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对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解读_心理健康论文

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对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解读_心理健康论文

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时代感论文,德育论文,改革方案论文,针对性论文,进一步增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这标志着第三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德育课改新方案”)进入实施阶段。

一、德育课改新方案的背景

(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党和政府空前重视职业教育

2002年、2004年、2005年,国务院或经国务院批准,连续三次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两个职业教育的专门决定,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重申“大力发展”的方针,把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加强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拿出100亿用于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2007年的秋季入学开始,每年政府至少拿出164亿资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所有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都能得到国家助学金。

2.职业教育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

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下同)近15000所,年招生规模达到810万人,在校生达到2056万人,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比2001年翻了一番,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规划目标。

3.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在发展方向上,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在办学方针上,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培养模式上,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教学方面,明确了“两个加强”,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养。

(二)我国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形势

1.党和政府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对未成年人倾注了无限关爱,寄予了殷切希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2004年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8号文件”),从事关我们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高度,抓住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根本问题,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了新的部署,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一部分,中职德育工作是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2004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了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学生德育的基本要求,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德育目标、内容、课程、活动、渠道进行了系统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及德育课教学的要求。

2007年9月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研究如何增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强调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加强综合治理,为学生成长创造好的环境;指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劳动大军的素质。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指出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关键所在和工作方向。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了新变化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11月,教育部对14个省、区、市的98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关心集体,乐于奉献。75%的学生“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71%的学生赞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78%的学生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近年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在校学生规模逐渐增加。2001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规模为1170万人;2007年达到1987万人,2008年将突破2000万人的规模。

二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据抽样调查显示,来自农村家庭、工人家庭、个体工商业者家庭和无业家庭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5%,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90%。

三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中考的失利者,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受传统观念影响,进入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背负着来自社会、家庭鄙薄职业教育的精神压力。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纪意识比较淡薄,遇事容易冲动。

四是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早步入社会,对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影响更为直接。

(三)德育课课程改革需要新推进

1993年、2001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进行过两轮重大改革。

第一轮德育课改。1993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课程设置的意见》(教职[1993]17号),根据学制、招生对象、专业类别设置了“经济政治”、“世界观人生观”、“法律”、“国情”、“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常识”、“哲学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等九门课程,构建了既有别于普通高校,又有别于普通中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课程体系。 在此之前,中等职业学校没有自己完整的德育课课程体系,三类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基本是参照普通高校政治理论课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设置的。

第二轮德育课改。200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1]2号),同时颁布了德育课四门必修课程的教学大纲(教职成[2001]3号)。这一轮课程改革把“政治课”改称为“德育课”,把职业指导列为必修内容,必修课程从原来的九门精简为“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四门。

第二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第一,更改了课名。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更名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拓展了课程内涵,课程名称与课程内容更加相符,突出德育育人的特点。第二,精简了课程。由过去的九门必修课综合整合为四门必修课,更加符合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实际。第三,突出了特色。设置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充实了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内容,注意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门课深受师生欢迎,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第四,增强了适应性。中职德育课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一是要保持德育课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把不同学制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学、必须掌握的内容列为必修课。二是给各地各学校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根据形势的发展、本地区的实际和学校、学生的需要,自主、及时地安排相关德育课教学内容,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第二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的不足:一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等必修课的内容设置,强调“基础知识”。二是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与变化了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学制度等易发生较大变化。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前面两轮改革为进一步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突出的有五条:第一,德育课改必须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时落实党和政府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坚持方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第二,德育课改必须与德育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第三,德育课教学内容必须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第四,德育课教学方式方法必须与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第五,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二、德育课改新方案的内容

(一)德育课改新方案的主要内容

1.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性质和主要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2.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设置

德育课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构成,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课程,选修课明确开设“心理健康”,同时要求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

3.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安排

对于必修课的教学安排和要求,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各门课程的教学时数。财经、政法类专业及其他文科专业,由于其专业课程与德育课在内容上有交叉,各地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适当调整有关课程的内容和学时。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少于 64学时。其他选修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报教育部审批后由地方组织实施。

