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分析论文_马素燕1,马贵斌2,赵雪梅1

马素燕1 马贵斌2 赵雪梅1

(1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2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 山西 长治 046000)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术患者共58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0)。结论: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积极的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值得积极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预见性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296-02

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无痛、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上的使用已经深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使用已经非常普遍[1]。但是,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VT)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旦患者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DVT),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不良影响,甚至会降低患者术后的质量和水平,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给护理工作开展也带来一定的挑战[2-4]。下肢静脉血栓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血栓脱落成肺、脑血栓等。因此,加强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是提高患者预后质量的关键,下面本文针对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术患者共58例进行探讨,对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进行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腹腔镜术患者共58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龄22~78岁,平均年龄(45.50±2.50)岁;观察组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5.50±2.35)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做好术前辅助检查,告知术前注意事项,并在术后积极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患者导管护理干预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积极下肢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包容如下:(1)术前评估,健康指导,在术前向患者讲解DVT发生的原因及严重不良后果,以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调动患者自我的主动性,能积极配合护士的预防工作。首先应该加强饮食方面的控制,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给予低脂、含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多饮水,保持正常的肠胃蠕动功能,促进排便,减少用力排便引起的腹压升高情况,从而有效预防下肢静脉回流,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告知患者戒烟戒酒,消除盐碱对血管的毒性作用,保护血管,防治血管痉挛,术后叮嘱患者早期进行床下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血栓;(2)早期积极活动,变换体位,术后患者一定要尽早下床活动,进行肌肉收缩锻炼,防止痉挛,促进平滑肌释放,促进静脉回流;术后第1天,下床行走,以轻轻慢步为主,不宜激烈或过量运动,有助于下肢静脉血管中血液回流,提升血流动力学,避免VT形成;(3)预防血液高凝,防止血栓,高危患者可使用小剂量的肝素,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助于防止静脉回流。在术后12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IU,预防血凝,降低血液浓度,防止血栓;(4)物理预防,术后使用弹力袜,压力波治疗,每日两次;指导患者做踝泵运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记录的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述,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静脉血栓是腹腔镜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最为常见,血栓形成一旦脱落,将引起肺、脑梗死,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5]。护士应该全面加强患者腹腔镜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尤其是要注重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干预,全面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6]。

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观察组患者实施积极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最终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也显著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果表明,在护士积极的预防护理干预下,通过对风险因子的预防和防治,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最终取得理想的效果。

对于,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问题,护士一定要加强重视,提升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意识,全面加强下肢静脉血栓的预见性护理工作。护士一定要掌握观察要点,如观察下肢VT的早期症状,栓塞部位均在膝关节以下至足踝部,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沉重感,护士一定要加强患者观察,并注意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主动表述自己的感知,及时发现DVT并诊治。护士还应该观察患者下肢情况,对于高危手术患者,一定要加强巡视,认真倾听,详细记录患者的主诉,一旦发现DTV应该立即联系医生进行诊治[7]。护士一定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进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加强巡回或者访视,全面提升护理工作整体的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心舒适的护理。

综上,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为了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降低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威胁,应该实施积极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全面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参考文献】

[1]李娜.卵巢囊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综合性护理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123-124.

[2]石艳利.手术室干预性护理防止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235-236.

[3]丁俏萍,富静,黎红玮.循证护理对减少腹腔镜手术后置管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1):157-160.

[4]赵光翠.护理干预在防止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价值[J].人人健康,2016,05(18):148-149.

[5]喻丹,罗萍,张霖.综合性预防护理措施对腹部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08(26):184-186.

[6]郑玉玲,谢鹏娟.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11(4):145-146.

论文作者:马素燕1,马贵斌2,赵雪梅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分析论文_马素燕1,马贵斌2,赵雪梅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