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将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府论文,基本准则论文,能力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财政部发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下称“《基本准则》”)将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以下统称“政府会计主体”)。《基本准则》的实施,是我国会计制度30多年发展的创新之举,也是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实现趋同后会计界又一重大的政策改革,将对我国广大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本准则》的三大作用 一是确立了基本框架。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由一项基本准则和若干项具体准则构成的,并配以讲解。其中,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是制定具体准则和讲解的依据。与其类似,《基本准则》是在系统总结现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企业和国际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作为政府会计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搭建了政府会计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今后制定若干具体准则和讲解奠定了基础,是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中最高的行为准绳和政策依据。 二是《基本准则》明确了统一标准。目前,我国政府会计主体适用的会计制度种类较多,同一性质的业务,在不同单位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方法不尽相同,大大减弱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可理解性。《基本准则》的出台使得政府会计主体能够遵从统一的制度规范,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单位的总体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更能准确、客观。 三是《基本准则》确定了双系统基础。《基本准则》摒弃了原有的单一核算方式,实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系统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系统,前者采用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会计要素自循环,后者采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会计要素自循环,对同一经济事项用不同角度的会计语言表述,两者有差异、有衔接、有呼应。 促进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管理 第一,引导政府会计主体进一步重视管理会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一直服从于国家预算管理和经济财政工作要求,特别是十多年来财政部门的预算改革推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越来越凸显财政的指令性需求。而这种模式下表现出的收支不配比、资产负债不准确、成本数据不完整、绩效成果不易评价等问题,成为阻碍政府会计主体管理工作提高的因素之一。《基本准则》明确双系统后,能够引导政府会计主体通过利用财务会计体系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重点服务于政府会计主体内部管理需要,为政府会计主体的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管理活动提供更为有效的会计信息。 第二,推动政府会计主体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工作。随着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管理目标转为效率性和效益性,收付实现制带来的种种问题日益明显。《基本准则》出台后,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财务会计体系要求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确认未来需要履行的承诺和义务,这些要求能够更为真实、客观地反映政府会计主体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当期政府会计主体业务活动的耗费水平和耗费的补偿程度,为科学、合理地测算政府运行成本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推进政府会计主体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受托管理者,其受托责任不仅仅体现在政府会计主体对资金的负责,还具体体现在对其管理的资产和负债负责。《基本准则》在强调管理会计的基础上,通过准确的收入和费用核算,真实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成本耗费和效率水平,依据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成果及两者的变化,为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政府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绩效提供必要的数据,从而提高评价管理绩效的准确度,有利于改进和提升政府会计主体的绩效管理水平。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将提高政府管理能力_会计论文
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将提高政府管理能力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