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中医院 江苏扬州 225200)
摘 要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应用于肛肠手术患者中对其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析比较三组麻醉效果以及对术后转归的影响。结果: EA组麻黄碱药物用量大于另外两组,PCIA组舒芬太尼、七氟醚药物使用量高于另外两组;各个时间段PCIA组疼痛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TAP组24h评分高于EA组;PCIA组下床活动时间、进水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长于另外两组。结论:硬膜外镇痛麻醉联合全麻的镇痛效果最佳,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转归。
关键词 肛肠手术;麻醉镇痛;临床效果
肛肠手术术后的镇痛方法主要有三种,为全麻基础上的静脉镇痛、全麻基础上的硬膜外镇痛以及全麻基础上的腹横肌平面阻滞[1]。其中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相对更为突出,不过术后管理的难度较大;腹横肌平面阻滞的实施必须依赖设备,还需要具备较好的神经阻滞技术,镇痛效果也会因为患者身体状况的不同出现差异;静脉镇痛操作最为简单,但是效果满意度不高,同时会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主要分析这三种镇痛方式用于肛肠手术的效果,下文为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治疗的患者中。随机以1:1:1分为:3组。其中EA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2±4.2)岁;TAP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8±4.6)岁;PCIA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1±4.9)岁。3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局麻后将中心静脉通路开放。实施麻醉诱导:选择0.15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5mg/kg咪达唑仑、0.4μg/kg舒芬太尼、1.5-2mg/kg丙泊酚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将一次性气管导管置入实施机械通气,BIS术中保持在50左右。麻醉维持:吸入0.7-1.3MAC七氟醚,按照BIS具体值对吸入深度进行调节,根据需要选择5-7mg/h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以及5-10μg舒芬太尼进行间断注射。手术完成后皮肤缝合时暂停麻醉药吸入,等到患者意识以及呼吸都恢复后将气管导管拔除。手术结束后选择3mg盐酸格拉司琼进行静脉注射,防止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如果术后患者出现剧烈疼痛,选择50mg予哌替啶进行肌肉注射[2]。
PCIA组手术结束后实施PCIA镇痛,在100ml生理盐水中融入0.15mg/kg酒石酸布托啡诺,单次剂量为0.5ml,输注速率控制为2ml/h,时间控制为15min。
TAP组完成全麻诱导后借助超声实施两侧TAP阻滞,指导患者保持平躺,进针区域选择肋弓下方髂嵴上方之间,髂嵴、腹外斜肌后缘、背阔肌前缘共同组成的三角区。得到清晰的超声图像之后,选择0.8mm×100mm神经丛刺激针,在长轴平面内开始进针,到达预先确定的位置之后,将无血无气回抽,将20ml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注入,借助超声引导对药液的渗透以及扩散进行观察。对侧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阻滞。
EA组在开始全麻诱导之前实施硬膜外穿刺,穿刺点为L2-3间隙,试验剂量选择4ml 2%罗哌卡因,如果出现麻醉平面,推注2次5ml浓度为0.2%罗哌卡因,15分钟之后实施全麻诱导,手术过程中选择5ml/h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后实施硬膜外镇痛,0.2%罗哌卡因,但刺激量5ml,输注速率控制为5ml/h,时间控制为半小时。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手术过程中七氟醚消耗量、舒芬太尼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观察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情况;观察各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水进食时间;比较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本文选用软件版本SPSS19.0,以“t,(±s)”检验文中相关计量资料,对照各组相关信息,若结果表现出显著性的特征,则表明(P<0.05)。
2.结果
2.1各类药物使用情况
EA组麻黄碱药物用量明显大于PCIA组、TAP组,PCIA组舒芬太尼、七氟醚药物使用量高于TAP组、EA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术中各类药物使用情况比较(±s)
3.讨论
本研究对三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麻醉镇痛,结果发现不同时间点EA组、TAP组、PCIA组疼痛评分逐渐上升,舒芬太尼使用量也逐渐上升,表明三种镇痛方法用于肛肠手术患者中,效果从高到底依次为硬膜外镇痛、腹横肌平面阻滞、静脉镇痛。从本研究结果可以得知,全麻诱导联合EA当然镇痛效果要明显优于联合TAP阻滞,考虑原因为硬膜外阻滞能够有效阻断对腹壁以及内脏的伤害性传导,但是腹横肌平面阻滞仅仅能够镇痛腹壁,无法有效镇痛由于内脏器官导致的疼痛;EA组12h之后的镇痛效果优于TAP组,考虑原因为罗哌卡因作用时间仅能持续最多12h;EA手术过程中对于麻黄碱的使用量较另外两组都高,考虑原因为硬膜外阻滞扩张血管作用会导致血压降低。
TAP组以及EA组因为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不需要使用太多阿片类药物,所以术后患者能够尽早下床活动,加快肠道排气,缩短术后进水进食时间[3],而PCIA组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情况均不如其他两组,证实硬膜外镇痛以及腹横肌平面镇痛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转归,而静脉镇痛方式无法获得满意术后转归。相较于EA,TAP阻滞因为是一次性注药,而不是置管后连续给药,所以无法获得较长持续的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全麻联合硬膜外镇痛用于肛肠手术患者中的镇痛效果最好,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居于其次,全麻联合静脉镇痛效果最差;另外,全麻联合硬膜外镇痛或腹横肌平面阻滞较全麻联合静脉镇痛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转归,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淑敏. 不同麻醉方式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6,(S1):6-7.
[2]陈志红,詹丽春. 肛肠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5,(S1):85.
[3]陈昆.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7):99-100
论文作者:蔡天, 詹中利, 宋千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8
标签:全麻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肛肠论文; 手术论文; 效果论文; 时间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