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强旭东

试论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强旭东

强旭东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汇丰中学 033300

面对新课改奔涌的潮流,如何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是搞好语文新课改一个切入点。笔者就此问题,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能真正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色彩,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我在教学《我与地坛》时,上课前我就问学生:“你觉得父母爱你吗?”“你感觉到父母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的回答当然不可能统一,教师可适时点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管多么丰富多彩,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父母都是爱你们的,为你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你们的将来作了长远的打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感,你们的父母同样如此。”这样,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伟大而神圣的情感中,在轻松的气氛中就完成了新课的导入。课后我布置了《感悟亲情》的作文,一周后,学生写出了大量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

二、调动参与意识

我们的教学形式应该不时“换新”,不断地给语文园地注入活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变换教学方式,拓展教学空间,这样的课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喜欢。

如在教学《雷雨》一文时,教师可以摈弃传统的一课一讲的方式,而是采取单元教学法,设计单元主题为“让周朴园向我们走来——一个话剧舞台人物形象的鉴赏”。在课前印发材料参读:《周朴园人物形象之我见》、《周朴园对鲁侍萍真的毫无感情吗》等。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质疑解惑,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排练《雷雨》片段,老师在课后进行指导。在做好以上这些准备后,话剧小组演出,同学评说分析。依据这种“编演评研”法教《雷雨》,不仅适当拓展了教材,而且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陈旧、僵化,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潜能,突出迁移发展,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提问质疑

语文教学,还应是不断地唤醒和弘扬人的天性中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养成敢于质疑的个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语文课堂上应该做到“六让”原则:课文让学生看,题目让学生练,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讲。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导向、激励、评价、搭桥,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思考、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与追问的风气。

如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时,学生针对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既然杜十娘与李甲已经做了夫妻,杜十娘为什么还始终不肯告诉李甲有关百宝箱的秘密?二是杜十娘身边还有百宝箱,她还可以选择走别的人生道路,为什么她还要投江自尽?要知道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难道她真的无路可走了吗?三是《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曾经让无数的读者洒下过同情的泪水,琵琶女与杜十娘都是风尘女子,两人都有过不幸的遭遇,那么相比较而言,琵琶女与杜十娘谁更值得我们同情,谁的形象更光彩照人呢?三个问题,言之凿凿,切中肯綮,一个学生如果对课文没有深刻透彻的钻研,没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意识,对作品能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吗?

四、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故事情节,发散思维。我在讲老舍写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时,先讲了一个故事给学生听,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亲情的情感体验中。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2000年秋,广西一组游客到贵州兴义马岭河峡谷风景区游玩,在乘坐缆车时出现意外,造成5死11伤。其中一家三口,在缆车下坠的时候,父亲用手高高托起年仅二岁的儿子,使儿子幸免于难,但小孩的父母永远离开了人世。事后歌手韩红以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作为素材,并以小孩的口吻,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歌。韩红还毅然把孩子给领养了。

2.适当播放音乐,激活思维。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的,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渲染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

3.画面再现情境,启发思维。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比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特点。在课堂中,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画来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贴切,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有“境”,配以教师讲述时的“情”,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4.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想象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那么,为了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身处新课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更新语文教育理念,主动融入语文新课改的潮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才能为我们举步维艰的语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兰秀英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激趣与策略.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166。

[2]陈雪莹 从新课程目标透析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走向.教师之友,2013,(2):14。

[3]高秀洁 高中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的人文性探析.现代语文,2013,(1):15-16。

论文作者:强旭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2月总第13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  ;  ;  ;  ;  ;  ;  ;  

试论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强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