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会计学术界在研究什么?——中国会计教授会1999年年会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论文,世纪之交论文,学术界论文,中国论文,观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会计教授会1999年年会于7月23日至25日在大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美、日、韩等中外会计学者、职业团体的代表250余人齐聚一堂,对近20个专题进行了讨论。下面对会议发言和讨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作简要归类说明:
一、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
大部分代表认为,我国《会计法》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它的地位并不是体现在指导具体准则制定方面,而是表现为它规定了会计的基础性工作,为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提供了法律保证。大部分代表强调,近几年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虚假的情况非常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会计法》本身存在许多局限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大家普遍认为,当前重新修订《会计法》就显得格外重要。
行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一直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部分代表认为,行业会计制度满足了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同时适应我国基层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判断能力不强的现实,与会计准则并存是必然的。大部分代表认为,行业会计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仅仅是为满足国家需求的产物,而在我国市场经济下,会计要面对的是更为广泛的信息使用者;同时以会计人员素质情况来作为我国行业会计制度存在的依据则明显证明力不足,并且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于1993年7月1日起实施,它对于指导我国的会计实践,完善我国会计规范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与会代表在承认上述成绩的同时普遍认为,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之时,就存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并没有明确指出《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具体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作用,虽然名义上将其作为基本会计准则,但远没有达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要求。有的代表进一步指出,要让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发挥概念框架的作用,是力所不能的。概念框架所要求的体系严谨性、内容完整性、发展前瞻性都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所没能达到的。因此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修订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其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势在必行。
二、会计信息质量相关问题
有的代表运用经济学知识,论证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现实内涵在于程序理性观,而非结果理性观。有的代表则从法律的角度认为,应根据结果的真实性来推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于结果理性。有的代表认为目前因条件不完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暂以程序理性观为内涵,但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以结果理性观为内涵。
有的代表在对会计信息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后认为,现在因会计信息问题而发生的会计诉讼日渐增多,而现有的法律规范只重视会计信息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处理,缺乏民事法律责任调节的有关规范,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具体认定及其法律责任分担的法律规定,使得司法部门在解决这类民事关系时出现障碍。因此提出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国际法务会计经验,开展我国会计法律问题的规范理论研究及实证研究,在制定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时,考虑必要的法律因素。
与会代表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看法和角度不尽相同。有的代表从国企改革的角度研究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他们认为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主要由于:1.体制与制度原因;2.经理人经营与利益驱动;3.管理及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并提出解决国企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途径:1.完善经济体制,搞好会计法规与预算约束配合,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经营绩效;2.规范经理人行为与激励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绩效的真实性;3.加强监督,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注册会计师建设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有的代表则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源于错误与舞弊,舞弊的动因包括债务契约限制、管理者报酬、争夺公司控制权、税收考虑、经济调整考虑、资本市场考虑、相关利益团体考虑、竞争因素考虑等。有的代表还指出会计信息失真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国家的行政干预,是企业为达到指标而披露失真信息。
三、证券市场相关问题
有的代表认为,评价分析上市公司利润质量的指标应包括会计政策的稳健程度、应收账款周转率、调整的营业利润现金保证率、销售收入现金回收率、营业资产现金回报率和利润构成等。为了便于比较和分析不同企业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利润质量,可以借鉴财务指标综合评价的分析方法,将上述各个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最后综合计算确定企业的利润质量及其发展变动趋势。有的代表认为,上述分析指标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将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联系起来。
有的代表从关联方关系的角度,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资产重组进行分类研究,并针对关联方资产重组具有操纵重组业绩的“优势”作了深入探讨。
四、审计失败与风险
随着“琼民源”、“红光实业”等案的发生,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审计诉讼的不断增加,审计失败与风险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的代表对审计失败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他们认为,所谓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发生失误而签发了不适当审计意见。与审计风险比,审计失败是确定性的,已发生的,而审计风险是不确定的,有发生的可能,但还未发生的。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来自企业管理当局的因素,包括会计报表的不实表达(主要由错误或舞弊所造成)和企业发生经营失败;二是来自注册会计师的因素,即审计报告存在不实表达(主要由过失或欺诈所造成)。并提出了规避审计失败的措施。
有的代表以“红光实业”为事例,分析了其造假行为和注册会计师过失行为,并引发对注册会计师服务质量的思考。
五、管理会计与成本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成本和管理会计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有的代表认为成本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变化与创新,而后者的变化与创新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新制造环境包括弹性制造系统、电脑辅助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电脑整合制造系统,相应的成本会计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基础管理,主要应用于高科技产业,但因为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推行作业成本法的意义不大。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管理、基准管理、限制理论和目标管理等管理方法和理论也给成本会计极大的冲击。对于这些变化,我们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结合国情,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成本会计改革。企业如果想进行持续改善达到更高目标,就须对限制因素或瓶颈寻求放宽或解除之道,这种管理理论称为限制理论。有的代表阐述了企业将限制理论应用于持续改善以增进企业之目标时所应遵循的各项步骤,并以例释说明限制理论与传统会计方法在确定产品组合及投资决策时,将获得不同的结果,并剖析限制理论的优点。有的代表介绍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及标准成本、作业成本与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结合方法,并用事例证明。
关于会计教育及会计理论研究,会上也有许多精辟、新鲜的见解。总之,在中国会计学术界本世纪最后一次大型会议上,学者们通过研究、讨论,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不但提高了自身从事会计研究的能力,还为整个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供稿:刘明辉 张丽萍 温天景 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