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献调研看我国近十年来的信息管理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看我论文,理论研究论文,信息管理论文,近十论文,文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论上的信息管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74年[1]。国内学术界对信息管理的研究则始于80年代。在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研究者专业背景多样化、研究队伍的稳定程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内积淀下来的有关信息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数量庞大、分散繁杂、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的特征。国内部分学者曾经从不同的切入点对信息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分析,如文献[2]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维普数据库统计分析了1989-1998年间的信息管理期刊论文,文献[3]对信息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定性分析,另有文献[4]从信息资源管理角度进行了相似的综述。这些研究论文在时间上比较早,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都比较单一。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近十年我国信息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我国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的定量描述
本文以《全国报刊索引》(1994-2004年第2期)为数据源,查阅了其“F27企业经济”、“G20信息与传播理论”、“G250图书馆学”、“G251图书馆管理”、“G302知识学”、“G35情报学、情报工作”等,收集到有关信息管理理论的期刊论文1965篇,并从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著者分布、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计量分析。
1.1年代分布
关于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的期刊论文在1994-2003年十年间的数量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管理理论相关期刊论文的年代分布图(单位:篇)
图1显示,相关论文数量基本呈现递增状态,1996年比前一年增长116%,1997年的增长率为35.19%,1998年的增长率为11.64%,1998年和1999年基本持平,2000年增长率高达60.98%,2001年又与2000年持平,2002年和2003年的增长率又达到了25.76%和23.8%,基本上是“增长—稳定—增长”的循环,充分说明了信息管理理论研究在数量方面的阶梯性特征。
1995年相关论文的数量之所以减少,原因如下:笔者在统计过程中发现1995年不少研究信息管理理论的学者转向研究另外一个实践性和技术性比较强的领域:信息高速公路。而且笔者运用另外一个统计工具“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了验证(2004年4月21日作此调查):1994年信息高速公路研究方面的期刊论文196篇,而1995年的相关论文突然增加到323篇,增长率高达64.8%,而到1996年则为246篇,下跌了23.84%,相应地,1996年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的量化趋势又回归到其增长规律中来。“清华同方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的验证也显示了同样的现象。这充分证明了信息管理的研究者尤其关心新事物的出现,在研究的整体表现上有较强的团队意识。
1.2 期刊分布
经统计,1965篇相关论文分布在475种学术期刊中,平均每种期刊刊登4.14篇。其中,刊登10篇论文以上的期刊有38种,刊载相关论文1238篇,占到总数的63%;刊登10篇以上论文的期刊如表1所示。
刊登10篇以上相关论文的期刊中,图书情报类期刊31种,其中包括图书情报类所有的17种核心期刊(2000年北大版);而475种所有期刊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期刊85种,占到总数的17.89%,这说明:一方面,图书情报档案领域已经成为信息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发表的重要阵地,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构成了信息管理研究队伍的重要部分;另一方面,其他领域的期刊占到82.11%,信息管理研究人员的专业背景的多样化,除图书情报领域外,涉及到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计算机技术、哲学、教育学等领域。
1.3 著者分布
表1 刊载10篇以上信息管理理论相关论文的期刊列表
排序 期刊
论文数量(篇)
1
情报杂志
140
2
情报科学
115
3
图书情报工作 111
4
情报理论与实践
80
5 情报资料工作 71
6
现代情报
70
7
中国图书馆学报
66
8
情报学报
46
9
图书情报知识
39
10
图书馆学研究
35
11
中国信息导报
34
12
图书与情报
32
13
图书馆建设
27
14
图书馆论坛
25
15
图书馆杂志
23
16
河南图书馆学刊 21
17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
18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7
1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
20
高校图书馆工作
16
21
图书馆
15
22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14
23
晋图学刊
14
24
科技进步与对策
14
25
四川图书馆学报
14
26
中国软科学 14
27
科研管理
14
28
研究与发展管理
14
29
情报探索
13
30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13
31
津图学刊
12
32
图书馆学刊
12
33
河北科技图苑 12
34
商业研究
12
35
图书情报论坛 12
36
科学管理研究
12
37
大学图书馆学报
11
38
江西图书馆学刊
10
本文统计范围内的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的期刊论文涉及作者1998名,人均不到1篇,最主要的原因是该领域的研究者比较重视合作,合著的文章598篇,合著率为30.43%。其中,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1637名,比率为81.93%;发表2篇的作者241名,比率为12.06%;发表3篇的作者62名,占到总人数的3.1%;发表4篇的作者20名,发表5篇的作者15名,6篇以上的作者如表2所示。
1.4 主题分布
根据笔者构建的信息管理理论框架,本文将信息管理理论的主题划分为10大类,具体的主题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统计显示,信息人文管理(即信息管理的人文层面)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最多,比率为23.41%,该主题包括信息社会理论研究、信息文化理论研究、信息政策、信息法律、信息伦理、信息素养教育等[5]。另外,信息资源管理相关论文也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比例为9.77%,尽管“‘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争论已趋于式微,不同领域的人们都在意会的基础上自由地使用‘信息管理’一词,而在多数时候他人也能理解”[6],但是毕竟在近几年内,不少学者在出版专著或教材时仍然各持己见,并未看到观点的完全统一,故单独列出。
