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的战略思考_中外合作办学论文

中外合作办学的战略思考_中外合作办学论文

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外合作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05(2004)02-0063-05

一 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

(一)教育国际化背景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土壤

发达国家固然将境外办学纳入对外扩张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有借助国外先进教育资源加快自身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经济、文化和传播技术的巨大变化则直接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局面的形成。人才、资本、信息等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带动了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同时,由于人才标准的国际化,从事跨国经营的经理和员工不仅要熟悉国际经济运行的规则,更要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从客观的市场需求方面拉动了教育的国际化。

教育产业化使得教育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由于生源竞争激烈、政府拨款不断下降等因素,较早地将教育产业化的认识贯彻于境外办学领域,竭力开发国外市场,从而进一步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全球性的信息一体化打破了国家和地域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人的观念和文化上的界限。高等教育借鉴现代网络教育的优势,使得学术交流,课程互通,理念共享成为十分自然和容易的事情。

(二)WTO与我国政府对教育开放的政策导向

2002年1月19日,时任教育部长的陈至立曾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署名文章,全面论述了我国教育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指出中国教育承诺是部分的,也强调了教育事业“全面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在详细阐明我国加入WT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时指出,允许外方为我国提供教育服务。其中在教育服务提供方式上允许商业存在,即允许中外合作办学。表明我国政府和国民对于WTO成员国的政府和国民有着责、权、利诸方面的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有助于我国在战略上以守代攻,在市场环境下维护教育主权,有利于我国政府机关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也为国内高校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权益提供了条件,给国内高校带来了低成本扩张的可能性。

(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颁布

200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与时俱进地修正了实施于1995年1月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的相关内容,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条例》首先修订了《暂行规定》中“是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的提法,明确指出“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条例》是我国政府将承诺内容转化为国内立法的重要措施;也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的重要措施。教育部长周济最近在答记者问时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贯彻落实《条例》规定的相关政策和权益。《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将对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行为、指导办学健康发展、明确办学者合法权益、提高办学积极性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二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扩大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2年底,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共有712个,遍及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工商管理类专业居多,共255个,占36%;外国语言文学类132个,占19%;电气信息类94个,占13%;经济学类74个,占10%;艺术类37个,占5%;教育学类19个,占3%;其他类101个,占14%。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相对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及大中城市。上海交大与美国密执安大学联合培养机械工程本科到博士各层次高级人才;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举办的MBA项目已在国外权威排行榜上进入世界百强之列。北京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近20所,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大、对外经贸大学等,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每次招生几乎都满载而归,供不应求。有的全由外教来京授课,教材、学生选拔、考试完全依照外方标准;有的是中外双方相互承认课程设置和学分标准,中外教师共同授课,学生可拿中外双文凭;有的是学生在北京高校先学习几年,再到国外高校学完余下的课程。

(二)管理、运作模式

现阶段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模式有两大类:一类是独立设置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另一类为非独立设置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般以二级学院形式和分项目合作形式存在,前者如青岛大学霍尔姆斯学院,后者如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的詹姆斯库克大学1+2+1交流项目等。在运作模式上又可分为外方为主型和我方为主型。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为外方为主实施运作的代表。该学院是郑州大学与美国西亚斯集团公司合作举办的二级学院,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实施美国堪萨斯州州立大学学士学位教育。浙江工业大学国际学院为我方为主型的代表。该国际学院是学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归口管理学校全部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在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并存,学历教育有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

(三)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指导。中外合作办学在日常管理、审批程序、政策督导诸方面缺乏清晰的上下贯通渠道。众多办学机构共同抱怨这样一个现实:上级教育主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调障碍,计划处——高教处——外事处——社管处——成教处——职教处——物价局…。或者因为不熟悉政策,或者因为职责不清,或者因为认识不足,各部门之间要么互相推委责任、要么互相争夺管理职权,使得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着既没有直接上级主管部门、又存在者众多上级主管部门的客观困境。

高学位层次的合作项目控制过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与国外的差距较大,而在这个层次上的合作教育审批困难,而且不是批办学资质,而是按届批项目,这样的结果是导致项目的短效性,不利于优势学科的巩固和发展。由于这个层面教育市场可观,许多国外教育机构采用种种优惠手段吸引留学生或开展网上课程,造成一种无序状态。

外国学历认定工作严重滞后。教育国际化已经加强了国际间人才培养的胶合关系,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一所学校,而我国只有在招生计划内发放的文凭才被国家所认可。中外合作办学在10多年的实践中始终面临者外方学历不被认可的尴尬局面。《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颁发的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应当与该教育机构在其所属国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相同,并在该国获得承认;中国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颁发的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的承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办理,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由于中国与一些国家学历学位互认工作正在进行中,即便我国目前同英国、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签署了学位互认协议,中外合作机构颁发的、体现了跨文化培养特色的2-3年的相当于高等专科层次的外国证书Diploma/Advanced Diploma,我国在政策上没有认可参照。

营利意识比较浓厚。部分国外合作方本身办学历史很短,甚至是在本国也是层次很低的学校,然而在我国却堂而皇之地登陆输出其教育产业。有些国内合作方也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夸大宣传、吸引生源,注重经济效益和赢利分成比例,对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顾及较少。还有的境外合作者本身是企业或教育集团公司而不是教育机构,对教育规律并不甚了解,凭着看好市场前景而涉足教育。这种利用我国政策空间、以营利为目的“卖文凭”的假合作行为并不少见,背离了教育的理念。

