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转型后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李 森 张 艳
(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 安徽蚌埠 233000)
摘 要: 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学校需具备教育、指导、评估等综合性功能。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着不同程度、不同大小的转型难题。为了契合融合教育趋势和推动特殊教育学校转型,特殊教育学校应以重要支撑主体的教师队伍作为突破口,搭建有效的发展和锻炼平台、明确教师队伍发展方向,强化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学校转型;教师发展;有效对策
在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工作过程中,对比国内其他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转型状态和紧迫性,结合蚌埠特殊教育中心转型实际,发现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尚存在如下问题:领导层转型理念有待进一步统一,导致学校转型过程中、结束后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激励机制得不到统一认识,影响广大教师参与特殊教育学校转型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固有的特殊教育对象思维,导致教师对特殊教育对象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进而影响教师转型的行动力和应变力;家长和社会对学校转型期望值相对较高,但特殊教育学校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的压力和难度却相对较大,导致转型过程取得的总体成效相对较低,家长、社会与特殊教育学校配合度较低、三方合力相对有限。
为了全面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工作,也为了更好地服务特殊教育儿童,在总结蚌埠特殊教育中心转型经验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特殊教育学校转型要义,拟从传承学校文化、创设良好转型环境,教育科研助推、提升教师队伍素养、联合家庭社区,构建师生共育环境等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的分析。
一、传承学校文化,创设良好转型环境
学校组织文化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环境因素,好的学校组织文化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在保障因素,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1]蚌埠特殊教育中心地处淮海腹地,具有一定的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作为学校事业发展核心力量的领导层,他们立足努力完善学校文化建设角度,自觉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统一的思想意志,以自身的新形象向教师传输最新发展理念,并以切实的行动,为转型期间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合适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转变固有思维,并根据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帮助他们寻找适合发展的生发点,不断学习、研究、创新,建立专业成长的合作关系,创建出开放、进取、适合时代要求的学校文化。
第一阶段,主要通过“部分/整体”途径培养学习者对于分数的直观认识.在这个过程中,须让学习者注意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单位分数等分数形成的原始概念.基伦(Kieren)利用递归理论(recursive theory)对分数的理解水平进行划分时,也认为这些个体经验是学习者分数理解的起点[7].因此,掌握分数形成的原始概念是学习分数的首要任务.
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变革。众所周知,制度变革是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变革的内在构成,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丰富性[2]。鉴于此,我们以教职工大会为契机,重新梳理学校原有管理制度,请全体教职员工审议学校原有制度,要求他们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汇总后再交由学校管理层进行审议。通过这一民主化流程,集思广益、集众人之思想和想法,突破原有制度的约束性、限制性,提升全体教职员工对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关心程度。学校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取消条件苛刻、内容僵化条款,适当减少惩罚性措施,增加激励性条款,加大奖励力度,并结合学校转型后的岗位设置和工作职责,在制度上狠下功夫,修订校长发展计划、送教上门工作指导方案、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校本培训方案、帮扶帮教实施方案、教师进修培训方案、教研组长例会实施方案等可具操作的规章制度,保障学校转型。
二、教育科研助推,提升教师队伍素养
(二)加强横向联系,提升专业技能。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着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能高低不等、综合能力有高有低等诸多问题,加强与省内外特殊教育学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等单位的横向联系,借他山之石,改良教师队伍、改变教育环境,对于转型后的学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组织教师走出校园、缔结学科联盟、跨校结对培养等方式,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做法和制度,学习其他特殊教育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相互开课评课,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己的教育方法。通过到其他科研院所学习、考察、交流,重新审视教学科研重要性和基本方法,促使教师能以全新的视角、全局的观念审视特殊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自觉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通过学习其他中小学的制度经验和学习思想,营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探索更多的融合教学渠道和机制。横向联系,既有“走出去”,也有“请进来”。在带领教师走出校园的同时,我们还采用请进来的方式为广大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讲授特殊教育理念、改革方向、教育教学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同时教授教学科研方法和特殊教育前沿研究。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科研方法研讨、联合课题申报等形式,提升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积极转变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重教学、忽略科研的现象。通过校外专家校内课堂教学指导,把脉课堂教育教学方法。
