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和标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任期论文,党政领导干部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原则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遵循的公认原则。一般包括:
1审计执法主体的独立性原则。包括机构独立、行为独立和经济独立三个方面。国外有的审计专家学者也有将其概括为精神独立和实质性独立之说。
2审计执法主体的权威性原则。所谓权威性原则,就是确立审计主体依法行使审计监督、鉴证的地位和权力。简言之,即按其赋予审计的职责,授予相应的权力和地位,做到有职、有责、有权且权责相宜。
3审计报告及其结论的信用性原则。所谓信用性原则,就是通过立法、立规确认审计机关开展审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及其结论的有效性。
4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要求审计查出的问题必须有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为依据,结论公允,处理处罚引用法规准确无误,建议科学合理。
(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遵循的特殊性原则。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属于公证审计的范畴,但由于被审计者是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因而它与一般公证审计和厂长(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相比较,有其显著特点。因此,组织实施该种审计应抓住其特点,遵循其特殊的原则:
1科学界定审计职责范围及其内容的原则。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只能限定于经济责任的范围,而不是对被审领导干部全部业务的检查和评价。只能是该领导干部应负经济责任相关的经济活动,而且只能以上任时有关文件所确定责任或招聘时招、应聘双方协议确认的经济责任为限来确认其相关的审计内容。
2责任有限的原则。
应把握以下两点:
(1)经济责任审计仅就经济责任及其履行程度进行监督和评价,不能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于对干部全部业绩的考核评定。主要评价经济责任的履行程度和直接效果,同时考虑经济责任履行过程中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要分清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等。
(2)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包括广义的经济责任和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囿于被审者任期内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这一狭义的经济责任进行评价。要注意考核与宏观经济和长远利益相关的经济责任。绝不能受财务会计资料的束缚,就账论账地进行审计,当然更不能以此为其开脱应尽的责任。
3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最终是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这就决定了审计工作与领导干部的任免紧密相关,先审后离的原则是保证审计成果切实转换为管理、培养和使用干部的正确导向和依据的前提,它指明未经审计不能解除离任者的经济责任。
4审计公开的原则。
国家审计是一种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行政执法活动,其结果应该让广大群众所知晓同时,也使审计工作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加大审计执法力度,降低审计风险。真正使经济责任审计起到“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的作用。
5评价谨慎的原则。
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不属审计范畴、审计人员无法取证的事项不作评价。
(2)对审计证据不充分、证明力不足而又不可能进一步获取有力证据予以证实的审计事项不作评价。
(3)对审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无法审查和核实的事项不作评价。
(4)使用专业规范和措词适当的用语,切忌夸张形容或华而不实的描述。
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标准的选择和确定
这里以地方行政首长(如市长)任期内应履行的经济责任及其应实现的经济发展责任目标为例进行初步的探索。地方行政首长应履行的职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职责;二是经济管理职责。后者就是审计机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对行政首长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应予考评的部分。地方行政首长经济责任分为宏观经济责任和微观经济责任。前者指与一个地区或一个行业发展相关的经济责任;后者指与领导干部任职单位相关的经济责任,如该单位财政财力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等。以下讨论以宏观经济责任为主。
审计标准又分为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为了使审计便于客观地作出评价,应尽可能地选择量化的责任目标。但有的责任目标是不能或难以量化的,而且审计标准也不能全部选择数量指标。因此,审计标准的选择和确定应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兼顾。
根据我国十余年实行各种经济责任制和实施各种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经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应划分为基本标准和具体责任目标体系两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确定。(一)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基本标准的选择原则。包括: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原则。第二,遵守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相兼顾,微观经济维护和服从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原则。第三,遵守长远经济发展与任期经济发展相兼顾的战略原则。第四,遵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兼顾的原则。
(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体标准的选择原则。其具体经济责任目标可作如下选择:
1关于实现经济管理科学化,建立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责任目标。其具体内容是:
(1)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
(2)关于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目标。
(3)关于优化经济产业结构的责任目标。
(4)关于投资环境和科学投资决策的责任目标。
(5)关于正确指导农业经济稳定、持续、高产、优质地发展的责任目标。
(6)关于正确指导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科学化的责任目标。
(7)关于加强经济监督的决策措施。
(8)关于加强技术监督的决策措施。
2关于任期内实现经济发展的具体责任目标。内容如下:
(1)关于发展生产力的责任目标。其责任指标体系如下:
①关于正确选拔任免下级经济管理干部的责任目标。
②关于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责任目标。考核标准包括:A适学儿童入学率;B高中生入学率;C大学毕业生增长率;D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率;E学士、硕士占人口总数的比率;F在职人员参加专业教育培训率(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措施);G文盲下降率;H高、中级职称人员增长率。
③关于发展科学技术及其运用的责任目标。其具体责任目标包括:A自然、社会学科获国家级奖优秀科研成果项目数;B自然、社会学科获省部级奖优秀科研成果项目数;C发明创造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工具、材料等获国家专利的项目数;D优秀科研成果及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推广运用,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际项目数(包括国内外引进的运用)。
④生产力保护的责任目标。A医疗保健保障率;B医疗保险普及率;C生态环境保护合格率,一般根据国家颁发的环境保护法规予以考核;D失业人员下降率,这不仅是劳动力保护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大事。
(2)关于任期内实现预定技术经济指标的责任目标。
①基本技术经济指标的责任目标:
A国民生产总值,包括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和第三产业总产值。
B净产值即国民收入。
C经济增长速度,从社会产品的增长和扩大方面,综合地反映经济发展的规模、进程和水平。
D社会劳动生产率。
E财政收入。这是身为行政首长在任期内必须实现的责任目标。
F财政赤字控制率或盈余率。在适度的情况下允许存在赤字预算,但应以财政赤字的警戒线(生产总值3%)予以约束。
G国计民生所需基本物质产品产量指标。包括:粮食总产量;棉花总产量(不宜种植的地区可不确定此指标);油料作物产量;蔬菜作物产量;肉食品产量;国家指令性产品产量;国家指令性外调工农业产品的数量指标(本指标可按中央、上级的指令予以确认)。
H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指标。包括:城市职工人均收入增长率;城市职工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率;农业人均收入增长率,特别是现金收入增长率;贫困县下降率;贫困人口下降率。
②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责任目标
所谓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责任目标,即按照国计民生的需要,联系本地区的资源、产业及生产能力而确认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指标。比如,煤、钢、电、铜、锡等等。由于各地区的资源、产业和生产能力及条件各异,因此,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予以确定。至于非国计民生必须的物质产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一般不确立生产量责任指标,而由企业按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
三、一般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标准的选择
(一)定性标准的选择
1真实性标准。即被审计者任职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
(1)账务处理符合有关会计准则,会计资料真实地
反映了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2)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3)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地反映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2合法性审计标准具体分为四种情况:
(1)财政财务收支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方面经审计未发现违规事实。
(2)财政财务收支基本符合财政法规的规定,但有一定的违规行为。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方面有违规事实,但数据较小,情节轻微。
(3)财政财务收支有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指财政财务收支方面有违规事实,但情节较轻。
(4)财政财务收支有严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业。指财政财务收支方面有违规事实,且情节严重。
3效益性审计标准。指财政资金的使用能够实现财政预算中规定的效益目标。此外,应对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主要包括: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二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这是衡量和评价领导者本人对单位经济活动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定量标准的选择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定量指标包括:
1与任期经济责任相关的财务指标。
标签: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党政领导干部论文; 经济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离任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