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环境变化与中国外交政策取向--兼论列强意识的培养_综合国力论文

论国际环境变化与中国外交政策取向--兼论列强意识的培养_综合国力论文

论国际环境变化与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向——兼论大国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交政策论文,取向论文,中国论文,大国论文,化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形势与战略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政治正在走向多极化。各大国和国家集团都在加紧调整其发展战略,重新整合其力量,以确保在未来多极化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充当世界的主角。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在变化了的国际环境下,如何确保我国的国家利益不受损害,确保我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这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本文试图从外交政策的取向和大国意识的培养来阐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一、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所谓国际环境,既指一国以外发生的事情、状况或关系,从而制约或影响着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政策,决定着一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指一国对外部环境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对国际关系的变化、发展产生着不容低估的影响。尤其是以大国为代表的国际战略力量中心的影响,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超然于国际环境之外,而只能遵循和适应该环境而发挥作用,即使它是具有强大力量的国际战略中心,甚至是超级大国,也将受其制约和束缚。但是,在一定的特定国际环境周期里,那些具有强大力量的国际战略中心,由于其相互间力量对比关系的逐步变化,推动着国际环境的周期性变化。[1]因此,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一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国际体系的适应性上,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来确保本国的发展战略与安全战略的内在协调,最大限度地保证本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在适应国际环境的同时,在对外政策选择上,力争使本国成为最具作用力的国际战略中心,增强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发言权和主导权。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冷战格局下的东西方对立关系随着苏联东欧的剧变而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国的国际环境更为缓和;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一超多强的格局已然隐现。这就为中国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机遇、活动空间和开展全方位外交的良好外部环境。同时,中国自身的实力也大大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立国之本,大力提倡科教兴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持续有效的改革开放,国家的实力明显增强,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在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已经具备了世界经济大国的物质基础,而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新的国际格局与自身实力的增强,这就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的对外政策取向

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走势,完全取决于当时客观环境和主观能力制约下的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同时也充分反应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条件下的国家安全的需要,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国家利益最大化是永恒的目标。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的对外政策在独立自主外交原则指导下经过了几个时期的调整。

在50年代,限于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全面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际外交等领域,到政策体制,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国家安全需要的特殊时期。为了不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包围,为了国家自身利益的需要,一边倒的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也争取了一个可以生存的国际环境。70年代,为了改变中国被两面夹击、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的不利局面,中国调整了对外政策,决定打开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中国与现存国际体系开始建立一种积极的日益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外部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和平、稳定成为主流。同时,国内也渐趋稳定,改革开放得以实施,中国的自身实力大大提高。这次对外政策的转变,不仅使中国与现有国际体系确立了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初步确定了一个国际国家的形象,而且推动了中国国内环境的改变,增强了中国的国力,使中国经受住了苏联东欧解体及其阵营崩溃后中国战略地位变化而造成的严重冲击。

进入90年代以来,从国际趋势来看,和平与发展这一国际主题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世界多极化和地区集团化加速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2]这种国际格局的大洗牌、大整合,对于主张建立公正、公平、合理、互利的国际秩序的中国来说,是融入国际体系并能享受其好处的机会。当然,这种国际体系应该是由中国参与制定其游戏规则的新的国际体系,而非旧的资本主义的国际体系。但是,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中国外交战略的一大考验,即如何解决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压力甚至威胁,恰恰来自于中国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必须与之积极交往的对象国这样一对矛盾上。换句话说,对安全利益威胁的应对难免要冲击到改革开放的许多方面,这种矛盾的解决将是非常困难的,决定了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也将是缓慢而曲折的过程。从国内发展来看,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体制性、制度性的改革已经开始。中国更多的加入到国际组织中,参与制定各种规则。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这就为进入21世纪中国进一步调整外交战略奠定了基础。

三、关于大国意识

我们这里所谓的大国,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意义上(领土、领海、面积人口、资源等)的大国,而且包括综合国力、国防开支、外交意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地缘政治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基于综合国力基础之上的国民对于世界情势的心理反映。它反映了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民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精神境界的不断开放,是一种大国的自信、理智及平常的心态,并渐次形成的心理活动。这里既有传统概念上的硬指标,也有当代世界政治中相当重视的软指标。这里强调的主要是能充分反映一国综合实力基础上的软指标。

综合国力是大国的综合指标,也是大国意识的基础,国民生产总值和国防开支指标是一个大国的根本和基础,外交战略和外交思想,则是决定世界大国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同等国力情况下,一个好的外交战略,可以提升本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如果国人有强烈的大国意识,那么这种作用会更大。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已经基本上营造出一个能充分体现大国外交能力和周边环境安全的地缘政治,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潜在的巨大市场,使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即经济牌,不但是亚太国家,而且欧美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呈上升势头,如果我们通过结构性调整和扩大内需,在本世纪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那么世界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会进一步增强,即中国具有的经济牌份量会更重。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的上升,以及外交战略的日益成熟,中国到了重视大国意识的时候了,也就是说中国到了应主动创造国际地位,而且应当主动接受属于自己的国际地位的时候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我国的国家利益观就是寻求创造一种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我们不侵略别国,不谋求霸权,一心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建设。诚然,这里有我们自身的主观原因和世界政治环境的客观条件,随着时代的变化,仅仅满足于通过自身的发展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应当以主动的、积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渠道来拓展国家利益。我们不谋求霸权,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视外部环境的安全,而这种国家利益是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并得以巩固的。而一个国家谋求这种国家利益的能力和意识,就是一种大国意识,它决定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贯外交政策。20多年来,我们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政策,极大地充实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现在到了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

从世界政治的发展过程来看,随着一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重视程度也会提高,即不满足于现有行为空间而追求发挥更大作用的场所。如果缺乏大国的自信心和意识会极大地限制活动空间的拓展,防碍国家目标的实现。因此培养国人的大国意识,强调国家的大国形象,目前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而且对于我国21世纪的国家利益尤为重要。我们不能满足于一个地区大国或区域大国的现状,而应在国际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的作用,谋求世界的真正的和平与发展。

当然,我们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重视国人的大国意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推行霸权主义,相反,我们要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努力创造一个和平、公正、安全的国际环境。

标签:;  ;  

论国际环境变化与中国外交政策取向--兼论列强意识的培养_综合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