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如何保证地下连续墙工程的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全面掌控,并不断优化,消除相关的影响因素,保证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流程规范,质量达标,使地下连续墙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较强的支撑功能和防渗功能。
关键词:土建施工;地下连续墙;技术运用
1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应用优势
首先,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是基于机械化操作的基础上得以全部实现的,而施工机械化的有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减少工作人员工作负担,从而缩短工期。其次,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相对较小,对周边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学习与休息影响性小,适用于城市房屋工程施工建设中。此外,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可实现贴近施工,在具体建筑主体10cm处就可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加之,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适用性强,在砂砾层、硬岩层、软岩层以及冲击地层等地基上,均可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另外,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极高的刚度(可承受1.3m土压力)以及低透水性,在房屋建筑地基基坑施工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可实现逆作法施工以及防渗性施工中的广泛应用。
2 地下连续墙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2.1导墙修筑过程的施工要点
导墙的修筑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基础环节,也是连续墙施工的导引。首先就是要对导墙的修筑位置进行准确测量,修筑的材料和具体的尺寸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进行;其次是对施工基础地质条件的勘查。导墙底不能设置在松散的土层或地下水波动的位置,只有到强基础坚实,才能保证连续墙施工时的稳定性,所以地质勘查要准确,如需特殊处理,处理的方法要实际可行;第三是导墙的结构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浇注而成,通常情况下,导墙的厚度在100mm-200mm范围之内,墙面与纵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在10mm左右,内外导墙允许偏差在5mm左右,如果有特殊的要求,要进行及时的调整;第四是导墙要具有一定的荷载承受能力,否则在施工机械和其他荷载的作用下会受到损坏,通常情况下,导墙的深度是在1.3m—1.5m范围之内,墙顶高出地面的距离是在100mm—150mm范围之间。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导墙的实际承载面要大于连续墙与其的接触面,保证承载的稳定性;第五是在施工时导墙的高度要合理。保证对水的阻挡作用,消除地下道路积水的情况,导墙高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达到效果即可,避免材料浪费。
2.2泥浆制作和涂抹环节的技术要求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地下连续墙的抗震、防水、防潮、保温和较强的支撑性能,而泥浆护壁就是地下连续墙技术中保证其具有相关功能的重要部分。首先是泥浆的配合比设计和选材要科学合理。通常情况下,泥浆是由膨润土、水、化学处理剂和一些惰性物质组成,如果有特殊要求还要加入一些添加剂,增强泥浆的性能。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并进行泥浆配合比试验,只有满足使用要求才能进行施工;第二是泥浆的搅拌。泥浆搅拌之前要在搅拌机中注入清水,清水注入量大概在1/3左右,然后开始搅拌。搅拌的速度要合理,还要在搅拌的过程中不断加入膨润土、水和纯碱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搅拌要均匀且时间不低于3分钟,搅拌之后要进行泥浆静止处理,大概的时间是24小时左右,目的是保证膨胀效果;第三是泥浆的涂抹。泥浆的使用方法主要有静止式和循环式,涂抹之前要先进行墙面的清洗,保证墙面干净无杂物,然后进行泥浆涂抹,要保证涂抹厚度均匀,最后是进行涂抹面水平度的检测,保证涂抹质量。
2.3深槽挖掘环节的控制
深槽挖掘是影响连续墙整体外形的关键,所以在深槽挖掘时我们要严格控制,保证质量。首先是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图纸进行挖掘路线、深度、宽度等方面的确定,还有就是成槽机械的选择,主要有旋转切削多头钻、导板抓斗、冲击钻等。一般情况下,土质松软且深度在15m左右,要使用导板抓斗。土质密实度较好的砂砾土层,要使用多头钻。对于土质坚硬的岩层要使用冲击钻;第二是挖掘过程中要采用一期槽和二期槽相互交替的划分模式,具体成槽的方式也要针对性的确定,通常情况下,对于一期槽在挖掘时我们采用的是三抓成槽法,二期槽在挖掘时采用的是单爪成槽法,槽段的单元长度在6m—8m之间;第三是深槽挖掘后的处理。深槽挖掘之后要对槽底的平整度、深度、宽度、长度等进行检测,看是否符合标准,而且还要在成槽后静止4小时,保证槽内泥浆的比重不大于1.3;第四是对挖掘后的深槽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和保护,防止深槽侧壁坍塌。
2.4钢筋笼制造与安装施工
钢筋笼制造与安装是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此构成中,为保证钢筋笼的稳定性、安全性、牢固性,通常选用厚度为三毫米的钢板进行定位保护,同时利用斜向焊接施工工艺技术对钢筋笼主筋平面与钢筋笼吊点进行链接,用以加强刚性。此外,在进行钢筋笼入槽施工时,需严格把握并精准控制钢筋笼笼身与预埋件在接驳器上的位置。
2.5连续墙混凝土的浇筑环节
连续墙混凝土浇筑是整个工程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首先是混凝土的选材和配置要符合施工要求,这样才能满足墙体的承载能力;第二是混凝土的配制要满足设计要求,还要对其相关的性能进行试验验证,才能用于浇筑过程。比如说混凝土的骨料粒径要不大于40mm,扩散度要保证在300mm—400mm范围之内,坍落度要控制在180mm—250mm之内;第二是浇筑过程要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模式。由于连续墙施工处于地下,所以要使用精密的仪器来完成浇筑过程,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填充状态饱满。首灌深度要大于1m;第三是导管布置。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已有的浇灌平台进行导管布置,相邻导管间距离要在3米以内,导管与槽两端间距要控制在1.5米之内,每节导管长度控制在2m左右,与槽底间距范围控制在0.3m—0.5m之间,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工程实际来确定。
3 结论
总而言之,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已成为我国房屋建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房屋建筑稳定性、安全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明确掌握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具有应用,加强施工技术应用管理力度,促进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应用优势的有效发挥,用以提升我国房屋建筑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袁广平.房屋建筑中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民营科技,2016(04):180.
[2]刘欣.房屋建筑中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探讨[J].民营科技,2016(04):196.
论文作者:何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7
标签:地下论文; 泥浆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钢筋论文; 导管论文; 混凝土论文; 环节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