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多次转折_经济论文

日本经济多次转折_经济论文

多重转折中的日本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实际国内总产值(GDP)比上年同期增长3.0%,换算成年率为12.7%,这是1973年第一季度年增长14.1%以后23来的最高季度增长。数字表明,日本经济开始正式步入复苏轨道,经济生活也出现许多新变化,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日本经济仍处于多重转折中。

一、日本经济开始走出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低迷

泡沫经济崩溃后,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持续不振。 尽管经济周期在1993年10月进入谷底,但回升乏力,总体经济在接近“零增长”(不足1%)低速状态中徘徊。1992年度实际国内总产值增长0.4%,1993年度增长0.2%,1994年度增长0.5%。就在缓慢复苏中,1995年上半年,受阪神大地震和日元急剧升值等因素影响,日本经济出现再次停滞。

为防止经济两度滑坡,1995年下半年后,日本政府开始加大了政策力度。8月初,大藏省宣布了紧急日元升值对策, 放宽了对外投贷的资金限制;与此同时,与美国、德国一起多次协调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回落;9月8日将中央银行贴现率降至0.5%这一前所未有的低水平;9月20日又宣布了平成萧条以来的第六次、也是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经济对策,投资总额达14.22万亿日元。在结构性政策方面, 加快放宽限制的步伐,将放宽限制的五年计划缩短为三年,制定新科技计划,促使技术研究到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活跃,培育开发高附加值的新领域,促使国内产业升级;9月底, 日本政府提出解决金融机构呆帐问题的基本方针,着手清理金融环境,12月又提出将在1996年度财政预算中拨款6850亿日元,帮助解决“住专”问题,稳定金融体系。在这一系列政府经济对策的刺激下,1995年底,日本企业的生产活动开始逐渐好转,个人消费出现回升势头,设备投资计划不断向上方修正,特别是住宅投资在低利政策和土地价格持续下降背景下恢复速度较快,成为景气回升的主要动力,经济再次缓慢走上恢复之路。

今年第一季度出现的出人意料的高增长,究其原因是(1)政府不断扩大财政投资的经济对策显现效果。第一季度公共投资和住宅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40%以上,将实际经济增长率提升了1.2%。(2)个人消费增幅较大。今年2月个人消费比上期增长2.4%,将实际增长率提升了1.5%。(3)民间设备投资的长期资产调整近乎完成,企业经过事业整顿和重建收益好转,新的先期投资开始增加。(4)低利率水平和低日元汇价的环境。去年9月份以来,日本的政府贴现率一直处于0.5%的历史最低水平, 日元汇价在经过去年上半年暴涨之后, 回落到1 美元兑105日元左右的水平上,对于日本企业来说, 是最称心的汇率水平和利率环境。

这次经济增长,与以往相比呈现以下新特点:(1)个人消费增长成为经济复苏的主导力量。由于日元升值后外国廉价进口产品急剧增加,导致日本国内物价水平下降,特别是受廉价进口商品的刺激,日本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价格下跌竞争,引起国内物价大幅度下降,使消费者、企业、政府部门的实际购买力扩大,提高了实际增长率,出现了“购买力景气——高的实际增长率”这一前所未有的景气恢复局面。

(2)制造业生产的牵引主角正由以移动通信为首的机械产品替代过去的汽车和家电等耐用消费品。

(3)进口增长持续扩大。日本的进口在1994 年度开始呈现高增长势头,1995年度这一势头又进一步扩大,实际增长率达15.1%。

上述特点表明:日本经济正出现新的结构性变化。

由于今年第一季度的高增长,1995年度的实际增长率提高到2.3 %,是政府预测值1.2%的近两倍, 日本经济终于开始摆脱泡沫经济崩溃后的长期低迷状态。

目前,日本经济仍处在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中。虽然日元升值压力小,利率维持在低水平,都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但也依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地价继续下跌,与土地相关的改革项目难以出台;中小企业的设备投资依然很弱;企业合理化中不断出现大量失业人员。特别是(1)去年下半年大幅度增加的公共投资预算部分在今年下半年度用尽, 所以公共投资到下半年将呈下降趋势,很难再对日本恢复起多大作用。(2)日本政府已经根据税制大纲,决定明年4月起提高消费税2 %(从目前的3%提高到5%)。消费税的提高,可能刺激今年下半年的住宅、汽车等耐用消费品大宗商品的支出,但到1997年后可能对消费起到抑制性作用。

二、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尚须时日

日本经济之所以在90年代初陷入长期低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战后经济体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日本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日本学者野口悠纪雄指出:战后的日本经济体制,实际上是在40年代战争时期确立的资源总动员型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企业凭借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和企业内工会三大法宝,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政府也能够有效地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经济的重点领域进行倾斜式生产,提高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领域采取限制性保护政策。这一体制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跳跃式赶超并使其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了作用。但是,随着追赶目标的实现,日本经济步入成熟阶段,发展速度转为低速增长后,这一经济体制明显滞后,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追赶型结构与经济成熟化之间的不协调矛盾日益显现,并逐渐激化。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日益自由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受政府保护的产业领域仍不求进取,效益日低,许多限制性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对新事业领域的拓展,束缚了企业的手脚,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日本经济正面临战后以来最大的体制转轨。

