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河流生态防洪综合整治的思考论文_骆桂容

关于城市河流生态防洪综合整治的思考论文_骆桂容

东莞市长安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 523843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财政实力增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逐步得到重视。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对于提高城市水域环境,及防洪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城市河流的概念及功能,并且分析了城市河流治理的现状,提出了河流生态综合治理的措施,实践表明城市河流生态综合整治措施能在城市防洪、城市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人文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

关键词:城市河流;生态防洪;综合整治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城市河流的功能也在相应提高,城市河流的治理是以纯粹发挥防洪排涝功能为主导逐步向以加强污染控制为主导、以服务城市生活为主导、以实现人水和谐的生态修复为主导演变的阶段。根据社会环境的整体情况,在加强水治理建设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水环境、水安全、水景观进入到重视水生态的历史新阶段,以此满足社会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需求。

一、城市河流概念及功能概述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河流是贯穿城市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决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需要满足城市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城市河流主要是指城区或流经城区的河流、人工河,经过时间的推移由于地质土质结构、土壤层的不断堆积,人工河流慢慢的就形成了自然河流、沟渠。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环境质量也不断增高,在城市发展中离不开河流的所具备的功能泄洪、蓄水、运输等功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作为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城市河流功能其排涝、蓄水和运输等功能是其它城市元素所不能及的。而城市河流治理工作不仅是停留在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主要包括更趋向于生态建设、人性化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文化等多方面,只有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展露无遗,对城市整体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城市河流治理的现状分析

1、河道处理不合理

河道是决定水流流向的重要载体,决定着河流的方向和变化形态。在城市中,为了方便起见,人们对蜿蜒崎岖的河道进行取直,将河道改造成直线型的人工河,使得河道的横切面更为规则,会影响河道对洪水的抗击能力,抵抗能力下降会导致洪水在倾泻时更为迅速,极易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河道畅通无阻,河道的功能减小,硬化后的河道其渗透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城市地下水的补给,是河道处理不合理的重要体现。

2、河流水质恶化现象严重

通过对现阶段城市河流生态状况的分析,了解到河流水质恶化现象相当严重,水体遭到严重污染。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生活垃圾、废水、废气等排放量在不断增加,过度开发河道、利用河道,导致水体质量下降,污染指数上升,河水发黑,发出浓浓的臭味,对周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原有河流污染治理是通过建立混凝土护坡,通过护坡来切断河流与外界的联系,使得自然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河流内的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

3、景观设计不够科学

河流是构成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部分,既能起到装饰性的作用,也具有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营造更为和谐、健康的城市生活。目前城市河流景观的设计缺乏科学性,河流的设计过多的重视城市面貌的优化与完善,单纯追求视觉上的和谐与美感,往往忽视了对生态、文化、休闲、娱乐等的重视,未实现对河流其他实用性功能的体现,城市河流的存在价值被弱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城市河流生态防洪综合治理措施

1、河道处理技术

传统的城市河道处理方式以河道硬化处理为主,河道处理技术不合理,导致河道防洪功能弱化,将弯曲不平的天然河道进行取直处理形成人工河,阻碍了水的渗透能力,无法控制河流的流速和渗透情况,极易导致洪涝灾害。通过对河道处理的具体性分析,应恢复河道的自然特性,是恢复水陆交错带的重要途径。天然河道的恢复,能恢复交错带的植被类型,能够为水生植物提供足够的栖息地,也能增强河道的净化能力,进而达到改善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首先,河道的处理,应保证河道的平面形态,保护原有的河道状态,对阻碍河流的建筑物进行拆除作业,以保证能够及时排水和泄洪,将城市河流的排涝功能予以凸显;其次,利用多样性的断面。天然河道的断面形态呈现多样性,尽量选用相对复杂的断面,按照复式、梯形、矩形的顺序进行断面的选择。

2、生态护岸技术

城市河流的生态治理,在强化对河道治理与修复的同时,也应注重对河岸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运用生态护岸技术实现对河岸的保护,维持正常的生态系统运转。生态护岸技术是将治水工程和环境保护结合而实现的一种新型护岸技术,实现水陆系统的相互承接,能对物流、生物流起到过滤的作用,以此来保证河流水体的质量和清洁度。生态护岸技术的应用,护岸所使用的相关材料分别为植被、木材和石材,护岸相关的材料应用以柳树、草皮、水生植物复合护岸为主等,达到了理想的治理效果。在诸多护岸材料中,柳树是使用最广的天然型材料,具有较强的耐水性,可以通过截取来进行生长与繁殖,值得在城市河流生态治理中应用。

3、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以处理水源为宗旨和目标,技术相对传统,但是对水体的处理效果更为有效。土地处理技术,是利用土壤与植物系统所具备的吸附性、过滤性和水体净化性特点,进而实现系统的自我调控和完善,最终达到净化水源的目的。土地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清除水体中的有机氯和氨氮,以保证水体的清洁度与安全性。土地处理系统具有不同的工艺形式,快速、慢速、地表渗滤,地面漫流和湿地系统,通过五种处理工艺的应用,达到高效的净化效果具有必然性。

4、植物修复技术

河道河流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恢复河岸植被、恢复天然湿地,在河岸种植芦苇、浮萍、睡莲、水生植物和其他湿地植物,以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种植水生植物的城市河流水,一方面能够通过植物的根系的吸收,从而降低和遏制富营养化趋势;另一方面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可以也起到美化水体环境,提高城市的景观的效果。

5、地埋式污水渗滤处理技术

地埋式污水渗滤处理是将土壤毛管渗滤系统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相结合,过滤介质选择陶粒、天然河砂和煤渣,这样既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而且减少了占地面积。地埋式污水渗滤处理,以节能作为前提条件,逐步开展生活污水净化。地下渗滤场地由布水槽、布水管、砾石层、防渗层、隔离层、排水沟、收集管、表层种植土壤和下层特殊土壤构成。污水首先通过布水槽、砾石层分配,一部分在土壤毛细管作用下到达植物根系,被植物根系所吸收。而另一部分受重力作用渗透进下层土壤,其他污染物质被截留于土壤内。水分通过砾石层进入排水沟,在土壤物化、微生物生化和植物吸收后,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净化。

结语: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是从防洪除涝功能出发,从而发挥出挖掘出河流应发挥的生态、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城市河流是建设以生态水域为前提,综合利用河流的功能,给人民群众亲近自然环境,接近水域环境的条件。因此做好城市河流水生态修复与建设需要扩展治水思路及创新理念,使水工程建设土壤、水体、动植物等自然元素相互关联,从而使河流的功能多元化,尤其是为城市居民建设休闲环境,促进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此提高防洪除涝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京要;谢子书;何为民;董功强.关于城市河流生态防洪综合整治的思考[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

[2]付学功,付博超.黄骅市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J].水资源研究,2014(2)

论文作者:骆桂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1

标签:;  ;  ;  ;  ;  ;  ;  ;  

关于城市河流生态防洪综合整治的思考论文_骆桂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