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星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随着绿色环保的理念已经不断地深入人心,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也越来越明确,绿色建筑工程随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了使绿色建筑工程得以更加有针对性、健康稳定地发展,本文从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中选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管理问题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1关键问题分析
1.1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节约能源法》与《建筑法》中虽然关于绿色建筑管理的政策性内容,但这些多制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条例用于现代绿色建筑管理中,显然缺乏指导性与操作性。同时这些规定对于责任划分笼统,没有对绿色建筑管理职责内容进行具体界定。同时,在技术标准方面,只对节能设计有强制性规定,在施工监理、节能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缺少可供参考的硬性规范标准。而对于不按节能规定的建设单位,在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地指出其应承担的责任。这导致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形同虚设。此外,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往往只重视设计环节,而忽略了工程规律、施工流程、工艺、监理等环节的管理,这使得弄虚作假、钻空子等现象普遍存在。大量的所谓的绿色建筑,其实根本不符合基本的绿色节能要求,却能够轻易地通过验收。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保障体系不完善,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与普及。
1.2缺乏有效的推广手段
缺乏有效的推广手段,是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推广手段的缺乏主要表现在对于绿色建筑工程没有实际的激励性政策,绿色建筑的推广与普及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效益与国家整体经济效益上,而对个体所产生的效益并不明显。这就导致了在建设过程中主体对于追求建筑的绿色、环保、节能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困难。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台相关的激励性与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绿色建筑的发展应用,如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信贷优惠、补贴等。
1.3评估体系不健全
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经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筑要点与技术导则》、《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等一系列绿色建筑评估法规与标准。但这些法规条例从总体上而言,更多的侧重于技术性方面的评估,而缺少社会性、经济性方面的评估,在评估标准上基本是以环境保护为唯一标准,评估建筑类型也局限于住宅小区、公共建筑等方面。
1.4管理缺少协调性
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处理建部门、管理单位外,还需要民政、劳务、财政、规划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手段,造成了管理混乱,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十分普遍。此外,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相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缺少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制约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提升,增大了管理的难度。
2优化管理措施
2.1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优化我国绿色工程管理的关键在于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确保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国家相关部门应通过法律形式对绿色建筑工程市场进行规范管理,明确划分业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责任主体在管理中需承担的具体责任与义务,并引导社会服务咨询机构的发展。同时,应根据当前我国绿色建筑工程发展要求,尽快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绿色建筑节能标准与管理准则,必须通过法律形式作出强制性规定,约束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此外,为确保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需加大宣传力度,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督促各级单位严格按照政策开展绿色建筑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违规操作单位进行警告,并督促整改,对于屡教不改或是违法操作单位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严格惩处,取消执业资格。通过法律政策规范绿色建筑工程市场,推广绿色节能性材料的应用,实行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将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纳入考核标准。
2.2健全激励机制
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建筑管理经验,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有利于绿色建筑的推广普及,同时也是提升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绿色建筑工程发展情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健全激励机制。
2.2.1财政补贴
在绿色建筑工程建设与推广过程中,政府部门可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投资者进行投资,帮助相关企业研发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从而全面地推动绿色建筑工程的应用发展。财政补贴不仅可针对投资者与建设单位,还可直接面对消费者,通过财政贴息的方式刺激消费。利用财政补贴,既可调动投资、生产的积极性,有可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市场,从而形式良性循环。
2.2.2税收优惠
政府部门可通过推行减免税,刺激开发商投资与购房者消费,扩大绿色建筑市场。或是通过征收能源消费税的方式,对过度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抑制,倒逼市场推广绿色节能技术。此外,还可以针对绿色节能产品使用和生产,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措施。
2.3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科学评价体系构建首先需严格控制市场准入资格,对于不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工程直接取消其评估资格,杜绝滥竽充数现象。其次,应简化评估流程,把握核心评估指标,过于复杂的评价体系不仅影响效率,同时也会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第三,加强绿色建筑评估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细化工程立项、设计、规划、施工及验收阶段职责,做好每一环节的评估工作。第四,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估,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评估基本以建筑工程是否符合绿色环保概念及特征的定性评价为主,关于绿色环保节能技术的定量评价实践较少。这使得评价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需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最后,我国绿色建筑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还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思想,根据地区经济条件与环境条件的不同,构建符合地区实际发展需求的评价体系。
结束语:
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城市中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应接不暇。高强度的工作一旦超过身体所承受的最大限度则会导致各种病况的出现,人们注重健康,关注绿色是非常必要的,而绿色建筑工程以节能环保为主要目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绿色的生活环境。随着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快,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诸多问题也随之不断出现,人们只看见绿色建筑带来的好处却未曾发现其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为了使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更加稳定,我们应该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地解决问题,以保障绿色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和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何嫚倪.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6,23(6).
[2]胡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性问题探讨[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2):391-391.
[3]石丽砾,张千山.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性问题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3).
论文作者:马红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1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我国论文; 节能论文; 评价体系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