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论文_傅 骞a 陈静漪b 田润平C(通讯作者)

中医药院校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论文_傅 骞a 陈静漪b 田润平C(通讯作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 a.后勤处 b.研究生工作部 c.招生与就业处 北京 100029

【摘 要】为了解目前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发展现状,以进一步开展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不同类型(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不同层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从职业发展、能力发展、意识发展和心理发展四个方面进行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研究表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在以上四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中医药院校应根据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发展特点分层次、分类型有重点的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营造学术氛围,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提升综合能力;注重研究生成才与职业发展指导;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教育、中医药院校

【中图分类号】TU246.1+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015-02

一、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间的竞争,从经济竞争到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高端层次,在培养人才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面对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应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多层次、多类别的教育观念,优化办学结构和资源配置,结合硕士生、博士生的设置初衷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1]。

教育精细化是高校育人水平的重要体现,本课题通过分型与分层,比较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的差异与趋同,通过定量研究为问题的发现与分析提供可视化数据,以比较研究为基础,设立多级育人目标,突出不同育人重心,形成多种育人载体,力求建立具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色的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育人新模式。

二、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科学学位及专业学位分别从不同学院不同年级抽取样本共计374 例。其中男生147 人,占39.3%,女生227 人,占60.7%;硕士生290 人,占77.5%,博士生84 人,占22.5%;科研学位研究生206 人,占55.1%,专业型学位168 人,占44.9%。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利用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将从职业发展、能力发展、意识发展、心理发展四个大的维度对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考量与比较分析。每个维度由多个不同的子维度,每个子维度有相应的题项(1-6 分)进行测量,为了消除不同子维度因为测量题项数目(1-5 个题项不等)间的量纲差异,以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将每个子维度所包含的题项得分相加后做了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处理后的不同子维度的得分都是均值为0,方差为1,值围绕0 上下波动,大于0 说明高于平均水平,小于0 说明低于平均水平。

(一)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包括职业期望、职业投入、职业道德、职业认知,职业动机五个分维度,数据显示:硕士在职业发展中的职业期望、职业投入、职业道德和职业认知四个维度的得分均要高于博士,博士在外部职业动机的得分高于硕士,在内部动机得分低于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职业发展的六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科学学位研究生。

专业硕士想要从事医生职业的期望(0.41)要高于专业博士的期望(0.03),更高于科学硕士研究生(-0.39),这与我国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设置的初衷相一致;专业硕士的职业期望得分最高,也激发了其积极的职业投入(0.26),远远超过其他三种类型层次研究生;专业硕士的高职业道德(0.26),对于职业的高认知(0.30)都与其积极的职业投入和对未来职业的高期望相一致;在职业动机维度上,专业博士对医生职业的追求更多是出于外部职业动机(工资福利待遇高),硕士多出于内部职业动机(对医生职业的喜爱,愿意为其奉献)。通过均值对比发现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在职业发展上是有差异的。进一步做多样本的方差分析发现,科学硕士、科学博士、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在0.01 水平上所具有的差异是显著的,其中,科学硕士和科学博士在职业期望和职业投入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相比,在职业发展的五个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在职业认知和内部职业动机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科学博士与专业博士相比,只有在外部职业动机上有显著性差异,专业学位博士在外部职业动机上得分明显高于科学学位博士。

(二)能力发展

硕士的创新能力得分高于博士,博士在沟通表达能力上的得分高于硕士。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在能力发展的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进一步分析发现:科学硕士在创新能力维度得分(0.08)最高,专业博士得分(-0.33)最低,科学博士得分(-0.07)不高,侧面反映出教学、培养等环节可能存在问题。在沟通表达能力,专业博士得分(0.37)最高。均值比较发现科学硕士、科学博士、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在能力发展维度上是有差异的,但是经过方差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并不是显著的。

(三)意识发展

硕士比博士在意识发展的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意识发展中集体意识、理想信念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科学学位的研究生。在集体意识维度,专业硕士得分(0.10)最高,专业博士得分(-0.48)最低。在社会责任感维度,科学博士得分(0.18)最高,专业博士得分(-0.57)最低。专业硕士在理想信念维度上得分(0.34)最高,而科学硕士得分(-0.28)最低。专业博士在学术道德维度上得分(-0.47)远低于其他三类研究生,这应该引起研究生培养部门的注意,需要加以合理引导与教育。

从方差分析结果看,四类研究生在意识发展上是有显著差异的,尤其是科硕与专硕在理想信念维度,专硕与专博在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与学术道德维度,科博与专博在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学术道德维度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

