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保岗位能力的礼仪课程改革浅析论文

基于空保岗位能力的礼仪课程改革浅析

林嘉敏 卢美玲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摘 要: 航空安全员是直接接触旅客的一线空勤人员,他们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沟通谈吐等都能被旅客直接感知,体现了航空公司的形象。目前空中安全保卫专业的礼仪课程与其他民航相关专业的礼仪课程内容大同小异。基于航空安全员岗位的礼仪课应该紧贴行业,以专业、实用性为目标,建立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 空保;岗位能力;礼仪;课程改革

根据《航空安全员管理规定》(CCAR-68SB) 中的定义,航空安全员(简称“空保”)是指在民用航空器中执行空中安全保卫任务的空勤人员。航空安全员的职责是保卫机上人员与飞机的安全,处置机上非法干扰及扰乱性事件,部分兼职安全员还要承担客舱服务工作。目前国内开设空中安全保卫的院校有二十多家,主要培养从事空中安全和客舱服务等工作的男性学生。这些航空安全员是直接接触旅客的一线空勤人员,大部分航空安全员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都能被旅客直接感知,体现了航空公司的形象。而航空安全员一些不符合礼仪的言行举止,不仅会引发旅客的不满和投诉,严重的礼仪失当更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提升礼仪修养,塑造职业形象成为各民航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

一、课程特点

《民航旅客服务礼仪》是空中安全保卫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具有人际交往、塑造形象、实践应用的重要价值,是培养学生现代文明意识,提高学生礼仪修养、奠定塑造良好职业形象基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该课程是必修的专业课程。课程完成后,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不足

1.岗位贴合度不高

空中安全保卫专业的礼仪课程最早称作《公共礼仪》,主要讲授礼仪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社交礼仪和普通的服务礼仪为主,行业和岗位贴合度都不高。2018年开始,本专业礼仪课程名称改为《民航旅客服务礼仪》,该课程开始以民航业为切入点,课程的行业贴合度有所提升,但是该课程与空中乘务、民航运输、机场运行、安检等专业的礼仪课使用一样的教材和教案,授课内容接近,并没有针对航空安全员的能力进行专门讲授,与航空安全员岗位的贴合度仍然不高。

弱非线性阶段, 在演化界面上应该满足边界条件: 速度连续和压力连续. 速度连续指的是沿流体界面法线方向流体速度和界面速度相等. 速度连续条件如下

2.理论讲授多于技能训练

空中安全保卫专业的《民航旅客服务礼仪》课,以理论讲授为主,一般为合班课,近百名学生在教室看着枯燥的教材和PPT,听着老师讲授,没有真实的场景和实际应用的机会,往往感觉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大。

3.男生对形象塑造不重视

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尽量贴合岗位,情景也应该尽量具体化,引导学生用专业的角度运用学过的知识去思考,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思考,再分小组讨论,最后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引导全班提出观点,这样既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时,难免因为考虑不周有所纰漏,老师应该继续以学生的办法去处理,当问题暴露时,老师再提出更妥善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事后总结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是一次行为,只有用礼仪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行为,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三、课程改革方案

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开发课程,通过仪表准备,航前准备礼仪候机楼礼仪,客舱迎客礼仪,客舱服务礼仪等模块,把礼仪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岗位的各个环节中,岗位需求的角度去介绍礼仪的要求和规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岗位的认识,也加强了学生对礼仪的重视。

为了更好的贴合行业与岗位,空中安全保卫专业的礼仪课程应该对标国内主要航空公司的规章,以行业需求为依托,以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进行课程开发。《民航旅客服务礼仪》课程就应该要求学生上课时按照岗位标准,规范自己的仪容仪表。学生编为5人一组的“乘务组”,课前由“乘务长”检查仪容仪表、教材资料携带情况、考勤情况等,以岗位的管理模式进行课堂管理。

