,使他们能较快地适应岗位转换的要求。
5.面向市场需求,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和土地上,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地方政府及劳动部门都开始抓紧建立农村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衔接机制,实行培训、就业介绍、就业管理一条龙服务,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着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总之,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困难多、责任大、任务重,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关心与帮助。
标签:农民论文; 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农村论文; 继续教育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