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创新思考论文_李艳超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创新思考论文_李艳超

李艳超

(阿坝师范学院,邮编:623002)

摘要:道德教育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把道德教育与生态教育结合在一起,即生态道德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也可以唤醒大学生的生态意识,让大学生积极投身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中去。中国梦是新时期国民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在这个领域下高等院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更加重视的是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以及生态伦理道德观的培养。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创新

高等院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生态道德教育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把生态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的产物。通过高等院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把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教育的方式传输给大学生,进而引导大学生把自身的长远规划与自然结合在一起。高等院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观念,从思想觉悟上理解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出发,把生态与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也是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只有符合这种价值观念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一、生态道德教育在中国梦视域下的新含义

1.培养大学生对生态哲学的认识

生态哲学是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科学,对生态哲学的深刻认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也对生态哲学有具体的唯物主义定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对于生态哲学的狭隘定义已经扩充为一种哲学的体系范围之内了,这种生态哲学注重研究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哲学关系问题。所以,要想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对生态哲学的相关理念有更深刻的认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的认识微乎其微,快速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换来的,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微弱,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继承人,只有让他们对生态有更深的认识,才能在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建立正确的生态观念,了解并认识生态哲学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2.增强大学生对生态伦理价值观的新认识

人与自然在整个生态链中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其本身而言有一定的同一性,二者只有保证其共同存在的前提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但是从当今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人类文明的发展无一不是以牺牲自然换来的,这种发展观念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狭隘、错误的发展观念,它是一种和自然相对的发展理念,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是一种错误的发展思想。生态伦理价值观就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前提下,生态问题突出的背景下重新树立的生态意识,是一种谋取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态理念、价值观念。这种生态价值观是在正确认识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基础上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性上来说,人类是有意识、有思想的动物,它与自然最大的区别就是智慧性,然而今天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却说明了人类的无知,自然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生态系统,人类应该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的教育就是让大学生摒弃社会上错误的价值观,重新树立正确的生态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大学生对社会、自然负责的道德意识,以谋得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道德教育在“中国梦”视域下新的教育形式

1.“三化”的教育理念

在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中应该坚持“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理念。制度化是高等院校的生态道德教育的根本保障,只有从制度上进行保证,才能让生态道德教育从根本上实施下去。高等院校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以及学校实际状况的规章制度,作为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根本保障。其次,系统化是高等院校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实现路径。高等院校的生态道德建设不是一个院系或者部门的任务,应该是全校共同努力的结果。高等院校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各方的力量,集中全部力量为高等院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服务。最后,规范化是高等院校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前提条件。高等院校进行的生态道德教育应该是一种常规教育,在这种教育中要制定一定的教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建立生态道德教育研究部门,对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进行专业的策划与实施,使得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结合在一起。

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道德素质教育。所以,如果要培养当代大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那么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关注人的健康发展上。积极引导学生们以“以人为本”的生态道德教育理念,做到爱惜自身的生命以及尊重的生命价值,同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进而实现社会、生态、经济的和谐协调发展。建立这种道德教育取向能够升华人类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能力,不但能够推进自我的成功实现,而且还能使人类和生态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推进整体的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绿色养成”的教育态度

高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首先应引导学生们接近大自然和从新认识生态环境方面着手进行,培养他们对自认环境的热爱。同时,人类也需要从新认识自然规律和自然价值,从心底里意识到生态道德的目标是从人类战胜自然转换为保护自然、热爱自然、关爱生态。在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绿色是象征着和平和谐,象征着大自然和生命,因此,这种热爱生命、尊敬生态道德教育,可称为生态道德教育的绿色教育。绿色生态道德教育可经过校内外多种教育形式,使学生们走向大自然和观察生态循环的现象,感受生态运行的真正奥妙之处,研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关系。

三、高等院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

1.把生态道德教育的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高校开展生态德育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塑造大学生生态道德人格素质,使学生能够树立起科学正确的生态道德价值观,在生活的各方面,能够自觉践行生态道德行为。我们可根据生态道德教育的各层次,首先,应该让当代大学生有意识的去接受关于生态道德的各方面知识,从而提高对生态道德的认知,然后以认知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道德信念,最终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能够使大学生自觉践行生态道德行为,主要也包括大学生自觉遵守生态自然法律法规,明确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积极踊跃参加生态环保活动。不但要重视显性知识,而且还要把层次的专业环保知识和教育背后所蕴藏的真实意图充分挖潜出,将大学生内心的生态良知唤醒,通过生态教育的实行,进一步使大学生重新认识和彻底改变内心的生态道德理念,树立起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形成科学的生态道德人格品质。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构建生态文化教育的氛围

(1)高校应经常开展以生态道德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讲座,紧紧围绕在生态道德教育主题中选择出若干个专体,然后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或者学者,定期到高校内开展讲座,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教育的浓厚兴趣,提升生态教育到认知层面上。(2)大学生党组织、团组织、社团组织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到生态环保宣传及监督环境等活动中来,进一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保意识和道德思想,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态保护队伍中来,努力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3)运用校园广播进一步加大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宣传。高校团委可运用校园广播站,设立关于“生态道德”的专栏节目,同时聘请专家、学者、生态志愿者,学生们通过与他们的不断交流和互动,使广大学生们对生态教育的有着更全面的了解。(4)高校可根据发展状况,建立专门管理校园生态教育的网站系统,聘请一些高素质的专家和教师,通过QQ聊天形式以及专家解答形式,指导大学生共同学习和研究关于生态环保和生态道德知识,从而激发其他们对学习的知识。(5)进一步加强建设生态道德教育,设立指定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指导研究办公室,社会实践形式的多样性,例如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社会活动、青年下乡活动等等,以多种实践活动的形式为主要载体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道透视教育。高校应该对关于生态教育的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可进行设立生态道德教育实践指导办公室,可作为全面指导和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实习基地。(6)加强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和高校教师的道德教育建设,尤其是重视高校后勤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的落实状况。一方面,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他们要有生态道德教育的意识,主动抓住时机对学生实行生态道德教育,在为人师表的同时,体现出师范的作用。另外一方面,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也应当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教育意识,在增强生态道德教育认知的同时,以实践做为学生的楷模,更要把高校建设成为文明有序以及环境优美的校园生态系统。

3.发挥家庭在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社会应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约束和惩治那些与建设社会生态道德不符的行为,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生态规律和生态道德的要求相符合。另外,应该建立起生态道德教育的评价目标和社会评价体系,进一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宣传格局。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们普及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各方面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认识。同时,可通过开展各种生态环保纪念活动,比如“土地日”、“国际环境日”等进行宣传生态道德教育,能够真正使建设生态道德教育工程成为一项社会工程。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十分重要,对我们养成生态道德建设理念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引导子女们从生活各细节做起,自觉主动遵守生态道德教育的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到高校和社会所组织的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活动,真正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

四、结语

“中国梦”是中国未来的努力方向,它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民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在中国梦的视域下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以及中国梦的彻底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教育阶段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教育才能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培养大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精神,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简红艳,李宁,何瑾.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1,(04).

[2]阎华荣,陈淑玲.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7).

[3]张红.人性视域中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06).

姓名:李艳超(1984-),女,四川邛崃,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学和学生管理的研究

论文作者:李艳超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中国梦视域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创新思考论文_李艳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