1.紧贴行业,突显专业性

通径分析(Path Analysis)是继回归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统计方法,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扩展。它是在研究观察变量间的协方差矩阵和相关矩阵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建立模型来探索和分析系统内变量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同时,还要教会幼儿去观察身边生活环境里的事物,只有更好地去了解身边环境,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联想到更多的东西。在开展《劳动最光荣》韵律活动教学的时候,可以带着幼儿去观察一下学校环卫工人的日常工作,让幼儿了解一下劳动的具体过程,然后再让幼儿去思考他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劳动都有哪些,又需要怎样去劳动。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幼儿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自己整理文具、自己叠衣服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明白劳动的意义。

基于空中安全保卫专业《民航旅客服务礼仪》应该以航空安全员应该具备的能力为依据,建立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礼仪修养为基础,塑造民航从业素养为前提,培养满足客舱安全服务需要的航空安全人员为最终目标,才能使《民航旅客服务礼仪》课程更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对学生礼仪的培养,并不能只靠第一学期每周两节课的时间去讲授,礼仪的意识应该贯穿在校期间的每个学期,多个课程当中,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以《民航旅客服务礼仪》作为理论先导课程,后几个学期陆续开设《空保行为规范》、《客舱服务实训》、《客源国概况》等,把礼仪作为学生的核心能力进行培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

2.立体课程,讲究科学性

2.2 采用模糊逻辑系统,结合自适应算法的调整位置参数的能力,实现PID控制的自适应调整,从而达到平稳高效运行的控制效果

3.模拟情境,突显实用性

礼仪不仅是一种内在修养,也是一种行为规范。学生掌握礼仪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做到知行合一。礼仪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礼仪的理论知识,更力求学生能把礼仪的行为规范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我院空中安全保卫专业的自2017年实行“岗位专业化”管理,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余等多个环节设有常规的礼仪检查,由专门的督察队主管,老师抽查的形式进行管理。这种模式利于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规范文明行为,把讲文明、懂礼貌成为自身一种良好的习惯。

基于岗位特点,空中安全保卫专业的招生对象均为男性,而这些学生平日更多的精力用于体能训练和法律法规的学习,错误的认为航空安全员不需要参与服务工作,不需要学习礼仪技能,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对礼仪课不够重视。

4.课外拓展,突显应用性

客舱工作除了固定的流程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妥善处置也是体现了空勤人员业务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在知识点当中穿插岗位真实情景,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事后总结”的方式,把知识点有机结合岗位情景,体现教学的实用性。

同时,在区块链中共识机制与激励机制息息相关,许多共识机制的改进是为了更好地设计激励机制,文章中我们对此不做讨论。

此外,礼仪培养不局限于课堂,还渗透到校内校外各项大型活动。要求学生参加这些活动时,按照岗位仪容仪表要求自己,既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也提升了学生仪容仪表的重视。

5.多元评价,突显合理性

礼仪是一种内在修养,掌握礼仪的理论知识并不是评价一个人是否懂礼仪的唯一标准。因此,礼仪课程的评价体系应该采用多元评价的办法,才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礼仪的情况。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只有理论认识到位了,思想才能统一,行动才能自觉。在礼仪课的评价体系里,理论知识及技能规范的标准仍然是考核重点,也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考核指标,为了体现课程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本课程55%的评价(期末考试、课后作业)着眼于理论掌握情况。其余的实践考核通过集中考核(期中实操考核)和阶段考察(课堂表现)有效判断学生对礼仪技能的掌握。

四、结语

面对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对高素质人才不断需求,我们为行业输送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与行业、岗位的联系,分析岗位需要的能力。建立基于岗位能力的礼仪课程,才能从航空安全员岗位的角度找到服务和礼仪的关键能力,有针对性进行培养,最终达到优化课程,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臧杨柳,朱海燕.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岗位主导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164-168.

[2] 嘉丹.浅谈职业导向模式在空乘服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教育 ,2018(11):162-165.

[3] 范喆.DF航空公司空保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D] ,南昌:南昌大学,2013.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4-0040-02

收稿日期: 2019-3-23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教育改革项目“四融合”财经类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1401022)

作者简介: 林嘉敏(1983—),女,广东新会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航空服务、教学管理、课程改革研究;卢美玲(1982—),女,辽宁营口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林丽华

标签:;  ;  ;  ;  ;  

基于空保岗位能力的礼仪课程改革浅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