三是树立效仿榜样、加快青年教师培养。在转型后的蚌埠特殊教育中心,以“青苗工程”为抓手,积极树立榜样,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积极利用学科骨干教师、岗位成才标兵、名教师工作室等榜样的力量,培养和树立排头兵,让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看到前进的方向。我们还同时利用各种竞赛、比赛、交流机会,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他们个性的平台,逐渐跻身教育教学主体范围。通过新老教师传帮带,组成结对互帮群体,让新老教师的个性特长都有弘扬和传播的机会,让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在新老教师中充分融合,加快老教师的融合与转型步伐,加速新教师的融入与成长速度。
一是组织各类培训、拓展教师成长空间。近年来,蚌埠特殊教育中心在收集各类特教培训信息时,一方面结合学校转型发展需要,筛选出符合学校发展方向、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课程;另一方面要考虑教师个人的成长需求,发挥每位教师的自身特长,注重教师发展与特殊教育中心转型的内在匹配性,积极拓展教师成长空间。
通过鼓励教师制定职业规划、加强横向联系、搭建发展平台等方式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用职业规划来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用横向联系来引导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用发展平台来激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
(三)搭建发展平台,加速转化过程。蚌埠特殊教育中心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教学观摩、树立榜样、创建智慧校园等方式搭建有利于学校转型发展、教师转型发展的平台,全力推进特殊教育转型发展。
(一)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责范围。转型后的特教学校,需要对学校机构和岗位设置情况进行充分说明,对每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进行详细说明,明确学校整体规划,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全面了解转型后学校发展方向的变化,并对教师提出专业发展新要求,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自己转型方向和岗位,使学校转型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同时,要为不同梯队的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提供帮助,既要考虑学校发展远景需求,更要顾及教师转型转岗后的可能与现实,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加以谋划,处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才能根据自身特点和特长,制定好配套的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尽快适应转型后的教育教学需要。
二是组织教学观摩、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观摩中,不仅可以获取他人宝贵经验,还能从细枝末节处引发大家研究,进而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研讨中,通过坦诚相对地交流彼此教育教学经验,引发头脑风暴,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大家自主学习教育理论的意愿。还可以将外校的优秀教师请进来,开设优质课堂教学,引导大家参与更广泛的教育教学研讨,使教师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在更为宽广的职业舞台上展示自我的业务才能。
在P-SSHI电路中,若同步开关闭合持续时间无法准确跟随L-C振荡半周期,会使Δt增大,从而造成式(4)中〈io(t)〉和式(5)中η减小,即电路的能量俘获效率降低。由此可见,精准的开关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压电能量俘获效率。
跨境电商是新生产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建立的时间非常短。各高校现有的教师对跨境电商基本上都是门外汉。从事跨境电商专业教学的教师,往往是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转行过来的。这意味着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其实自身都没有完整的跨境电商知识体系。很多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师只能边学边教,培养出的人才在理论知识上已经很难得到企业认可,更遑论操作能力[2]。
只有认识到著作权为仅赋予著作权人许可或禁止他人以法律规定的方式利用其作品,才是对著作权正确的理解。如何理解《著作权法》第10条要具体规定著作权人的16项具体权利,而不是像物权那样概括规定物权人的权利?这正是一种对著作权人垄断其作品的限制,使其只能限制他人以有限的特定方式利用其作品,而这以外的其他利用行为,如对作品的阅读、背诵,乃是公众的自由,以体现“法无禁止即自由”,保证公众对作品的自由接触权,进而促进作品的流通,最终达到知识产权法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进步⑲ 冯晓青著:《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的最终目的。
