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玉 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镇中心幼儿园 265406
一、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如果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到小学去看看,现在小学生戴眼镜的特多,握笔凸腕的姿势特多,这正是前些年幼儿园超前写拼音、写数字做加减的结果。另外,学前阶段的幼儿神经系统都比较弱,大脑发育还不完善,如果强制幼儿过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伤害。
二、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园的孩子,学知识掌握技能是需要的,但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而是能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孩子渴求知识,主动学习,后劲十足。如果人生是一场长跑,那么自信、爱学习、爱思考、乐观向上、能感恩、体谅他人,这些性格品质比知识更贵重,它们会让孩子健康成长!幼儿天性爱游戏,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做作业,如果写不好,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被剥夺了游戏的权利,泯灭了活泼好动的天性,没有了童年的快乐,得到的是学习的压力,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旅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让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使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心理健康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活的人”、“儿童今天就是实实在在地生活着的人”、“儿童应该犯错误”、“儿童是时代的人”。 从“儿童生活”出发,以“儿童中心主义”为教育原点。既尊重了儿童人性,又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他阐述了儿童的天性与教育的关系,证明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与满足社会需求之间并非不可超越,只有按照儿童的天性施以体现社会需要的种种教育,儿童才能得到本真的发展。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幼儿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忽视了儿童天性,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四、遏制了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蒙台梭利提出了教育和学习的最佳时机问题,即发展的敏感期。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逝。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 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根据蒙台梭利对婴幼儿敏感期的观察与研究,可以归纳出下列九种:语言敏感期(0至6岁)、秩序敏感期(2至4岁)、感官敏感期(0至6岁)、动作敏感期(0至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2.5至6岁)、书写敏感期(3.5至4.5岁)、阅读敏感期(4.5至5.5岁)、文化敏感期(6至9岁)。教育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孩子最终才能自如地对付。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导致所有3岁儿童都不能达到正常化,脱离了自己正常的发展轨道,导致了所有儿童的天赋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自然表现,妨碍儿童内在生命的发展和内在生命力的展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无视幼儿发展的敏感期,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种智能的全面开发,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论文作者:李永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幼儿论文; 孩子论文; 儿童论文; 敏感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能力论文; 关键期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2月总第26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