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良好的心理环境,是人们高效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保证,对处于求知阶段的初中学生更是如此。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他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渴望求知的良好心理环境,是我们搞好初中物理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所以,营造和谐的物理课堂心理环境,是上好每节物理课的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心理环境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也对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下面就如何营造和谐的物理课堂心理环境,谈一下自已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1 精练有趣的课堂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独特而巧妙地切入新课主题的方式是上好一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我每次开课前总要用那么几分钟先做一个与主题有关的趣味游戏,或讲一个与主题有关的生动故事,或与主题相关的趣味实验。例如,我在引入《平面镜》一课时,和同学们做了如下游戏:师:我手上有一张我国古代对光学研究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相片,谁愿意上来一睹他们的光彩?生群情激动,纷纷举手要求上讲台观看。师: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前来观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同学们的一致推荐下,一位平时学习较差的同学走上了讲台,我故作神秘地让他观看了隐藏在我掌心中的平面镜,并要求他秘而不宣地回到座位上,然后向同学们汇报“你看到的科学家是谁?”“我自己!”“你从哪儿看到的?”“平面镜中。”此时同学们大喜,我不失时机地给予该同学鼓励:“通过不懈努力,老师相信你将来能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此类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下面的新课作了很好的辅垫。
2 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以免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听听像懂,自己做题无从下手,这样日积月累,必然会丧失学习的信心。为此,我们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为求课堂讲授的针对性应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从而使每个同学在每节课后能产生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 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劳动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有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其中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第一教育力量。因此,每一名教师都有义务不断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形成自己完美独特的教学风格。当然,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塑造和形成的,这要求教师长时期不断地完善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实现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
4 教师良好的教学形态教师讲课时的语言、气质直接作用于学生感觉和知觉,从而对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缺乏表现力的教师使学生感到呆板和死气,进而感觉到厌烦;而表现力丰富,教学形态自然、生动的教师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生气和活力,进而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心理学实践证明,只有情绪和态度自然变化的教师才真实可亲。教师恰当地运用灵活的教学形态的变化,能使师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交流和传递,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声和无声的体态语言来提高教学的感染力;教师的情绪和态度都要随着教学的变化而变化,做到情在境中。教师应灵活驾驭课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形态,及时反馈信息于学生,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心理。给学生以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创造其乐融融的课堂心理环境,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5 课堂上师生间的“立体交往”模式物理学科的特点是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科技联系密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在课堂内外要能与学生多多交流对日常物理知识和现象的看法,了解学生所好,上课举例时贴近生活实际,不但能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交往形式,允许学生发问和相互讨论,师生间能进行相互对话,开拓了更多的交流渠道,不仅加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使教与学相互作用,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达到了优化课堂心理环境、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6 承上启下的结尾有良好的开端,就有完美的结局。但一节课的结局要完美,并不只指本节课的结果。而且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前必须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所学进行归纳总结,对本节课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表扬,还必须对下一节课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祝福,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完美的结局会让学生对每一节物理课都充满了期待,从而使学生喜欢物理,从而教师就会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给学生传授知识,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在营造和谐的物理课堂心理环境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总结出来,我的这点体会算做是抛砖引玉吧,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作出积极的贡献。
论文作者:杨灵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心理论文; 环境论文; 物理论文; 同学们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