(四)心理发展

观察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心理压力上的差异: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业负担、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与家庭的困惑、人际关系五个方面差异不大或无差异;博士在学业负担、情感与家庭的困惑、人际关系上的心理压力都要高于硕士;硕士的经济压力、就业压力要高于博士,一方面说明了较高学历在求职中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医学院校对于博士研究生的资助力度要高于硕士研究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比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在不同维度上差异,发现:相比于其他研究生,专业博士因为既要参加临床实践学习,又要加强专业课程学习,所以学业负担(0.07)最重;专业硕士与科学硕士的经济压力要高于科学博士和专业博士;科学博士的就业压力(0.13)要高于其他研究生;专业博士因为临床占用时间与精力过多,所以其情感、家庭的困惑(0.2)在四种研究生中得分最高;专业博士和专业硕士的人际关系压力要高于科学硕士和科学博士。

方差分析显示,四种不同的类型层次研究生在经济压力、情感与家庭困惑、人际关系三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科学硕士与科学博士在经济压力、情感与家庭困惑上有显著差异;专业硕士与专业博士在人际关系上的压力有显著差异;科学博士与专业博士在情感与家庭困惑、人际关系上的压力有显著性差异。

四、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结合上述的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发展、意识发展与心理发展在学历层次(硕士、博士)、学位类型(科学学位、专业学位)上是有差异的;

2.科学硕士与科学博士在职业发展、能力发展、意识发展与心理发展上都是有差异的,但只有职业期望、职业投入、经济压力、情感与家庭困惑四个维度上的差异是显著的;

3.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在职业发展、能力发展、意识发展与心理发展都是有差异的,而且,在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投入、职业期望,内部职业动机、外部职业动机、理想信念七个维度上的差异是显著的;

4.专业硕士与专业博士在职业发展、能力发展、意识发展与心理发展上都是有差异的,而且,在职业道德、职业投入、职业期望,外部职业动机、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学术道德、人际关系压力上九个维度上的差异是显著的;

5.科学博士与专业博士在职业发展、能力发展、意识发展与心理发展上都是有差异的,而且,在外部职业动机、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学术道德、情感与家庭困惑、人际关系压力上六个维度上的差异是显著的。

(二)讨论

1.分层次、分类型有重点的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

按照“二个层次,四种类型”的总体思路,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制定实施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更加突出宽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科研规范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突出系统的专业技能、临床实践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研究生过程培养,强化导师负责制,优化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强化科研思维、规范化实验室技能与沟通表达能力的培训,博士研究生强化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

2.营造学术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加强师生、生生间交流平台建设,为创新意识的觉醒、创新思维的锻炼、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如开设“名师大讲堂”,改革博士生政治课程,邀请医学、管理、政治、经济、军事等不同方面的前沿专家走近课堂,兼顾博士生教学与培养的政治性、前沿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努力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举办“跨学科沙龙”、“创新沙龙”系列活动,打通学科壁垒,弥补知识盲区,强调相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科研与临床的结合,引导学生知识互补,回归综合思维,让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轻松、非正式的环境下交流碰撞。

3.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提升综合能力

针对科学硕士与专业博士的团队合作精神、专业硕士与科学博士的沟通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建议从课堂学习与课后校园活动参与两个途径着手,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推行混合教学和学习模式,结合网络自学、BB 平台教学和多媒体授课等方式,形成“专家讲授+重点辅导+小组讨论”的课程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合作意识、集体意识,锻炼沟通表达能力;同时,鼓励研究生在保证专业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园的文化、实践等项目,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研究生的文化素养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注重研究生成才与职业发展指导

将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就业规划与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与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建设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与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心理品质的塑造相结合,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在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加强就业交流指导的过程中,把职业发展、就业指导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渗透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在学生参与校园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职业投入,提升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逐步由外部职业动机转化为由内部职业动机激发职业投入,尤其是科学硕士与专业博士的低职业投入、低职业道德需要予以重点关注与指导。

5.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

依托入学教育、榜样人物评选、学术不端查处等系列活动,建立并固化针对加强医学院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层级内化模式”,通过感知、自尊、暗示、模仿、迁移在学生心中根植一个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以积极开展理想信念及学术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的学风建设,鼓励广大研究生坚定自己的理念和理想追求,志存高远,砥砺品格,勇于实践。同时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在强调本科生和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体化过程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一对一心理指导与帮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诠释当前的许多社会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意识和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技巧,鼓励与引导研究生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塑造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充满乐观、希望和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2][3]。

参考文献:

[1]胡海岩.观念、内涵、质量——我看祖国研究生教育30年[EB/OL].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xw30/jzssn/glgzz/273058.shtml.

[2]马喜亭,李卫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压力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4):91-96.

[3]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41-45.

1 本文系2013 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课题“医学院校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思想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BJSZ2014YB27)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作者:傅 骞a 陈静漪b 田润平C(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  ;  ;  ;  ;  ;  ;  ;  

中医药院校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论文_傅 骞a 陈静漪b 田润平C(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