教学体系尚未形成。《条例》规定,国家鼓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引进国内急需、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的标准如何把握?目前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分布情况过于杂乱,低水平重复比较严重,学科门类、布局、结构不平衡,甚至还存在合作对象不对等问题。国外以学分制来实施和管理的教育手段无法照搬,把原本学分衡量标准硬性套进我们的教学体系中,不伦不类。有些专业课程国内已经处于领先还要去合作,只是为了披上洋装。教育部应该尽快出台能够突出中外合作办学优势的专业目录之类的纲目性文件,减少盲目性。或者,在实施高等教育的合作机构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宽进严出,取消入学考试分数限制,尽最大的限度发挥中西合璧的教育独特功效。

没有形成准确的办学定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尚处于盲目发展阶段,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调控。尤其在地域分布方面集中在了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及大中都市,无形中扩大了我国教育已经存在的区域性差距。因此,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国外机构到内陆和落后地区合作办学,用资金做杠杆平衡教育向浓度、广度发展,对合作项目的布局要进行宏观调控: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需要等特点,与不同的伙伴发展不同的合作项目。比如,山东地区可以增加韩国、日本的项目,东北、西北地区可以重点开发俄罗斯项目等等。

三 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建议

(一)政策调控,完善管理,转变观念

以市场导向为龙头制定政策、完善管理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是当务之急。笔者建议:抓紧制定操作性强的《条例》实施细则,引导中外合作办学向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水平的合作方向发展;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审批程序和年审制度;实行办学许可证制度;严格审核外国教育机构的办学资质;对中方合作者提供更加充分和及时的信息服务,定期在国家权威网站公布国外大学和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成果及其在本国内的排名榜;坚决打击“洋野鸡”大学扰乱我国教育市场的行为。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普及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和知识,树立好的办学典型并加以推介,正面扶持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成长。香港特区于1997年颁布了《非本地高等及专业课程管理条例》,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办学者只需依法办学、按照规定手续注册登记便可以开设其专业课程。该条例鼓励国外高校以各种授课形式和合作模式登陆香港,从而借助这种交流确保了香港的教育国际化水准,也满足了港民双语学习专业需求。鉴于我国大陆地区和香港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背景,我们在政策实施和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方面可以参考香港的一些做法。我们要注意转变观念,不要因为担心教育国际化会带来资本主义的文化渗透,冲击我国传统文化而消极抵制。我们要看到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抵挡不了的世界潮流。我们必须主动去迎接它,适应它,利用它,而不是游离其外。

(二)加强交流,形成特色,确立目标

以特色求发展应该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存策略。前文提到,中外合作办学在上海已经形成了规模、出现了类似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这样的品牌,但不能否认办学现在存在着大量的无序和低水平重复的现状。办学机构应该建立沟通交流渠道,放眼洞察、审时度势,根据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的特点和需要,知已知彼,以强补弱,扶持和鼓励具有专业和市场特色的合作项目的发展。

我们不仅要重视国内的交流学习,还应该去国外多参观、考察。由此联想到,国内大学常年成批接待国外合作意向机构来洽谈项目,我们只是感叹资金、签证、语言等问题的制约,出国难、出门也难,却没有发现我们学习、借鉴、交流的主观认识不足。由于我国开放政策的迟到,我们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已经落伍。马来西亚、新加坡甚至欧洲一些国家“双联”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们已经积累了成熟的跨国合作经验,输出方赚回了外汇、扩大本民族的政治影响,输入方在学得了先进和教育内容的同时,大幅度的提高了外语(特别是英语这种国际通用语言)的应用能力水平,带动了经济和教育的良性互动。积极学习、加强交流、互通有无,可以使我们在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发展的实践中少走弯路,迎头赶上。

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因而我们不能沿用国内传统的目标标准体系。我们可以有独特的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和管理过程。美国在90年代初就提出了采用“面貌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知识的世界级的水准。要通过国际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韩国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出努力提高学生国际化的意识,包括提高外国语言能力,增强“自主的世界公民意识,加深学生对各国多种多样的社会、文化知识的理解,制订系统的国际问题研究计划,加强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宗教等问题的研究,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相互理解。”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要培养世界通用的日本人”。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中提出:“只有做一个出色的国际人,才能做一个出色的日本人…”。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似乎可以概括为:培养具有国际观念、国际意识;熟练应用外语(特别英语的能力);具有国际沟通理解能力,尊重外国的风俗和信仰;具有一定的国际知识,了解外国文化和历史的国际化人才。

(三)突出重点,创新学科,双向发展

将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的精神贯穿到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学科建设上来。实现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必须有科学合理的、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外合作办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合作对象汇合出不同的专业特色,构建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我国高等学校在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上,比较重视专业性和系统性,重理论、轻实践,政治色彩比较浓厚。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就是要突出两方的综合优势,体现中西合璧,不能沿用或照搬教育部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目录,教育主管部门更不能用这个框架来制约其教学设计。比如,可以在基础课中加重外语课时的比重、增设国际常识和人文课程,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采用外语或双语教学,可以引进国外教材,引进合作方专家、学者、教师来华进行交流和讲学等等。

《条例》阐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对象是中国境内的国民。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中外合作办学经验的积累,走出国门、输出我国的优势教育产业指日可待。不久的将来,双向交流和培养应该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趋势。WTO的加入打开国门不仅仅是方便了“请进来”,同时也给我国学校走去也开了方便之门。国外有众多的华侨,他们非常希望子女能接受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的日益强盛使得国外不少人钟情于中华传统文化和汉语教育,应该看到我国教育输出的市场潜力是庞大的,外国求学者同样有学习异国文化和知识的需求,东亚韩国、日本的中文热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中国教育走出国门发展也是教育国际化双向发展时代的要求和必然,国家应该与时俱进制定鼓励性、支持性政策,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抓住机遇主动出击,走出去合作办学,为弘扬中华文化、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作出贡献。

标签:;  ;  ;  ;  ;  

中外合作办学的战略思考_中外合作办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