表2 信息管理理论相关期刊论文的作者分布
篇数
作者
22篇 邱均平
13篇
谢阳群
12篇 霍国庆、马海群
11篇 党跃武
10篇 陈耀盛
9篇
周毅
8篇
段宇峰、付立宏、柯平、倪波、沙勇忠、杨文祥
7篇
盛小平
陈锐、陈文勇、丁蔚、高新让、马费成、
6篇
梅伯平、查先进、张福学、朱晓峰
注:发表论文篇数相同的作者按首字拼音顺序排列。
表3 信息管理理论期刊论文的主题分布
主题
篇数
主题
篇数
信息人文管理 460 企业信息管理理论
180
网络信息管理 354
图书馆知识管理 116
企业知识管理 238 信息管理基本研究
98
知识管理基本研究
224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85
信息资源管理
192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比较
18
2 我国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的定性描述
国内学术界有关信息管理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对系统化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信息管理的专著和教材方面,笔者通过查阅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书目数据库,得到信息管理的概论性专著和教材17部,信息资源管理概论性论著和教材20部,知识管理专著29部(国内学者翻译的著作不在统计范围内)。这些著作大都基本上构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共同点,即基本上从卢泰宏教授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架构——技术维、经济维和人文维切入,并有所发展。如文献[7]构建的信息管理理论体系是以信息管理的内核重构为出发点,以信息管理的技术层面——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的经济层面——信息产业管理和信息管理的人文层面——信息人文管理为核心,以信息管理在重点领域内的实施为目标;文献[8]则是以人类社会信息过程(信息的生存、传递、获取、加工、组织检索、利用等系列环节)为主线,同时以信息管理的技术层面——信息系统及技术方法和信息管理的社会机制(即人文层面)——信息政策法规与信息机构管理为支撑来形成其理论体系。
基于以上对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的宏观认识,笔者重点从信息管理的基本研究、信息人文管理、信息管理在一些领域的理论拓展入手对信息管理理论研究进行定性描述。
2.1 信息管理的基本研究概述
由于文献[9]已经在信息管理的含义、发展阶段、思想派别、内容范围、类型、管理手段等最基本的理论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归纳,本文关于信息管理的基本研究概述只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二是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2.1.1 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
文献[10]对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认为有三种观点:等同说(IM=IRM)、包含说(IM在内容上包括IRM)、阶段说(IRM是IM的一个发展阶段)。其实,阶段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包含关系,可以认为是时间序列上发生的纵向包含,而前面提到的包含说是从空间序列意义上的横向内容包含,故将阶段说并入包含说。等同说的国内代表学者是谢阳群[11]、柯平[12]等人。其中,文献[12]认为:“概念是约定俗成的,其内涵和外延取决于人们的约定”,“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共识,信息资源的价值已经不言而喻”。包含说的国内代表学者是卢泰宏[13]、许晶华[14]等。文献[14]中论述到:信息管理分为微观、次微观、中观、宏观层次,研究对象分别对应信息、信息资源、信息系统、信息结构。
笔者发现,导致两种观点分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逻辑基点不同。文献[15]中提到:信息分为本体论意义上的和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资源通常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从这个理解出发,等同说可以说是把信息管理定义在认识论层面上,包含说把信息定义在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层面上;其二,人类的战略倾向。包含说可以说是为了突出信息的资源战略价值,人为地强调区分信息与信息资源;等到信息的资源战略价值被充分认识到后,二者即可通用。
2.1.2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笔者搜集到的有关二者比较的期刊论文有18篇之多,占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强调把二者的联系放到首位,文献[16]、[17]以此为基点,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另外一种强调要重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以文献[18]、[19]为典型,认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不是简单的包含或延伸关系,只是对于信息管理具有启示作用,其他文献基本围绕这两种观点展开。
之所以形成如此针锋相对的观点分歧,最根本的原因是哲学基点的选择,即对于信息与知识二者关系的认识。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以及由其引申出的信息和知识概念出发,信息分为本体论意义上的信息和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本体论眼中的信息是关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信息;认识论眼中的信息包括有关人类主观精神世界的信息(包括认识论意义上的隐性知识)和有关客观意义上概念世界的信息(包括认识论上的显性知识)[20]。如果以认识论作为理解信息的出发点,那么显然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存在密切的、压倒区别的联系;反之,以本体论理解信息,二者的区别是首位的,是绝对不能跨越的。
2.2 信息人文管理的研究现状概述
信息人文管理是指信息管理的人文过程,研究以信息社会为大背景,信息文化论为核心,运用信息法律、信息政策、信息伦理、信息素养教育等手段来增加信息人的人文内涵,解决信息管理的技术层面与经济层面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也有学者较早从信息环境管理的视角研究与信息人文管理相同的内容[21][22]。信息人文管理发展成为信息管理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近几年的事,在文献[23]中体现得最为成熟和完整。信息人文管理的核心——信息文化论的研究最早由卢泰宏教授提出[24],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对其内涵外延等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索。
文献[25]依据文化的内涵外延构建了“作为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作为社会规范的信息文化——作为行为方式的信息文化——作为精神观念的信息文化”为主线的信息文化理论;文献[26]总结了国内学界对信息文化研究的进展,提出由物质形态子系统、精神观念子系统、制度规范子系统和行为方式子系统构成的信息文化系统,并赋予了各个子系统丰富的内涵;文献[27]探讨信息文化的内涵和作为信息文化主体的网络文化,进一步强化了信息管理中的文化意识。其他类似研究有:网络信息文化、网络世代文化、赛伯文化(网络空间文化)、信息技术文化、电子信息文化等。
