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 250012
摘要:目的 分析目前在临床上实施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临床急救的治疗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在临床实施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患者的数量为100例,对于所有的患者均需要实施临床急救的方法对于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比较所有的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后的相关治疗效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的所有100例患者在临床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均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同时在本次研究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死亡的情况,患者的死亡率为2%。其余患者均能够得到不停程度的恢复。结论 在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临床急救措施对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临床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临床急救;急性冠脉综合症;作用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而言,是目前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在临床发病的过程中,出现了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破裂的情况或是出现了侵袭的症状,并且患者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不完全或是完全的闭塞性的血栓的症状[1]。目前我院通过使用临床急救的相关措施对于患者实施治疗,在临床上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在2014年全年之内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所有的患者均使用心电图以及其他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均能够被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在患者的性别方面,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67例以及33例,患者的总量为100例。同时在患者的年龄方面,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年龄为25-65岁,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均需要对于患者实施临床急救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对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于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对于患者的血液标本实施相应的检查,并通过这种形式得到患者的血常规、心肌酶以及凝血的相关指标。当患者已经进入到急诊室后,可以让患者进行安静的平卧,并在此过程中对于患者实施硝酸甘油的治疗,同时对于患者实施心电除颤的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项工作完成后,也需要注意到对于患者实施立即的对于患者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并在对于患者实施建立完成后,也需要注意到对于患者实施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并在此过程中对于患者实施他汀类的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在此过程中,由于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等症状,也可以对于患者进行相应的镇痛的治疗,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吗啡或是杜冷丁等药物对于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并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尤其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对于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帮助患者尽可能的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
2 结果
所有患者中,除开1例患者出现了死亡的情况,其他患者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8%。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够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3.讨论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而言,是一种在目前极为常见的疾病,对于患者在临床上也会造成较为眼的危害,导致患者出现极为严重的后果。在患者的实际发病过程中,往往能够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相关症状[2]。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特点,在临床上会对于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在临床上对于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临床发病过程中的多种特点,我们对于患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患者在临床上往往有着病情严重并且变化较快等特点,患者极易出现心源性休克或是心力衰竭等相关症状,患者在临床上极易出现死亡的情况,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3]。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立即对于患者实施了相关的生命体征的检查,并按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对于患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治疗,并对于患者进行了相应的饮食干预以及心理护理。通过这种形式,患者在临床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死亡的情况,效果较好。这说明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于患者而言,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聪,李华,陈素芳等.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8):863-866.
[2]杨阳,彭辉,陈建平等.新疆维吾尔族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406-409.
[3]黄国强,杜国有,顾向明等.超敏肌钙蛋白I及缺血修饰蛋白和心型脂肪酸蛋白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4,35(1):88-90.
论文作者:程明雪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患者论文; 综合征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在此论文; 较好论文; 症状论文; 出现了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