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北京102104)
【摘要】目的:探究中成药处方点评在中药调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搜集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对我中心中药房开具的中成药处方共128例作为点评前,同期另抽取128例中成药处方128例作为点评后。评估与比对两组中成药处方点评前、后的在中药调剂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及临床有效性。结果:实验组实施点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9(7.03)%、总有效率为12(96.09)%,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点评前不良事件发生率的28(21.87)%、总有效率的112(87.50)%,点评前后,差距显著,(P<0.05),结论:实施中成药处方点评对于促进中药调剂中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成药;处方点评;中药调剂;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2-0092-01
中成药可作为临床辨证治疗的有效手段及重要保障,亦是一种中医临床用药治疗及预防疾病的保健途径。若出现中成药处方的不规范、不合理使用,严重可引起一系列的不良事件,甚至可直接或间接性影响药物的效果。故中成药处方达到规范化、合理化标准是中药调剂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1]。为此,本文选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对我中心接受中成药处方治疗患者128例作为点评前的参照组,另抽取128例患者作为点评后的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实施点评前、后对中药调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于我中心中药房开具的中成药处方患者共128例纳入此次研究的有关材料,并实施处方点评。经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按照中药调剂时间分成参照组128(点评前)及实验组128(点评后),其中参照组男患75例,女患53例,年龄10-78岁,平均年龄44岁;实验组男患78例,女患50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4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36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5例、其他11例。以上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点评方式
1.2.1参照组:采取常规模式,并由中药房科室相关人员负责有关中药处方用药安全及调剂质量的管理工作。
6.22实验组:(1)中心处方点评小组进行中成药处方点评,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范制度进行点评[2]。(2)加强对中成药处方的审核工作,强调处方规范合理的重要性。在审核处方时,应认真核对中药处方的名称、剂量及用法等内容,尤其是对处方的配伍是主要核心内容。应严格做到处方配伍的合理性。(3)加强交流及沟通工作,如对处方进行审核中,若发现处方在配伍方面存在问题,应立即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和探讨,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合理的治疗方剂;若发现较为明显的药剂出现剂量不符及药物种类使用不当等问题时,应主动和临床医生及时沟通,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4)加强对中成药处方管理工作,以便临床医生对患者诊断后,开出的处方符合规范性及合理性。严格遵照有关规范条例进行调配,以便减少因调配出现差错而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5)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制定高效、人性化的宣传工作。从中减少用药差错的可能性,同时更利于患者能够对相关药物的认知度与掌握度。(6)应严格规定针对不同药剂的服药禁忌及注意事项,以防出现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观察及比对两组患者实施点评后出现的(配伍禁忌、处方错误、用法用量异常、大处方)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临床有效率情况。
1.4疗效判定:以中医证候积分作为此次疗效标准:经复查,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超过80%则为有效;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至40%-80%则为好转,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40或增加,则为无效。有效率+好转=总有效率(%)
6.5本次实验所获取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并以百分比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实施点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总有效率情况,均显较参照组点评前效果更佳,点评前后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修整,促使医院对中药调剂质量与中成药处方方面也受到了较高的重视,过去常规管理模式已无法弥补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已逐渐转化为一种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为一体的管理模式,全面贯彻以“患者”为主要核心内容,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3]。本文通过对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力度、极强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处方的规范化管理及宣传药学工作等监管工作,从中减少了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减少,临床医生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意识逐渐增强,进而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诊断及治疗计划。
本次研究阐明了实验组实施中成药处方点评后不良事件总发生例数为9例,包括2例配伍禁忌、3例处方错误、3例用法用量异常、1例大处方,参照组实施中成药点评前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28例,包括9例配伍禁忌、11例处方错误、5例用法用量异常、3例大处方,差距显著,(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9%,参照组总有效率112(87.50)%,组间点评前后,差距显著,(P<0.05)。由此看出,这与董玉香[4]在文中提出的观察组点评后有效率为98.20%,显著高于对照组点评前有效率的89.63%,差距显著,P<0.05的结果基本吻合。由此可以看出,中成药处方点评可在中药调剂质量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有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执行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模式后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方鉴. 中药处方点评在中药调剂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7,36(32):173-175.
[2]余武龙. 中药处方点评对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的促进作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3):108-109.
[3]陈祝霞. 中药处方点评在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处方药,2017,15(06):53-54.
[4]董玉香. 浅论中成药处方点评在促进中成药合理使用中的作用[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3):138-139.
论文作者:费雪燕,陶英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处方论文; 中成药论文; 点评论文; 患者论文; 中药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