4.规定了德育课改新方案实施的时间

新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自2009年秋季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开始执行。

5.颁布了配套教学大纲

颁布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必修课教学大纲和一门选修课“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大纲。每门课教学大纲分别从课程性质与任务、教学总体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评价和考核五个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二)德育课改新方案的主要特点

德育课改新方案是在2001年德育课改方案基础上制定的,新旧方案相比,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比较如下:

德育课的“性质和定位”基本没变。德育课“主要任务”的核心内容没变,表述更加简明。

课程设置:第一,课程结构基本没变,仍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构成。第二,必修课课程名称和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调整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第三,选修课内容增加,明确将“心理健康”列为选修课;明确将时事政策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拒绝毒品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增列为选修课内容。

教学安排:第一,学期安排上,必修课由过去的1~6学期调整为集中在1~4学期,选修课强调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第二,学时安排上,总学时略有减少,从206~228学时减少到192~208学时,减少了14~20学时;必修课学时减少,从176~198减少到128~144学时,减少了48~54个学时;选修课学时增加,从至少30学时增加到至少64学时,增加了34个学时。

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由过去的“认知、运用”二维目标调整为“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维目标,增加了“情感态度观念”目标。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德育课程过去注重知识讲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德育教学目标评价,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好地体现德育课的性质,即不仅追求掌握知识,还要培养情感,端正态度,树立观念,提高能力,学以致用。

德育课改新方案有以下三方面的显著特点:

1.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时代感更强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德育课改新方案中得到充分反映。一是德育课改新方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德育课改新方案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例如,将“经济政治基础知识”调整为“经济政治与社会”。三是德育课改新方案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四门必修课之中。

2.进一步体现了“三贴近”的原则,针对性更强

“三贴近”原则是中央8号文件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四大原则之一,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德育课改新方案中得到进一步体现。一是贴近实际。教学内容从强调“基础知识”,拓展为知识、情感、行为,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社会实际、教育实际;教学目标由“认知、运用”二维目标调整为“认知、情感态度观念、运用”三维目标,增加了“情感态度观念”。二是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例如,“哲学与人生”课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与解决学生的人生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贴近未成年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处于15~18岁的青少年,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是成年之前最后一个系统学习阶段。针对他们的实际,教学过程应该强调从情感培养、习惯养成做起。例如,新设置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第一部分的内容是“习礼仪、讲文明”,力求从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养成做起,逐渐延展到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地提高。

3.进一步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实效性更强

职业教育特色是职业教育特殊规律的具体体现,一般表现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的特殊性上,直接关系教育效果。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是历次德育课改的追求,在德育课改新方案中职业教育特色得到进一步突出。一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单独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保留了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方面的内容,设置“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将“心理健康”纳入了德育课程体系。二是教学安排注重与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相适应:必修课集中在1~4学期,选修课强调与专业学习、顶岗实习结合进行。三是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性: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注重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新课程设置有关问题的说明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设置理由:对学生进行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教育,使德育课与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更加贴近。

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关于“职业道德与法律”

设置理由: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德育课与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行为养成更加贴近。

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关于“经济政治与社会”

设置理由: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德育课与现实社会生活更加贴近。

教学任务: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4.关于“哲学与人生”

设置理由: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德育课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

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的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关于“心理健康”

设置理由:总的说来,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德育课与学生成长和发展更加贴近。

教学任务: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6.关于选修课的其他内容

选修课除了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外,还规定了其他六方面的内容:时事政策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各地各学校应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将上述六方面的教学内容落实到选修课中,创造条件开足开满。第二,教学方式上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第三,教学安排上,贯穿于学生整个在校学习时间,总学时一般不少于64学时。

三、德育课改新方案的实施

(一)充分认识实施新方案的意义

充分认识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的意义是做好实施工作的思想前提。德育课改新方案的颁布和实施,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8号文件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德育课事关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

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坚持正确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的一项重要举措。2007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有生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着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加强和改进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德育课事关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