四是创建智慧校园、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数字化技术是当代社会的推进器,对于我们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使数字化与智慧型校园充分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地投入,建设好智慧型教育教学环境,让数字化手段进入校园每一个角落,为师生搭建起便捷、快速的数字化平台,以教育教学环境之变,带动教师观念之变、催化教育教学手段之变。同时,要组织开展好全员培训,让每一个教师不仅了解数字化与智慧型校园的关系和意义,主动投身智慧型校园建设,而在此过程中,每一个教师都将摒弃陈旧的束缚,得到思想的升华、专业的提升、教育手段的更新,最终,惠及于转型后的学校和学生。
三、联合家庭社区,构建师生共育环境
(一)借力高等教育机构,武装理论思想。特殊教育学校的转型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支撑,教师可以在高等教育机构的专家引领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目前,国内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众多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并非特殊教育专业院校毕业,甚至很少接受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培训。为了提升特教学校教师的师资水平,增强特教学校教师的业务能力,我们必须要主动与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等特殊教育高等教育机构接触和联系,请专家们走进校园,为全体教师普及专业知识,进行专业指导,促进全体教师规划自身的教育规划、更新自己的理念、发展自身的专业道路。还邀请他们走进我们的课堂,理解教师和学生,为我们把脉诊断,帮助教师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原因,解决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在需要时,我们还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和学者参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共同研究和探讨中,引导教师跳出固有思维,更好地投身转型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二)借力医疗机构,实现医教结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原来面对的教育对象,一般为听力障碍儿童或智力障碍儿童,日常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主,教师仅掌握某一项专业知识即可。转型后,在教育对象上,教师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某一类残疾学生,而是综合了各种类型的残疾学生,教师在工作职责上,不再是单纯的教育教学工作,残疾类型的交叉与残疾程度的变化对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技能、残疾类别及程度评估、学业诊断、个别教育、康复训练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仅靠学校一家之力已经难以实现。借力于具有专业设施设备和人员的医疗机构就不失为良好的策略。学校可以与有共同意向的医疗单位建立协作关系,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培训和对口学习,掌握医教结合和送教上门所必须的医疗知识,将更多的教师培养成复合型教育的行家。目前,我校已经和地方医院达成协议,医院指定医生,为学校教师开设讲座,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医疗康复,学校也选定康复专业的老师边辅助边学习,力争培养出具有医疗康复技能的教师,更好地为残疾学生提供服务。
对于LVQ神经网络而言,同样是在400个样本中选择300个进行网络训练,100个作为测试样本,输入依然是27维特征向量,输出为10个种类的文字,迭代次数设置1 000,学习率设置0.01,训练目标最小误差设置0.06,根据以上主要参数进行LVQ神经网络的构建、训练和识别。
(三)借力社会组织,推进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学校转型,是融合教育的大势所趋。但融合教育的全面实施,最终还是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参与。学校积极开展“助残日”“饺子节”等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校园,和学生一起登台表演、庆祝节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与本地高校加强联系,引导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和研究生志愿者来校参与志愿者活动。积极组织在校学生走出学校、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社会人士了解、熟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小孩、特殊教育老师。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使特殊教育学生和其他社会人群零距离接触,不断增进彼此了解。面对重度残疾的学生,他们因行动受阻、生活无法自理而不能到学校接受一般性特殊教育,组建一支由教师为骨干、社会爱心人士参与的志愿者送教队伍非常必要。他们必须了解学生的残疾类别,有针对性地找到不同的支持性策略,制定个别化教育的方案,通过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协商,实现家校协作,为社会接纳并服务残疾人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殊教育学校转型后,教师队伍的素养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康复质量,我们要在政策和条件许可范围内,全方位延伸教育触角,多渠道拓展教师成长空间,同时借助各界力量,引领他们快速成为转型后的专家,使学校与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旭东,李琼.澳门教师专业发展与规划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9。
[2]吴遵民,李家成.学校转型中的管理变革——21世纪中国新型学校管理理论的构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57。
中图分类号: G76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438(2019)07-0109-03
收稿日期: 2018-12-25
作者简介: 李森(1970-),男,安徽涡阳人,安徽省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2017年度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特殊教育学校功能转型期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K17022)。
[责任编辑 靳开宇]
标签:学校转型论文; 教师发展论文; 有效对策论文; 蚌埠市特殊教育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