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的路径探讨
师焕荣 焦玉屏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 审计署于2018年3月颁布实施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专设了一章“审计结果运用”,应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是其中提出的要求之一。因此,结合工作实际,本文在深入剖析企业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的基础上,从建立健全整改责任制、督查检查制、整改问责制、审计报告制、审计整改长效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的途径,以促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到位,提升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计整改机制;审计结果运用
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及审计整改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促进单位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已成为新常态下审计工作的一大瓶颈,审计整改工作急待加强。
一、企业内部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目的不明确,消极应对整改工作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单位堵塞漏洞、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有的被审计单位却没有审计是促进单位管理的思想意识,反而认为审计揭示的问题较多,与审计对立,认为大环境这样,周围单位情况差不多,审计“纯属多事”,对审计建议过而不看、抵触敷衍、一拖再拖,有的甚至屡审屡犯。
2.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存在偏差,整改工作力度不足
2016年4月,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48号),要求“被审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对重大问题要一管到底。”但是,一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责任企业和部门认为,审计整改主要是内审部门的责任,审计整改主体责任意识偏差,影响了审计整改的力度与效率。
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3.缺乏多部门联动的综合促改机制,审计整改督办力度不足
审计整改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予以落实的活动,需要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相互配合才能落实到位。但是,一些企业各业务职能部门之间组织协调配合不够,互相推诿,造成整改工作不顺畅;一些企业内审部门,虽然有要求在被审计单位三个月内整改完毕后,需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检查或后续审计,但大多数在被审计单位自报整改情况后,并未实施检查,且没有将审计整改结果传递到相关业务部门,未建立审计整改动态跟踪工作的长效机制,致使整改落实走过程。
4.整改情况未纳入考核管理链条,未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被审计单位自身完全可以整改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整改计划,限定整改时限,按计划、按进度、按要求完成整改。对于制度不完善、体制缺陷问题,要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加强制度修改立废。对于历史遗留等难于整改的重点问题,需加大内部政策支持、资源供给,择机整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界定,便于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便于内审部门对整改过程进行跟踪与管理,促使整改更科学、更规范。
台达在2018 SPS展会中推出全新木工机械、包装机械专用高阶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应用于水处理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及高阶自动化设备等,以精准控制、灵活高速运动等特色协助客户设备智能升级:
5.审计质量不高,整改落实难于操作
经过对企业内部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问题分析,按照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从六个方面建立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
二、构建企业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的路径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最终反映和集中体现,也是审计整改工作的基础,但是部分审计报告质量差,审计发现的问题,没有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充分了解考虑被审计单位当时的客观因素,有的甚至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定性不准确,与事实不相符,依据引用不适当,有的提出的意见超出被审计单位自身能力的范围,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和建设性。
1.转换思想意识,建立健全整改责任制
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健全“对账销号”工作机制,整改一项,销号一项,确保彻底整改到位;整改过程中要坚持“制度未完善的不放过,资金未追回的不放过,责任未落实的不放过”的三不放原则,以推动问题整改和后续审计跟踪,实现审计问题整改的闭环管理。
建立内审部门和业务职能监督、纪检监察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外部审计监督等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平台,以目标、职责、任务为纽带,共同监控,最终形成一个上下、左右、内外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反映迅速、监督有效的监督格局,促进问题整改和规范管理。
贯彻“业务谁主管,整改工作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要从思想上重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切实抓好审计整改工作,对重大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对于屡审屡犯的“牛皮癣”问题,要深入剖析产生的根源,在完善体制机制、建章立制上下功夫,从根本上解决,避免重复发生。
2.推进部门联动,建立健全督查检查制
②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
加强《审计法》、《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等法规文件的学习,转换提高对审计整改的认识。应认识到审计整改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维护资产资金安全,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3.纳入考核管理,建立健全整改问责制
内部审计成果的集中体现——审计报告,应当完整、客观、及时,具有建设性,因此单位要提高工作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制。一是报告要重点突出,内容完整,发现的问题,要能充分反映被审单位重大经济活动和重要管理上的缺陷;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准确做出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三是落实内审报告三级复核制,强化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达成共识,促使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有效。
4.提高工作质量,建立健全审计报告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2月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办发〔2015〕58号),进一步明确要求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审计整改工作完成后,内审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价或者进行后续审计,审计评价结果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及单位绩效考核挂钩,以考核促整改。对整改落实不到位的,要建立约谈、通报制度;对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领导及有关主管部门、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责问责。
5.分类问题性质,建立健全审计整改长效制
对于审计发现问题,内审部门要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清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通现象;是属于体制机制问题,还是暂时的、一次性的管理问题,然后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完成标志。
由于目前大部分企业审计整改情况未纳入考核管理链条,未建立完善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内审部门缺乏对据不执行审计结果的制约手段,被审计单位不重视审计结果,想整改就整改,不整改也就不整改,一些单位拒绝整改、拖延整改的现象层出不穷,屡查屡犯、屡改屡犯的现象比较普遍。
积极建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框架和体系,是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关键。应该把握两点,一是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以及各个高校内部的具体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制定的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时代形势和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要根据经济和教育状况的发展,适应动态化的外部环境的要求,及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细节,使得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6.公开整改情况,建立健全审计结果利用制
目前,除国家规定的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其它部门不适合对外披露的内容外,与企业相关的审计报告及整改情况,可以做到对外界公开。通过内部审计公告审计结果,被审计单位公告整改结果,促进审计结果落实和企业整改。
在新的内审工作规定中已明确,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应当有效利用内审力量和成果,特别是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三级以下单位审计中,对内部审计发现且已经纠正的问题不再在审计报告中反映。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以下4个因素:料液比(A)、超声温度(B)、超声时间(C)、超声次数(D),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枸杞多糖的条件优化,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试验结果见表2。
三、结束语
强化审计问题整改,既是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审计监督到位的关键所在。目前,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责任制、督查检查制、整改问责制、审计报告制、审计整改长效制在企业全面推行,审计工作实现了闭环管理,审计结果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并且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得到了纠正,单位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后续,审计整改落实各项工作仍需加强,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仍需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涛.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现状及原因分析[J].时代经贸,2016,(15):69-70.
[2] 廖燕.国有企业审计整改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7,(3):26-29.
[3] 吴正东.国有企业推行内部审计结果公告的研究与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143-144.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审计整改机制论文; 审计结果运用论文; 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