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一理念不仅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被广泛提及和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开始逐步地产生影响,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开展教学,在初中教学改革中也越来越推崇精准教学理念。本文主要从精准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现状出发,结合从“互联网+”视角下开展精准教学所具备的优势,探究学校如何推动“互联网+”与初中教学中知识习得与应用精准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互联网+” 精准教学 融合结合
一、精准教学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精准教学的产生和基本概念。精准教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奥格登·林斯利所提出。其最开始主要是通过设计科学的评估过程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获取相关数据,从而提升教学过程的精细化与科学性,并在发展中渐渐成为了一种评估框架,用来对特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2.精准教学的发展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技术的限制使教与学的全过程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上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是极少的教学环节上。精准教学实施的巨大成本,让大多数一线教育工作者望而却步,不愿意花费额外的精力去研究如何将此评估方法融入现有的教学中,而是固守着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导致精准教学没有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二、“互联网+”与精准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1.使教学实践更加契合教学目标。“互联网+”模式下,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给教师提供了学生方方面面的学业信息。老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上所存在的困难以及他们的学习需求,从而帮助教师制定更加精细化的教学策略。
2.有利于教学重点更加精准。“互联网+”技术对于教学数据的精准反馈给初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教研红利。学校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学部门能够高效、精确地查询到本校的教学数据。比如说,当某班级在某一科目上的成绩呈现一个明显下降的趋势时,就可以从本校该科目的教师中征调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对该班级进行集中教学,针对性地对该科目进行突破;或是某些学生对于某一章节或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存在困难的时候,可以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组建一个临时班级,并指派专门的老师对他们进行教学。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有助于我们及时对学校教学进行调整,着重把握教学重点,从而进行精准化的教学。
三、“互联网+”视角下应当如何开展初中精准教学
1.搭建互联网+视角下的精准教学平台。“互联网+”视角下的精准教学离不开软件、硬件教学环境的支撑,它至少要包括方便快捷管理系统和以课堂教学标准化为核心的课前的以学定教、课中的及时反馈、课后的查漏补缺系统。因为只有通过大范围的数据采集、分析,才可能真正实现聚焦资源,精准定位教情、学情。
2.设定精细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的指向标,要提高初中精准教学的水平,首先就要制定出精细化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在做到准确掌握学生各项学习数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例如,如图1所示,准细化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分析为教师的教学“给出一张化验单”、为学生的学习“给出一剂药方”、为家长掌握孩子的学情“给出一份医嘱”。
图1
3.选择精细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部分,要提高初中的精准教学水平,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的选择。传统的课堂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呈现出一种扁平化的趋势,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在“互联网+”视角下,就要做到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提高该部分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中所占比重,同时积极采用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4.设计精细化的作业布置。作业布置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是巩固提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把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精细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作业布置这个板块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互联网+”视角下,促进作业布置的精细化,就是要在充分分析和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对于知识点的不同掌握情况,差异化地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能对自己掌握不深的知识进行二次学习,从而促进精准教学的发展。
作为一名初中教学工作者和管理者,要时刻注意把握教学发展方向,立足时代前沿,充分利用新兴技术和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静文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应用研究——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18,(35),84-85。
[2]戴颖平 大数据精准分析对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应用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5。
论文作者:黄旭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精准论文; 互联网论文; 学生论文; 作业论文; 初中论文; 精细化论文; 数据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