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是卢卡奇的重要代表作,卢卡奇在书中详细论述了“阶级意识”与“物化”,并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详尽阐述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先进性,并通过对物化的研究,阐述了无产阶级应当肩负起的历史使命,这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异化理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阶级意识;物化;价值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在马克思的阶级意识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阶级意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阶级意识理论。
一、理论的形成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的产业模式发展迅速,工厂机械化大生产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模式的主流,流水线的生产模式是生产工人牢牢地被锁定在某一个固定的生产流程上,成为了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这个时候,生产者就被融入到整个生产过程,资产阶级的盘剥是人完全的从属于生产过程和劳动产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被物化。卢卡奇认为,这种被物化的关系会影响到产业工人的意识,形成物化的“无意识”。这种意识磨灭了无产阶级对自身作为社会主要成员的认同。被物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伯恩斯坦主义消除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卢卡奇看来,由列宁等共产主义者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在沙皇统治的俄国有了辉煌战果,而在英国、德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进程却处处受阻,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卢卡奇开始着手对阶级意识进行研究。
二、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阶级意识的内涵
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只是开创和创新了一系列的指导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革命理论,但在对关于阶级一词的定义问题上,两位革命的导师都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这样就使得革命的理论容易遭到攻击和质疑,所以在卢卡奇看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研究就必须对阶级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义。卢卡奇认为,阶级意识是阶级对其社会地位以及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并发挥的某种社会作用的理解,它既不是阶级群体意识的平均值,也不是这个阶级中某个个人的意识。卢卡奇对阶级意识的研究不是简单的概括,他深入的对阶级意识与特定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阶层意识”
卢卡奇深入研究后得出的观点显示,有意识的阶级意识不会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出现。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意识就其本质而言不可能具有一种十分清晰的形式,也不可能有意识的对历史事件发生影响”1。十八世纪之前的欧洲,当时的资本主义还处在萌芽时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共存,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处于自然地状态,人们对自己的社会属性感知性不强。同时,在十八世纪之前的欧洲各国,政教一体,经济的发展在当时反而成了整个社会的次要因素,教皇的神权不容侵犯,王室和贵族的权威和优越也让普通百姓望尘莫及,这就使阶级的产生受阻,也就无法产生阶级意识。
(三)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卢卡奇对资产阶级的阶级的阶级意识进行的研究表明:资产阶级认为,资产阶级在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由这种角色所产生的利害关系将会促进阶级意识的出现,一方面,资产阶级想把整个社会的统治权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造成的一次次的经济危机使得他们也被俘虏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控制之下,成为商品生产的努力,这种阶级意识也同样是被物化了的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用各种方式和形式来构建社会机制,并努力是自己的统治触角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因此“它就必须创立一种能自圆其说的关于经济、国家和社会等等的学说,并且要使自己相信和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就是进行这种统治和组织。2”
(四)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西欧三大工人运动之后,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资本不主义社会形态中产生了无产阶级,也同时孕育了这个新兴阶级的阶级意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整个无产阶级对本阶级的社会地位和使命的理解和认同。在当时整个欧洲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虽然无产阶级也在一直不断的进行着革命的斗争,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实力强大,无产阶级在实力上还始终处于对立面的劣势地位。但无产阶级拥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并能将自身的意识和社会发展的过程结合起来,把握社会发展的实质,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这就使得这个阶级的阶级意识变得越来越强大,并能在所有的革命的斗争过程中决定未来前途。“当最后的经济危机击中资本主义时,革命的命运……要取决于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成熟程度,即取决于它的阶级意识”3。
(五)物化与物化意识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提出了物化的概念,即事物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卢卡奇的物化受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影响,他们都认为,劳动者本应是生产过程的主导者,但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下,劳动者成为了生产过程的附属品,受劳动过程支配,同时也成了劳动产品的依附品,并受劳动产品的支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化的问题弥漫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不再仅仅是经济发展进程的问题。
具体说,首先,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生产的效率是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劳动者被精细的划分为不同工种,安排到各个不同的岗位,原本每个工人都可以完成的整个劳动过程,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划分为有不同的人快速的完成不同的生产过程,因此产品不再是劳动过程的对象,作为一种部分组合,它是一种日益理性和专业化的商品。其次,劳动者也趋向机械化。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状态下,劳动者一无所有,只剩下自己的劳动可供自己出卖,大量的劳动力成为资本家可低价购买的商品,把这种买来的劳动力商品放到机械化流水线上,这种商品也就变成了生产原料之一,成为了整个生产流程的一部分,劳动者成了有生命的机械。
三、阶级意识理论的历史价值
首先,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在当时打击了第二国际庸俗经济宿命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却是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服务的,是人的学说,伯恩斯坦的庸俗经济宿命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方向。而卢卡奇认为,经济要素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经济的发展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历史发展的主体仍然是人,不是经济。这种抨击对当时第二国际内部的修正主义进行了及时的纠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产生。
其次,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在卢卡奇的不懈努力中得到了极大的充实。马克思对阶级的阐述并不完美,卢卡奇在马克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对阶级意识的深入研究。卢卡奇定义了阶级意识,这个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卢卡奇对阶级意识的形成进行了历史研究,这是卢卡奇的重要尝试和理论发现,他犀利的分析了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及其阶级意识的缺陷。同时通过对无产阶级的研究,他充分肯定了无产阶级对于革命进程的重要性和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认为虽然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艰巨的,但无产阶级一定能够实现革命的成功,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所有这些理论,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14
[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3
[3]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8
论文作者:杨松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阶级论文; 意识论文; 无产阶级论文; 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论文; 资产阶级论文; 历史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