为了使经济体制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先从放宽政府限制入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目前日本已就放宽政府限制制定了五年计划,并将这一计划的执行期间缩短为三年,积极推进非制造业的自由化,努力纠正经济生活中的“双重结构”。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国会通过了1996年度政府投资财政资金6850万亿日元用以解决“住宅专业公司”呆帐的财政预算方案,并通过了关系到金融体系稳定的金融相关六法案,使“住专”问题的处理得以着手进行,也为日本金融机构解决呆帐问题、进而重建金融秩序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行政、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按桥本的政策设想,通过迁都,改组收缩中央省厅、精干行政,紧缩财政,并以此为突破口,推进经济结构改革。去年年底,日本政府在“新中期经济计划”中,已把“创立自由的、具有活力的经济体制”作为今后五年“中期经济计划”的首要目标。

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已经通过扩大进口,减少了经常收支黑字,降低了黑字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企业经营方面,作为日本企业经营两大法宝的“年功序列”工资体系和“终身雇佣”的雇佣体制开始被“目标管理评价制度”和“成果序列”等工资、人事制度所取代。日本的体制改革正在一步步深入进行中。

应该看到,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个长期过程,今后日本政府还会进一步加大力度,企业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机制。

三、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大竞争,实现国际化的转变

日本经济在一面背负泡沫经济时期的遗产,一面被迫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在迅速发生变化。一方面在先进的高科技领域,过去曾被日本企业赶超过的美国企业开始苏醒,不断恢复活力,日本企业的高技术产品面临发达国家的强有力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邻国的奋起直追,劳动密集型产品也面临强有力的竞争,两者对日本形成新的夹击之势。为了在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经济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日本企业开始加紧推行国际化战略,并取得顺利进展。

(1)海外投资公司增加。日本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1989 年达到顶峰后曾连续三年下滑,1993年重新开始回升,1994、1995年有大幅度增加。1991年度,日本制造业中拥有海外公司的企业1776家,1994年度增加到1928家,增长8.6%。每个公司的子公司数目也从4个增加到4.9个。

(2)海外生产比率提高。 随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和再投资的增加,日本企业的海外生产比率从1994年度的8.6%提高到1995年度的10 %。以后,随着90年代投资的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正式开业,海外生产比例将会进一步上升。电力机械、运输机械等加工组装型产业的海外生产比率更高,特别是彩电、录相机等已经上升到80%,超过在国内的生产。

(3)与亚洲形成“产业间”和“工程间”的水平分工格局。 产业间分工是指在日本生产高技术产品(如摄像机、微机等)或高质量、高性能产品,而在亚洲国家生产批量产品(如收录机、电视等)或较低性能产品;工程间分工是指日本生产出口通信、电子产品,亚洲国家组装生产民用电子产品。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进展,给日本的经济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

(1)贸易结构从进口资源、 出口成品的垂直分工向制成品相互进出口的水平分工方向转变。

出口结构从成品出口转向零部件出口为主。近几年,由于企业生产据点的海外转移,东亚以家电产品为中心的生产不断扩大,替代了日本的出口,同时,也构成了生产所需零部件从日本进口的形势,使日本的生产资料出口增加,而耐用消费品则相对减少。日本从集中出口彩电等特定成品,转向向对象国的生产提供不可缺少的零部件。这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构成的变化,成为日本出口价格能够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进口结构中制成品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由于海外据点的逆进口持续增加,日本制成品的进口比率从1990年的50%,上升到1995年的近60%。特别是纤维、精密机械、电气机械产品的进口比率更高。

(2)有利平抑日本的物价水平,纠正日本高成本结构, 缩小国内外价格差。日本企业积极向成本较低地区转移生产基地,然后产品返销日本,与日本国内生产形成价格竞争,迫使国内企业不得不降价竞争,引起国内物价大幅度下降,有利于纠正日本的高成本结构。

(3)企业生产基地的海外转移,使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 引起产业空心化的担忧。据日本总务厅进行的劳动力调查显示,1995年日本全年的平均完全失业率为3.2%,比上一年上升0.3%,是自1953年劳动力调查统计开始以来的最坏结果。尽管景气开始出现复苏,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1995年11月以来完全失业率上升到3.4%,今年5月份进一步上升到3.5%,失业人数达240万。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企业进行事业调整和生产基地外移,造成大量工人被裁减,而国内尚没有产生能够消化这些人员的新产业。要避免国内产业的空心化,日本政府必须进一步放宽各种限制,培育新产业,吸收因基地转移而增加的失业人员。

(4)国际化进展将使日本从“生产国”走向“消费国”。 日本人口结构的高龄化正日益紧迫。据日本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推算,1997年开始,日本超过65岁的老龄人口将超过不满15岁的少年人口,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目前为13%,2000年将上升到17%,2020年将达到25.5%。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首先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所以生产活动向劳动力丰富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老龄化还意味着日本国内总体储蓄率的下降,即日本将从储蓄国向消费国转变,今后的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以消费为中心而展开。由于海外生产,国内消费,日本的贸易黑字将会不断缩小,而且到21世纪初可能成为贸易赤字国。由于日本大量投资进行海外生产,所获利润会还流日本,日本将成为靠资本生活的消费国家。所以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标签:;  ;  ;  ;  

日本经济多次转折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