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研究_社区功能论文

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指标论文,水平论文,体育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的意义

社区体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民健身的主要阵地,政府予以高度重视,给以才力、人力和物力投入,那么,如何使社区体育的投入决策更为科学合理,使社区的体育资源更为充分有效地得到利用,如何使社区体育的组织措施更加得力,从而使社区体育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这就要对社区体育资源、运作机制等进行科学评价。社区体育发展水平的评价在于全面地动态地评价社区体育人力、才力、物力的综合效益,使社区体育资源投入和利用能较大程度地反映出数量和结构的规定性,以减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的盲目性和划一性,克服社区体育上位决策机构与街道社区执行部门之间的脱节,加强社区体育的宏观指导与调控,有效发挥社区体育的社会功能。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的宗旨从根本上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活动需要。对社区体育经费来源途径及其比例、社区体育体制化和法制化、社区体育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区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社区体育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都属于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的范畴。如何结合社区的具体自然环境对体育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布局,如何根据当地居民的习俗进行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创新等,使各种资源在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得以合理配置,提高社区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效能,使社区体育发展得以整体优化,从而进入良性运行,确保全民健身运动在社区得到可持续发展,而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对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以协调社区体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以使社区体育的人力、才力和物力供应得到适当的满足,同时能为制定社区体育发展战略依据。因此,对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实践也有深远的意义。

2 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模式的选择

社区体育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体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其行业的特点看,属于非物化生产行业,是一种服务性的行业。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把社区体育发展提到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从而使社区体育具有经济性、社会性、公益性、全民性。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管理,又需要市场的调节,也有各种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参与。因此,对社区体育的评价必须考虑到计划机制、市场机制、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二者均失效这三方面共同作用;在体育资源配置时又需要制度和法制来保障;而合理的资源配置只有通过服务系统才能产生其效益。根据本研究特定目的和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现状,对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选择“资源——制度——服务——效益”这一模式。

3 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制定指标体系的原则

3.1.1 客观性与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客观的联系,并且能够相互依存。

3.1.2 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体系中不仅能反映社区体育发展特定时间段总体概况,更要反映出社区体育发展变化特点。

3.1.3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指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社区体育和社会评价理论的基础上,但在选择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可操作程度。

3.2 指标体系确定的方法与步骤

3.2.1 文献资料检索 在阅读国内外有关社区体育研究成果基础上,参阅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系统论、社会学及社会评价的相关学科,初选出能够反映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

3.2.2 特尔非法

3.2.3 逻辑法 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社区体育评价的实践,采用归纳、演绎、类比、分析等方法,对各项初选的指标逐一论证并进行筛选,初步确定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3.3 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3.3.1 指挥体系结构 社区体育水平评价指标之间的整体结构是指标体系设计的核心问题。在构建时要使社区体育这一系统的所有指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协调。本研究根据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基本模式——“资源配置—制度—服务—效益”,在横向评价时以社区体育资源配置、制度、服务和效益这四个纬度为切入点,在纵向评价上将指标体系分为一、二、三级指标(表1):

表1 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3.3.2 对指标体系的几点解析 关于社区体育资源配置。社区体育资源是指用于社区体育活动,并以广大参与社区体育的人口,提高居民的体育文化素养和健康水平,物资、资本、人力、时间和信息等方面的投入。1)从来源和配置方式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计划机制方式配置的全民健身经费和体育事业经费;以市场机制方式配置的社区体育产业收入;以民间非营利性体育组织投入的经费。通过对三者的投入比例统计与动态分析可以折射出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对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的影响。2)体育场地设施包括:社区居委会拥有的室内体育健身室与体育器材配备;室外综合小型综合体育运动场,可以进行体育活动的公园和空地及体育器材设施;辖区体育场地设施开放(辖区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居民开放,并有具体办法),这是社区体育的硬件指标。3)体育人力资源包括体育指导员数量与管理及骨干作用发挥,这是社区体育创新和发展潜力指标。4)余假时间。居民的余假时间是社区体育发展前提条件,它是作为衡量社区体育发展水平的一个条件性指标。

关于社区体育保障制度。它涵盖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管制度、援助制度、激励制度。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监管制度主要指社区体育组织活动的监管制度和居民体质监测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加强对社区体育组织活动、居民体质等的监管、监测,开展健康咨询和运动处方服务,引导居民实行健康管理。体育援助制度主要是针对体育弱势群体实施多文化体育照顾,对基层社区体育组织活动实行补贴制度。

激励制度主要通过资金奖励和以项目引资等方式使社区体育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如评选先进社区体育等),这类指标主要是衡量社区体育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程度。

社区体育服务指标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其中场地器材的维护是基础性服务;指导服务指体育锻炼方法;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体育信息的收集与传播,为居民提供体育活动情报和咨询服务,传播先进的社区体育文化。

效益指标中的社区体育人口有二层含义:一是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人数(每周三次每次活动不少于30min)占社区居民总数的百分比,二是社区体育人口变化情况。社区居民健康指标居民对体育活动增强身心健康的认识程度,居民体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上述四大类指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具体评价一个社区体育发展水平时,要全面地、综合考虑社区体育资源的配置程度、社区体育制度完善程度、社区体育的服务、社区体育人口及其社区体育对居民健康的促进程度。关于各个发展水平的具体量化指标,对于具体操作层面上将有非常价值,这有待于本课题的后续研究。

4 小结

构建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应以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社区体育发展提出的要求为依据,以社会评价为手段,以“资源配置——制度——服务——效益”的模式作为操作规范。它既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又是一项探究性的工作,必须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标签:;  ;  

社区体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研究_社区功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