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市政道路建设行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作为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软土路基的施工问题。做好软土路基的设计工作,是提高路基结构稳定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当前设计及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就如何做好市政道路路基设计工作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设计;探讨
前言
软土路基问题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软土路基对于市政道路建设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市政道路的整体质量,还会给行人的出行安全和车辆的行驶安全埋下巨大的隐患。设计过程中要对此加以重视,做好软土路基的设计工作,提高市政道路路基的稳定性,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设计概述
软土路基是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施工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就软土路基的特征而言,软土路基表现出外力下收缩力强、结构承载力弱、含水量大等特点。其中含水量大是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困扰施工的一个主要问题。软土地质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会进一步膨胀,导致地质性能非常不稳定。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市政道路建设,会导致市政道路路面塌陷、下沉等多种情况。面对这种特殊的施工环境,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完善和改进。例如打桩压实的方式或者填筑路基提升密实度等方式[1]。
随着市政道路建设行业的发展,软土路基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就软土路基的处理目的而言,加强对软土路基的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市政道路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正常使用路面的情况下对市政道路的质量加以维护。显而易见,软土路基特殊地质结构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特殊环境,结合我国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分析可知,软土路基一般集中在一些含有丰富水资源的地区内,尤其是沿海、沿湖地区。但是在一些局限性的区域内,只要气候、水分、土壤或者其他人为因素作用到一定的程度,也可能会出现软土路基的情况。软土是以黏土、沙土和淤泥为主要的成分,其中还包括很多的腐殖物质,比如烂泥和动植物的残体等。软土路基一般所处的环境为较大的水体,比如湿地和湖泊等,而且还会随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稳定性的差异[2]。
在软土路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真实的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秉承着边设计、边观察、边改进的原则,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即进行处理和解决,如果涉及到设计变更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施工方案。
二、常用于处理软土路基的方法
(一)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
石灰具有加固的作用,在处理软土路基的时候,可以运用石灰这种物质,达到加固路基的目的。利用石灰搅拌桩施工,在粘性土中实现加固处理。借助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将软土地基的土壤与石灰相互融合并进行搅拌,在这种情况下,土壤和石灰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通过这种化学处理,可以实现地基设计目标,使软土地基能够达到强度和承载能力的要求。在软土路基加固过程中,相对于水泥,石灰的处理效果要好的多[3]。
(二)挤实砂桩处理技术
顾名思义,挤实砂桩处理技术就是指借助振动或者冲击力等方式,将回填土加入到软土地基之中,从而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结构的目的。这种加固方式可以改变砂质土壤的结构,使砂质土壤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从而确保路基的牢固性。从这种角度去看,可以促使软土地基的土质与周围土质的有效融合,确保整个土层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从而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
(三)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技术
在软土路基处理和施工过程中,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是一个相对来说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在市政道路项目施工过程中,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技术又被称为压密注浆处理技术,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这种技术的使用是在高压状态下完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是喷射水泥浆液,再通过压力的作用达到与土体充分搅拌的目的,最终利用固结体与桩间土一起构成复合地基达到加固软土路基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市政道路路基中的渗漏问题,确保软土路基达到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需要[4]。
(四)排水砂垫层技术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有着较大含水量的软土路基,土层的地理上部非常薄,这种类型的土层会给路基施工带来较大的麻烦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施工过程中可以运用排水砂垫层技术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主要的做法就是在软土路基的上部铺设0.5m~1.0m的砂垫层,这在市政道路路基处理中非常常见。这种处理技术可以促进促进地基的排水,使填土内水位逐渐降低,从而增强软土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市政道路软土路基的设计要点
(一)路线的设计
设计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市政道路路线的设计:
第一,选择的地势尽可能靠近山丘的位置或者较高的位置。
第二,在线路的选择上尽可能从软土分布最浅的地方着手,这样就可以将软土路基对市政道路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在沿岸地区,路线设计时尽可能避免从中间的位置进行穿越。
第四,在线路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地势比较平坦的平原,避免从渠道的位置或者河流的位置穿越。
第五,如果需要经过丘陵地带,路线设计时尽可能避免从一些半封闭或者全封闭的环境中穿越。
第六,纵断面设计要对地下水位、软土地基等高度进行综合考虑,尽量避免从过低或者过高的位置通过。
第七,如果市政道路要经过山谷,设计时要尽可能避免路线从山谷中最陡峭的位置上通过。
(二)路基的设计
路基是市政道路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市政道路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进行软土路基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无论是路基施工阶段还是后期的施工阶段都要确保路基的牢固性和稳定性,不能受到交通荷载和施工机械的影响。另外还要严格控制相关构造物在建设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问题,这些都是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重视的内容。为了防止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出现构造物变形或者路基沉降等问题,设计单位还要充分考虑到路基的填筑过程,并且要确定路基沉降后的修筑方案。有些地区的软土位置相对来说比较厚,面对这样的地区,设计单位还可以考虑设计过渡路面,待路基稳定后再进行永久性路面设计。
结论
综上所述,软土路基是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特殊地质情况,施工单位要对此加以重视,设计单位同样也要如此。在制定设计方案之前,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并且充分了解和掌握软土地基的相关处理技术,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路线和路基的设计,从而提高软土地基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茜.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方案设计与施工控制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213-214.
[2]刘银梅,李真.公路软土路基的特点及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10-11.
[3]高海燕.公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4(01):22-23.
[4]吴志睿.市政道路设计中软土路基处理的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6,42(11):142-143.
作者简介
杨梅生(1982-),男,汉族,湖北监利人,本科。市政道桥工程师,从事市政道桥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杨梅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土路论文; 路基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石灰论文; 稳定性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