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德育工作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德育工作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德育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德育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的规范和支持,因此,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教育,对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运行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任何社会都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只是各自的提法不同,内容不同,方法不同而已。

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在课程内容现代化的同时,都普遍地重视德育,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如:新加坡提出“五育”教育,“五育”即德智体群美。据考察,智育与各国大同小异,只是他们特别强调要拥有较新的现代知识和应变能力。美育包含了多层含义:艺术美,指美术创作和鉴赏能力;个人修养美,即所谓“有教养”,行为得体、整洁、有风度等;社会美,即爱护社会的环境美,讲卫生、守时、守公共秩序和规则,保持新加坡“花园城”、“人有礼”的形象等。应该说,最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德群”二育。德育最重要的内容有:效忠国家,又称爱国;献身精神,即事业心,廉洁奉公,诚实,不弄虚作假;责任感,对国家、社会、家庭、他人和自己都要负责任,不得胡作非为。群育包括群众观点、合群,提倡互助合作、和平共处,特别强调“容忍”精神。新加坡深知并强调,必须智德并重。如此,才能培养出高品格的、高智能的国民,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为实现上述目标,教育当局提出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道德教育。

我党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并科学地阐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同志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体系,重申“学校应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1980年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并且提出“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地使用“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的表述,体现了坚持德育首位这一教育原理的坚定性。

培养社会主义又红又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院校肩负着任何其它行业无法替代的特殊使命,德育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重要作用。做好高校德育工作,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中共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以及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都明确指出要加强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宣传工作会议上又强调指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就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根本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二、市场经济对德育的双重效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打破了长期的自然经济和旧的管理体制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带来了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更新。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开放观念、物质利益观念、平等观念、法制的观念、权利和义务的观念、效益观念、时间观念、竞争观念、价值观念、开拓进取观念等正在形成。这些新观念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添了新的内容,给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市场经济还会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如: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调节功能的有限性、竞争的排他性以及等价交换原则的求利性等等,从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思想、文化、道德等领域中,与旧思想文化残余混合起来,产生经济、思想和政治上的一些丑恶和腐败现象,影响和破坏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的建立。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在一些思想道德素质较差的人那里,可能诱发和助长“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被一些人引进党内,使国家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领域、社会非经济领域产生某种程度的功利化、实惠化、金钱化倾向,滋生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现象;市场经济自主性原则,也可能强化“自我利益”和本位主义倾向,诱发各种形式的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原则,可能使一些人不择手段谋取私利,或采取不正当手段,搞歪门邪道、弄虚作假、投机诈骗、牟取暴利、违法犯罪,在道德上堕落下去,从而为我们德育教育增加了一定难度和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些负效应与正效应相比,尽管处于次要地位,但它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市场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的根本原因,使市场经济的正面效应得以最大发挥,使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点,以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德育教育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是一个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科学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因此它还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要求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政权和完备的法律制度,还要求科学的、健康文明的意识形态为它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抵制腐朽没落的思想对它的侵蚀。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我们一贯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就是要履行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加强德育教育,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我们不坚持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削弱道德教育,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那就会象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在另一方面变质”。因此说,坚持德育教育,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确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要克服市场经济局限性和弱点,必须坚持两手抓的方针,特别要抓好社会主义的道德和法律的建设,以抵制和克服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要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地发展,必须对人们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摒弃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把个人的私利、金钱、享受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的价值观,建立起最起码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和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商品和市场经济副作用的影响,拜金主义、金钱万能、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导致一些人不思上进,缺乏理想、胸无大志、怀疑马克思主义,动摇社会主义信念,不愿上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崇尚西方资产阶级学说。面对这种情况,如何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说服教育学生,使他们坚信社会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当前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

商品经济和市场已把全球连成一个经济循环整体,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互补性。因此,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客观必然。改革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然而,西方先进的科学方化和管理经验传入我国之时,难免泥沙俱下,那些腐朽的思想和剥削阶级生活方式也侵袭到青年学生之中。因此,我们要教育青年学生把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文化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党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

四、高校加强德育教育的思考

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德育大纲》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高校德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原则、途径、考评以及实践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可以说,高校德育工作的大致方针已定。要探索新路,关键是从实际出发把国家教委文件精神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扎实工作,创造性地加以落实。

1.抓住要点,正确引导,率先垂范。

高校德育要建立开放务实的德育工作体系,真正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以“三个面向”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来指导高校的德育实践。邓小平的“特色理论”和以“三个面向”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是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和理论基础。只有认真抓好学习,真正用“特色理论”武装教职工和干部党员,特别是德育工作者,高等教育才有方向,工作才有目标,我们才能真正懂得培养什么人,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德育教育还要把邓选学习和党的十四届三、四、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意见》《大纲》等结合起来;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起来;坚持政治学习制度,要注重实际效果与预期要求,不要搞形式,摆花架。应通过党校,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座谈讨论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手段,把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党员、教职工思想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德育工作者要坚信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和敏锐的政治辨别能力。德育工作者要真学和真教马克思主义,垂范表率和用人格的力量在教书育人中熏陶、示范、激励学生。

2.培养现代德育人才,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高校德育工作状况,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一支过硬的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教师队伍。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两课”教学时数的调整使德育队伍不稳,对培养德育人才不够重视。为此,应首先稳定专职德育教学队伍,并在队伍的建立上择优培养,合理组建,提高素质;引导他们热爱本职工作,自尊、自强、自爱,深入实际,钻研业务,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逐步实现德育工作专业化,政治队伍学者化的目标。同时,要在关心培养和扶持上下功夫,在政策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中继续解决好德育工作者的待遇、职称问题,要通过改革,建立一种有利于德育人才脱颖而出,迅速成长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主体,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

3.改革和加强“两课”教育,是加强和改革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

江泽民同志指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应当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旋律。”高校德育重在建设还应以立为本,大力弘扬我们社会的主旋律。坚决地继承这一传统,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面大旗,是当前德育之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不断地充实发展、创新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之机。高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德育教育弘扬主旋律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基石。各科教学、思想工作、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和学生行为规范等,则是“两课”教育的延伸和深化。必须坚持“两课”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导和保证作用。要向学生系统地、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要讲授邓小平的“特色理论”,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结合实际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主旋律的教育。同时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结合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讲授他们思想上的疑点、难点、热点,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想上的共鸣。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一课堂教育,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

标签:;  ;  ;  ;  ;  ;  ;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德育工作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