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酒泉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甘肃酒泉 735000)
(2 酒泉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酒泉 735000)
【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实施腹腔镜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行腹腔镜剔除术的为观察组,应用传统开腹术的则为对照组。统计两种手术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1)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3%与21.8%,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通过对其施行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且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术治疗,值得重视。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传统开腹术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7-0117-02
子宫肌瘤是一项发病人群以30至50岁育龄妇女为主的常见妇科疾病,近些年来,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该病的发生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给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威胁[1]。对于子宫肌瘤患者,临床以往主要采取开腹手术的方法,尽管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会给患者造成了不小的创伤,且术后恢复慢,不适合有生育需要的患者。而腹腔镜作为一项发展成熟的微创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例,就其分别实施腹腔镜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术的治疗效果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0例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其中,患者年龄段为27至53岁,平均(39.5±3.6)岁;62例为单发性肌瘤,48例为多发性肌瘤;65例已婚,45例未婚。所有患者经临床B超及宫颈细胞学检查,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排除存在子宫内膜恶性疾病以及宫颈癌等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首先给予气管插管及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即可展开操作:在电视腹腔镜的引导下,采用手术器械在患者的脐上缘开一个横切口,长约1cm左右,并用10mm的套管针进行穿刺,接着置入腹腔镜及套管,对子宫肌瘤的位置、数目、大小,以及盆腔脏器有无粘连等情况进行仔细观察。随后在患者左右髂前上棘内的2cm处开一个长为5mm左右的切口,将手术器械置入其中,先将6U的垂体后叶素及2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向子宫肌瘤周边宫体部位进行注射,然后采用超声刀将假包膜切开,分离瘤体后进行双极电凝止血,并在镜下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结束手术后,将一支玻璃酸钠涂抹在创面。如果为距离比较远的多发肿瘤,则可逐个将肿瘤剔除并缝合。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首先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下腹正中开纵形切口,进腹后,切开肌瘤突出位置的肌层,剔除子宫肌瘤,然后关闭腹腔并将切口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及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等)以及并发症(如切口疼痛、切口感染、盆腔粘连等)发生率等进行统计与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计量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用χ2与t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x-±s)
注:*表示相比于对照组,P<0.05。
3.结论
作为临床一项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25%左右,一般有包膜,呈白色,与周边正常的子宫组织有着明显的分界。有的子宫肌瘤患者缺乏显著的临床表现,且未出现不适症状,通常在体检时才会被检查出来。其中,瘤体的生长位置、数量及大小等会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于黏膜下肌瘤以及比较大的肌壁间肌瘤的患者,其通常会出现经期延长、经量增加等症状[3]。现阶段,临床尚未探寻出子宫肌瘤的具体发病机制,但确定其与孕激素、雌激素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腹腔镜及B超等方法来对子宫肌瘤进行诊断,一旦确诊,就需要从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生育需求等方面出发,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以往在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通常采取开腹手术的方法,并且比较适用于肿瘤的位置特殊、数量多、体积大的患者。但是,此种术式会给患者造成不小的创伤,对术后身体的恢复不利,而且还增加了切口感染、盆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4]。
近些年来,腹腔镜技术得到显著发展,大多数子宫肌壁间肌瘤可在腹腔镜下实现剔除,并且可将子宫保留下来,同时还能保证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这对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非常有利。具体分析,对患者施行腹腔镜剔除术时,能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开展各项手术操作,不但切口小,不会导致太大的创伤,而且还可对术中出血量进行有效控制,不会对患者的生育功能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腹腔镜剔除术的切口比较美观,术后并发症少,极大程度上加快了患者术后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腹腔镜手术在术中止血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仅采用电凝止血的方法,无法获得理想的止血效果,还需在术前向患者合理应用垂体后叶素,并对患者的手术指征及禁忌症等基本情况进行仔细观察与确认,以免发生不良事件。此外,医护人员还需对腹腔镜手术操作有一个熟练、准确的掌握,如有必要,还需及时转为开腹术治疗。本实验中,实施腹腔镜剔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行传统开腹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腹腔镜手术的价值。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且疗效要显著优于传统的开腹术,因而可作为子宫肌瘤一项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海波.263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效果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3,34(11):1853-1855.
[2]史春雪.对比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06):88-89.
[3]卢月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35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02):572-573.
[4]沈健,黄磊,田训,等.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08):1241-1244.
论文作者:刘凌云1,张晓红2,王亚飒1,柴杉杉1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肌瘤论文; 腹腔镜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切口论文; 肌瘤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