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回顾分析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护理后,Harris评分、SAS评分、PPI评分、尿潴留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有助于其治疗效果的巩固。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hip replacement nursing effect. This is the study object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January 2015 were 40 cases of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Results after the clinical nursing,the scores of Harris,SAS,PPI,urine retention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 is helpful for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hip replacement;clinical nursing
临床护理路径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医疗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和实施一套系统的临床护理程序,为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正确引导,并为患者的临床检查、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准确依据,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临床护理与治疗工作,从而改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降低临床治疗成本,提高医疗行为的规范性[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8∶12,年龄27~72岁,平均(46.3±21.6)岁,所有观察对象均为单侧髋关节置换术[2]。患者手术类型包括:股骨颈骨囊肿患者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27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且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①入院当天: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方法、配合要点、注意事项、各项临床检查的作用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好患者评估工作[3]。②术前1 d:嘱患者注意休息,加强有效呼吸,进行深呼吸练习,防止患者受凉或是发生交叉感染;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帮助其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③手术当天:患者手术完成后,将患肢抬高,并将梯形枕置于患者两腿之间,保证患肢中立位及30°外展,避免髋部内收过度,进而诱发人工髋关节脱位。做好各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由远端向近端对患者腓肠肌进行挤压,从而保证静脉的良好回流,协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和踝关节屈伸等长舒缩运动。术后为患者制定和实施健康的饮食方案,并对患者尿潴留、切口血肿、切口出血、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以及生命体征指标等进行密切监测。④术后1~2 d:协助患者完成深呼吸练习,通过床上拉手等进行引体向上、股四头肌、踝关节屈伸等长舒缩运动。⑤术后3 d[4]:持续进行被动锻炼,辅助患者适当练习站立,保证健侧肢体首先着地,并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进行适当活动,按照患者假体关节固定效果的不同,对患肢负重程度进行确定。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McGill疼痛强度(PP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观察指标结果,以及尿潴留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分析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后,Harris评分、SAS评分、PPI评分、尿潴留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髋关节疾病患者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术后长时间卧床,容易导致其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就是下肢深静脉血栓[6]。同时,受到生活无法自理、长期保持卧床以及手术紧张等情绪的影响,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和交流情绪,因而诱发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对其预后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应用何种护理、治疗和检查措施等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实现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7]。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值为患者入院至出院过程中每天的护理效果,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弥补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水平低等对于临床护理目标达成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将护理工作变成一种硬指标考核项目,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具体化和标准化水平,以获得最佳的质量管理效果[8]。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从患者不同的疾病阶段和疾病类型出发,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方案,及时反馈护理结果,针对护理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适当调整,真正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对患者整个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情况进行连续性、动态性、系统性的评估,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9-11]。
参考文献:
[1]徐新娟,范璐苏,陈小英,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118-119.
[2]邹迎花.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06).
[3]马小军.临床护理路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76-77.
[4]孙华云.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3(2):60-61.
[5]赵东佳.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3):74-75.
[6]闫业伟,杨丽娟,陈晓华,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1):114-115.
[7]官丽霞.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36).
[8]刘璟.临床护理路径在鼻内窥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5(12).
[9]李筱卉,刘付良燕,吴凤超.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04).
[10] 林慧玲,林锦芬,潘耘,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J].广西医学2012,34(9):1245-1246.
[11] 彭月秀,彭 慧,刘 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四川医学,2010,31(1):140-141.
论文作者:尤小红,马秀玉,张忠玲,石佳玉,孙秀香,董亚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路径论文; 置换术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