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极为紧迫的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经过连续五年的大扩招,规模数量已经实现历史性突破,正在进入巩固规模、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这一阶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质量问题将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抓质量首先要抓德育,抓德育首先要抓德育课。

3.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学校培养的人是否合格,首要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是否合格。实践证明,德育工作的水平体现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对德育工作越重视,学校办学质量就越高、吸引力就越强、社会声誉就越好。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的地位和性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8号文件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把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建设好。

4.德育课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是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数次教学改革,每次改革都把德育课的改革放在突出的位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也进行了数次改革,每次改革都把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放在突出的位置。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对于坚持教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体现“两加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适应培养模式的变化、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实施新方案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德育课改新方案实施工作的组织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的领导,组织本地职业学校和教研机构,做好德育课改新方案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1.认真组织学习德育课改新方案,全面准确把握德育课改新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德育课改新方案是在教育部党组领导下认真总结前两次德育课改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新要求,反映了十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与现行的方案相比,内容和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广大干部和教师,特别是职业学校的校长、德育课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让大家了解并掌握本轮德育课改的新理念、新内容、新特点和新要求。

2.认真组织制订德育课改新方案实施规划,确保德育课改新方案如期全面实施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规定,德育课改新方案自2009年秋季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新生开始执行。考虑到学校原有的教学安排以及不增加在校学生的经济负担等因素,新旧方案会有一个平稳交替时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出规划,精心安排,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三年内使新课程设置方案实施全部到位。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开设德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做好教学安排,确保德育课教学时数,不得随意占用。

3.做好德育课改新方案的培训工作

德育课改新方案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于相关组织者特别是德育课教师的培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培训作为德育课改新方案实施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步骤。培训工作要突出重点,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帮助受训者准确把握德育课改新方案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掌握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训工作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分级实施。教育部直接或委托部分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基地举办国家级培训,重点培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的负责人、部分学校校长和德育课骨干教师。省级、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省级培训和地市级培训,重点培训本地学校校长和德育课教师。各学校也要通过集体备课、听公开课等方式组织校内的培训。努力做到相关组织者在方案实施前都得到培训,德育课教师在授课之前都得到培训。

4.关于教材的编写和选用

教育部负责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及相应的教学参考书。未经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组织编写和推荐德育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德育课课程教材的编写要以新颁布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充分反映此次课改的新要求,紧密联系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注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各地职业学校必须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行政执法的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德育课教学研究,及时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积极组织开展优质课评选、教学论文评比等教学研究活动,促进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现代教育手段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三)注重发挥一线德育课教师的作用

教师特别是一线德育课教师是德育课改新方案的主要实施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施好德育课改新方案的关键。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做好德育课教学工作

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对老师来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按说,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最难忘的应该是老师,特别是启蒙教育的老师。”实施德育课改新方案,做好德育课教学工作,对广大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学生,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爱所有的孩子,要对所有的孩子负责,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东西,一切都要从此出发。千万不要用传统的陈旧观念把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要从“能力特点有差异、学习习惯不一样”的观点出发,更多地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潜力。教师看不起自己的学生就是看不起教师自己。对待中职学生,我们的教师要有更大的爱心、更强的耐心和更多的关心。

2.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确保教学目标任务实现

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德育课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本次颁发的四门必修课教学大纲和一门选修课教学大纲,分别就各门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教学总体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评价和考核等五个方面做出了规定。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都要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实施教学,这是确保德育课改新方案有效实施的基本保证。

3.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

职业学校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职业教育教学有自己的规律。德育课教学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和规律,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特点,更多地让学生参与,避免简单地灌输,更多地使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与职业活动、学生活动相结合。很多东西不是学生不感兴趣,而是针对性不强、教学方式方法简单。

4.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实施教学,及时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德育课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更着眼于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德育课教学的内容要求与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实际联系更加密切,与当下各种社会现象联系更加密切,与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联系更加密切。德育课教学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个人的德行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命不从”。德育教师特别需要加强自身修养,为人师表,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处世为人的典范,在各方面做出表率。

标签:;  ;  ;  ;  ;  ;  ;  

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对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解读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