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延安医院呈贡医院(呈贡区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500
【摘 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消化内科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疾病的原因以及构成比。结果:98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出现恶心,有74例患者出现呕吐,23例患者为恶心并发呕吐。致病因主要有: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结石等。结论:通过对恶心呕吐临床特点、致病原因分析、探讨,同时对患者病史、饮食、用药史以及精神状态进行详细询问、记录,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的方法,以提高治疗疗效,促进其康复。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29-01
消化内科临床中,恶心呕吐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生理反应,其发生可能由胃内有害物质排出、饮食过量、电解质紊乱等造成。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规律失衡,其发病人数不断地增加,同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消化内科疾病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给患者生活、心理也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消化内科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对消化内科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的原因、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消化内科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介于17-74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2.5±5.3)岁。患者均主诉为上腹部有腹胀等不适感,有39例患者出现恶心,有74例患者出现呕吐,23例患者为恶心并发呕吐。
1.2临床方法:在患者接诊入院之后,临床医生先对患者体征进行检查、诊断,对其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史认真询问、记录。与此同时,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有选择性地进行X线照射、CT检查、胃镜、B超等辅助检查,提高诊断有效率[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如:患者胃肠道炎症产生的恶心呕吐,应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维生素适当进行补充,并及时进行补液,以维持患者体内的水分、酸碱度以及电解质平衡;若患者因胃肠道痉挛引发恶心呕吐,则应给予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能药物治疗,肌肉或皮下注射0.5 mg/次,剂量为1.5 mg/d;若患者因胃肠动力障碍引发恶心呕吐,则应使用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口服,3次/d,5 mg/次。不同的致病因,临床治疗方法有差异。
1.3临床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判断其治疗的效果:①显效: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改善良好;②有效: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基本消失,恶心呕吐程度、频率有所减少;③无效: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未改善,程度、频率尚未减轻,甚至病情加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文中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应用χ2进行检验。
2结果
2.1引发患者恶心呕吐疾病的类型与比例分析:导致患者恶心的主要疾病有急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39例中急性胃肠炎11例,占28.2%;反流性食管炎12例,占30.8%;功能性消化不良7例,占17.9%;急性胰腺炎为5例,占12.8%;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为3例,占7.7%;其他1例,占2.6%。
2.2 引发患者呕吐症状的疾病类型及比例分析:导致患者呕吐的主要疾病有急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急性胰腺炎、胆结石。74患者中急性胃肠炎为27例,占36.5%;反流性食管炎为16例,占21.6%;急性胰腺炎为12例,占16.2%;胆结石14例,占18.9%;幽门梗阻3例,占4.0%;其他2例,占2.7%。
2.3临床效果分析:98例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经过临床对症治疗后,显效64例,占65.3%。有效29例,占29.6%。无效5例,占5.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9%,经对症治疗后,效果满意。
3 结论
恶心呕吐是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症状。通常情况下,恶心、呕吐同时出现,也会独立发生,一般恶心之后便会出现呕吐。恶心呕吐给患者身体上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呕吐的反复发生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但患者通过呕吐能够将身体有害物质进行排出,减轻有害物质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实现机体自我保护[3]。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等改变较大,这也导致了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深入发展,老年人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老年人成为消化内科疾病的高发群体,因此加剧了消化内科疾病的高发生率。临床中常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既往病史等实际情况,对患者疾病做出诊断,能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引发患者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有[4]:(1)胃肠道疾病:急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梗阻等;(2)肝脏、胆囊、胰腺、腹膜疾病:急性胰腺炎、胆结石、胆囊外科手术后、病毒性肝炎、癌性腹水、肝脏恶性肿瘤介入手术等;(3)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感染、内耳迷路炎、脑肿瘤、晕动症、颅脑外伤以及颅内病变等;(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甲减)、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垂体功能低下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5)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6)抗生素、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药物(化疗)、麻醉剂等化学或药物刺激;(7)饮酒、食物中毒、妊娠、劳累等其他原因。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治疗时,临床医师需准确掌握患者临床症状、致病因,同时需详细询问患者饮食、用药史、病史以及精神状态等,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发展给予对症治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娜,赵娜,高峰.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9):143-144.
[2] 杨雪兰.50例恶心、呕吐患者的消化内科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9):197.
[3] 王全中.对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探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51.
[4] 朱浪潮,姜西玲,王雪玲.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28 例恶心呕吐的病因分析[J].华西医学,2014, (1):130-131.
论文作者:李正芬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患者论文; 内科论文; 症状论文; 疾病论文; 胰腺炎论文; 胃肠炎论文; 胆结石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