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改变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陈旧的数学教学观,让丰富有趣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把数学课堂教学当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充满生活的情趣和心灵的智慧.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生活情趣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7-120-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努力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乐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实践、丰富、完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我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教材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组织整理,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在学校植树周活动中,六(1)班植树24棵,六(2)班植树30棵,六(2)班植树的棵数比六(1)班多百分之几? ” 在数学教学中,可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活泼、有趣. 例如,在讲解行程问题中“同时”“相向”“相遇”“相遇时间”等概念时,针对学生难于理解的情况,就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做游戏,组织两名学生分别面对面地站在操场上的两端,老师说“走”,两人同时从两地对走,这时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的含义,要求两人碰上时停止,告诉学生这就是“相遇”,然后让同学们看看在两人相遇时,谁走的路程多,让学生理解同一时间内两名同学各走多少距离. 这些知识恰好是相遇问题中的难点,而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最容易理解掌握.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这样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经验,探索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的图形:一块块美丽的长方形稻田、正方形的玻璃橱窗、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圆形的花坛、圆形的广场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 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感受到图形的美.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喜欢数学,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情趣。传统的数学知识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较少,我们要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
论文作者:杨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