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进程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面对新的农业技术革命,党的十五大提出:“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刚刚结束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我国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途径这一重大课题上,对农业产业化作了进一步阐述。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农村成人教育将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发挥其促进作用,是每一个成教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
《决定》对我国农村改革20年来的基本经验作了全面总结,特别指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这个根本性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部分农民很快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逐步向小康迈进,成功地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第一次飞跃。并且,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许多地方已经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相继兴起了农村规模化经营,并逐步向基地化、集约化、企业化方向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就是把带有自然经济色彩的传统农业,转换和改造成与市场经济密切相联的社会化大生产,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实现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产加销、农科教紧密结合的一条龙生产经营体制。这是解决我国当前农业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推进农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农村经济再次腾飞的必由之路。推行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又一次全面深刻的历史变革,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正如《决定》所述:“这样做,不动摇家庭经营的基础,不侵犯农民的财产权益,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
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是农村成教发展的契机
小平同志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决定》也明确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必须从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成人教育,作为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农村教育事业,与农业产业化息息相关,培养数以亿计的在职农民必须依靠以县成人中专为龙头的县、乡、村成人教育网络。农业产业化呼唤农村成人教育的服务,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无疑将为农村成人教育带来新的发展良机。
1.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科技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科教兴农”一直是我国发展农业的基本方针,《决定》也阐述道:“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农村新技术的推广,农村科技队伍的壮大,特别是亿万在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都需要各级农村成人学校继续作不间断的努力。只有普遍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才成为可能,农业产业化也才能得以实现。
2.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农村主导产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决定》指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要让广大农民自觉地树立市场意识观念,自觉地加入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必须破除农民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破除“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这不仅需要农村工作有关部门做扎实的工作,而且也需要各级农村成人学校做出不懈的努力。
3.实现农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机制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最终目标。要让一大批农民自觉地放下锄头,离开耕耘多年的土地,走进厂房,闯荡市场,首先就必需使他们懂得产品加工的技术,有闯荡市场的本领。培养大批农民各项技能的责任毫无疑问将落在各级农村成人学校的肩上,各级农村成人学校不论是学历教育还是短期培训,不管是全日制教学还是业余函授都将会大有用武之地。充分说明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村成人学校将大有可为。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成人学校的重要职责
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农村成人教育作为直接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教育事业,它的宗旨就是“为农服务”。多年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农村成人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农村成人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能够把握住正确的办学方向,能够适时培养当地急需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学校自身也能够得到大的发展。而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如果迷失了方向,那它的办学必然也将处于艰难的境地。坚持“为农服务”的办学宗旨,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办学,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多种服务,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不仅是各级农村成人学校应尽的职责,而且也是农村成校本身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面对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农村成人学校要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就必须围绕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做文章,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强化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思想意识,使农村成校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阵地和窗口。《决定》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要求:一是加大扫盲力度;二是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三是对务工农民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四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农民学习和掌握商品生产、市场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其实质就是要求农村成人教育必须为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提供人才保障。
1.加大扫盲力度,提高扫盲质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从业劳动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很难想象,文盲半文盲充斥的劳动群体,如何能够推进农业产业化。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时代赋予农村成人教育的历史重任,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道德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需要。
2.结合生产实际,面向市场需求。近年来,有不少农村成人学校出现了办学危机,其根源还是在于办学思想的陈旧落后,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办学脱离了当地生产实际。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农民们必须掌握先进实用的种、养、加技术,农村实用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自始至终都是农村成人学校的重要责任。各级农村成校,不仅要从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技术培训,培养大批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和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技术工人,而且还要培养一批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人才和农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人才。不仅要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人才保障,而且还应该主动与农业、科技等部门紧密结合,搞好农业新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共同构筑“科教兴农”的桥梁。
3.加强岗位培训,开发人力资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庞大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和土地上,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力的根本。农村成人教育必须致力于对农村富余人员的岗位培训,普遍提高务工农民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4.加快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效益。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各级农村成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需在培养目标上,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办学形式、层次等方面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要从单纯为农业产前服务延伸到为农业的产中和产后服务,不断拓展专业类型,调整专业结构,引导农民学习和掌握商品生产、加工、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办学形式,立足于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要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注重对学员能力的培养,使学员愿意学、学得到、用得着,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各级农村成校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师资、技术和基地的优势,积极促进农村市场体系和主导产业的形成,从而促进农业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机制的形成,促进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
我们应该坚信,在我国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成人教育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农村成人教育也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