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防震减灾技术及防护工程研究论文_黄巍

房屋建筑工程防震减灾技术及防护工程研究论文_黄巍

黄巍

哈尔滨市建筑工程研究设计院

摘要:近几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大量民用房屋建筑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人们对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的认识逐渐加强。为了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失,有必要提高房屋建筑防震减灾的能力。笔者通过对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的分析,提出加强建筑抗震能力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防震技术;保护措施

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地震带来的损失是最为严重的。随着地震的不断发生,很多房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这不仅与地震自身的危害性有着必然的联系,也与建筑物的设计构造及施工质量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对建筑物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小自然灾害给人们及房屋建筑带来的伤害是极其必要的。

1、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

(1)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建筑物应当具有极强的整体性,要想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必须保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无论是怎样的建筑风格,在设计时都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建筑结构的设计对整体建筑的抗震能力来说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施工时要注意内部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使得建筑整体达到最佳的抗震状态。

(2)建筑结构间的连接性

一项工程建筑的施工是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建筑结构之间的组合是非常复杂的,各个环节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就要注重结构间的连接性,最大限度的确保建筑的安全。各结构之间的连接性对建筑的强度和抗震能力的影响很大,建筑的连接性好可以增加整体建筑的承载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强度,这对提高建筑的抗震强度具有很大的帮助。

(3)建筑结构的刚度设计

对于人们居住的建筑来说,在防震技术上比其他建筑物的要求要高,特别是对主要承受地震荷载的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建筑延展性的要求,在总体结构的设计中,就要对其能够承受的荷载进行准确的控制,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地震发生时就可以降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2、提高民用建筑抗震性能的要素

(1)对结构产生的位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地震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能量的传递,在对建筑结构的位移有一定的控制的前提下再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具体设计,已经逐渐成为民用建筑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抗震结构的变形程度直接关系到了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所以在设计中一定要对结构产生的位移进行严格的控制。这种设计方法需要依据大量的数据,所以需要在抗震设计之前对相关的参数进行准确的获取和精确的分析,从而对结构的形变更好地进行控制,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建筑抗震结构的质量。同时建筑受力计算的准确性也会对抗震性能的设计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对于主受力来说尤其如此。在设计中,应注意对结构的延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受力分散,吸收地震产生的能量。在选择民用建筑的建设地点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的地质条件,选择稳定性比较强的场地进行建筑的建造,这样可以有效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地震情况下的能量传递,这在抗震结构的设计中也是需要受到重视的。

(2)基于隔震消能技术的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中,主要以隔震消能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抗震。隔震消能技术包括隔震和消能两方面。其中隔震的技术指通过对建筑物采取隔震措施,包括滑动隔震和摆动隔震技术,减少地震传递给建筑物的能量,达到“震而不倒”的抗震效果,这点是现代抗震性能设计的主流。消能的技术是通过控制结构的刚度,并在结构中嵌入有效的构件,进而在良好的结构延性下,消除地震能量,这是一种很好的抗震方法。使用各种抗震构件进行消能,已成为民用建筑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结构的延性,也是抗震设计的重要方面。基于良好的结构延性,可以提高结构的阻尼,也就是说,利用结构材料的阻尼性,消减地震的能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点可以很好的保护结构的承重结构,使得结构在地震的影响下,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各节点的抗震设计,也是抗震有效性的重点。

3、抗震施工质量控制

(1)抗震结构类型的选择

民用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是抗震施工的重要环节。其需要基于建筑的设计需求,尤其是基于建筑功能设计,合理的选择抗震结构,是实现建筑结构良好抗震性能的关键。当前的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而在抗震结构的选择上应多以钢结构为主,这样可以减小建筑结构的自重。同时,钢结构具有很强的强度,可以满足抗震的设计需求。在抗震结构的选择上,要基于施工计划,以及建筑设计需求,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尤其是基于设计的需求,是构建抗震性能点的关键。因此,在结构的建筑施工中,要科学的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合理的抗震结构选择。

(2)建筑施工场地的选择

场地条件的稳定性,是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民用建筑而言,其良好的抗震性能需要基于稳定的地基。在进行施工建设前,需要对建设用地的地质进行勘探,分析地质结构的特点,这样可以避免在断层或脆弱层场地建筑施工。而且,民用建筑的选址要以结构稳定的场地为主,这是建筑场地选择的基本点。建筑地基的施工,是基础施工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在施工建设中,需要基于设计需求,科学的计算出结构的受力,以便于地基受力结构的构建。同时,地基在施工建设中,钢筋铺设量,尤其是地基的竖向和纵向钢筋的铺设,是施工建设的重点,也关系到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3)建筑材料的控制

建筑材料的质量高低是确保建筑安全的基本保障,目前,大部分的建筑结构采用的都是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这就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钢筋和混凝土的配比。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在选择钢材料时要特别看重其延展性和强度的高低,确保足够强度的情况下最大程度降低钢结构的自身重量,在选择水泥材料时,要着重看水泥的强度和粘性,质量好的水泥可以确保其结构的承载力,因此,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对抗震承载力的要求来进行选择。

在选用建筑材料时,也应注意不同材料对抗震的协同配合。例如,震害调查表明,钢结构建筑较少出现倒塌破坏情况。然而,在高层建筑中经常采用框架-核心筒体系,因其比钢结构的用钢量少,又可减少柱子断面,故常被业主所看中。混合结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往往要承受80%以上的地震剪力,有的高达90%以上。由于结构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值为基准,但因其弯曲变形的侧移较大,靠刚度很小的钢框架协同工作减小侧移,不仅增加了钢结构的负担,而且效果不大,有时不得不加大混凝土筒的刚度或设置伸臂结构,形成加强层才能满足规范侧移限值。

(4)施工质量的控制

由于不同的建筑其功能性质不同,在施工质量上的控制也不一样,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得当对于提高整个工程质量的安全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对钢筋混凝土的配比浇筑上,对原材料配比过程的严格把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

(5)工程质量检验

提高建筑物的工程质量最后就是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验,在一项工程完工后,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验,特别是在内部结构的检验上,以便确保每一个施工细节都符合工程质量标准,避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抢占工期,质量不达标提前完工的现象,从总体上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4、结语

随着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发,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十分紧要。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及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而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最大限度的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刘广平.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探讨[J].城市建筑理论研究,2011(16).

[2]谢磊.高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问题的探讨[J].城市建筑理论研究,2011(20).

论文作者:黄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工程防震减灾技术及防护工程研究论文_黄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