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校教学绩效评价的实践_教学评价论文

学校教学成绩实行等第评价的做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做法论文,成绩论文,评价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教学成绩的评价是学校管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对教学成绩,一般大都直接以考试分数对教师或学生进行评价。但学生的考试分数是一个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结果,将之直接用于评价,必然会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目前全国在小学阶段倡导“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近年来高中会考也采用等级制。所以在学期、学年考试中对教学成绩也应实行等级评价,以利于克服分数挂帅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卷面成绩直接评为等级,评阅者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从而也会影响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根据考试分数,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对教学成绩划分等第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这就是本文介绍的“教学成绩等第评价法”。

一、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先对学生各科的考试分数分班填入《登分表》。(附表一略)

根据单科分数对全年级(或分文理科)学生排列名次。名次在全年级总人数的前20%者为A等(优秀);在中50%者为B等(良好);在后20%者为C等(及格);在最后10%者为D等(不及格)。各等第人数的百分比为可变常量,各校可视具体情况自定。(附表二略)

习惯上采用的以60%为标准划分及格的方法,因试题难易的影响,及格率经常有很大悬殊,在实际使用时很不方便,尤其是不能用于跨科目比较。所以“最后10%”为不及格,它不受试题难易的影响,一般在较大的学生群体中符合客观实际。

为了给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便于分科或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可采取“总分等第”来评价。针对现行的"3+2"高考,“总分等第”可根据“3+理化”或“3+政史”两个科目组的总分名次划分。针对即将实行的"3+x"高考,“总分等第”可根据“3+物理”、“3+化学”、“3+生物”、“3+政治”、“3+历史”、“3+地理”等六个科目组的总分划分。(附表三略)

上述表一、表二适合于高一、高二使用。高三因考试科目减少,可使用二者的综合形式。(附表四略)

二、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评价

学生的单科等第排除了试题难易对教学成绩造成的影响,因此可用于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但全省会考的等第不能用于评价教师,须根据会考分数和本校各等第的百分数重划等第。如果得不到会考分数,可自命题重考。或参照会考中各等第人数的比例确定本校的比例。评价的具体方法为:

1.根据各等第学生人数计分

分班统计出单科各等第的人数,并按A等每人100分,B等每人80分,C等每人60分,D等每人40分计分。最后算出各班人均得分。(附表五略)

2.对差班等第得分补差

“各班人均得分”可用于在同年级中跨科目比较。然而,这种比较必须是以“各班学生基础相同”为前提的,否则便不具可比性。但事实上大多数高中都有复习班,高中课改又出现了实科班。所以几乎在每个高中学校各班之间的学生基础差异都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教学成绩在同年级各班之间具有可比性,可采取对差班得分补差的方法,且:

补差分数等于所有优班各科平均得分减去所有差班各科最高得分,且补差后的最高得分不得超过同科目中的原有最高得分。

优班与差班是相对而言的。优班一般指复习班、优化班等因人为因素分配生源而形成的较好班次。差班指其余的平行班次。如果有实科班(不升学的班)或择校班(差生集中的班)还需要与优班单独比较,不能与平行班一块对待。

对多班任课的教师取补差后的各班平均得分。

(若同年级班次中没有显著的生源差别时,当然不需补差,本步骤可以省略。)

3.根据各班平均得分划分等第

根据补差后的各班平均得分对同年级教师排列名次。名次在全年级教师总数的前30%者为A等(优秀);在中40%者为B等(良好);在后20%者为C等(达标);在最后10%者为D等(基本达标或不达标)。各等第人数的百分比为可变常量,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年级中调整。(附表六略)

三、评价的实施与途径

实践证明,等第评价法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能够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对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均有较好的检测功能。如果把评价结果与奖惩挂起钩来,对教学工作还有较强的激励功能。但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评价,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只有借助于微机才能准确高效地实施评价。为此,我校已制成了“等第评价通用软盘”,并设计出与之配套的一种“输入表样”和十种“输出表样”。

以上介绍的等第评价方法都是直接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依据的。针对高中会考和全国高考将逐步实行标准分的趋势,以上方法也可通过使用标准分来实现。由于篇幅所限,对后四种表格的原理与作用,本文不能做详细介绍(软件中有详细说明),更不能附带全部的表样。现把软件最后显示的一个界面附后,以供参考。对有兴趣研究或试用本方法者,我校可提供有关表样和软件,以期本方法及其配用软件能够得到广泛的检验并使之进一步完善。为此,笔者诚望得到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敬请教育界的同仁们不吝赐教。

标签:;  ;  

实施学校教学绩效评价的实践_教学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