2.3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在某些领域的理论拓展
信息管理理论研究不仅包括内涵外延等一些基础性问题的探讨,还包括其在一些相关重要领域的理论拓展。由于图书情报档案、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学者构成信息管理理论研究的主力军,故其在这些领域的理论拓展最具代表性。
2.3.1 企业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理论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理论对于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和贡献是突出的,具有开拓意义的。国内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丰富、成熟的成果。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论概论性专著或教材几乎都把企业信息管理理论作为各自理论体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识管理是从企业这个研究环境中产生[28],然后才引起其他领域学者的注意,更为甚者,国内企业管理界学者把知识管理等同于企业知识管理,所以国内关注知识管理的学者肯定会首先关注企业知识管理。
笔者在统计过程中发现,1999年之前国内关于企业界的信息管理理论研究基本集中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内容上,符合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说,即这部分研究基本为企业信息管理实践的技术管理阶段和资源管理阶段服务。最近几年出现的代表性专著是《企业战略信息管理》[29],这部著作发展了作者在文献[30]中的战略信息管理思想,提出了一个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信息体制(即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型,是信息(资源)管理思想在企业环境下的新拓展。
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不少研究者进行了综述。文献[31]从企业知识管理的定义和学派、知识的特性和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与内容、企业知识管理的策略与原则、企业知识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文献[32]描述了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定量特征和企业知识管理的案例;文献[33]总结了实施知识管理的客观必然性、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与信息管理的关系、知识资源、知识管理实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等研究进展并加以评述;文献[34]从企业知识管理含义、KM与IM比较等宏观研究、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等微观研究、知识创新和旅游企业知识管理等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2.3.2 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
国内图书情报学界最早对图书馆知识管理进行研究的文章是1998年一次地方学会召开的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后又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交流的文献[35]。总体上看,理论探讨多,应用研究少;内容雷同多,质量较高的论文少[36]。文献[36]最早对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进行了含义、特征、目标和内容、实现条件、实施策略和措施等方面的综述,形成了系统化认识。文献[37]认为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包括三个层面:管理的层面;组织的层面;个人的层面,文献[38]从以上三个层面上提出了图书馆提高知识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管理上的知识资源管理;组织上,通过资源共享与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构建新的图书馆文化;个人层面的用户服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在图书馆管理和组织层面上知识管理的创新作用方面,文献[39]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了图书馆的基本理论,包括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等;开创了包含事务模型、集成模型、专家模型和协作模型在内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完善了图书馆现有管理方法即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和集成管理等,创新了图书馆管理工作和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2.3.3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理论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依靠积累,积累源于档案”,“档案资源在知识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知识管理为档案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档案管理在历经着档案实体管理阶段,并且刚刚进入信息管理阶段之后,正在实现向知识管理阶段的跨越式发展[40]。档案、档案资源与知识以及知识管理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知识管理在档案管理中的理论拓展是必然的,而且是值得研究的领域之一。2001年11月召开的全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上,不少学者公布了对于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关系的研究成果[41][42]。另外,文献[43]是国内首部关于档案馆中应用知识管理理论的专著,内容包括知识理论问题研究、知识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档案馆知识管理基本特征与实践、知识共享、知识创新与知识服务等,具有开拓性意义。
2.3.4 网络信息管理理论
信息网络的诞生与发展使得信息以超海量与高度分散方式存在,为信息管理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课题——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国内学者尤其是图书情报领域的教育者和图书馆馆员对于该领域的关注从信息高速公路开始,其研究热情持续上升,把大量的图书情报学领域业已成熟的传统信息组织与管理方法应用到网络信息管理中来,而且发展了新的系统化网络信息管理理论,包括网络信息资源内涵外延、搜集、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服务等研究。《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服务》[44]、《网络信息资源管理》[45]、《网络信息组织:模式与评价》[46]等21部专著(国家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已经使得网络信息管理理论趋于成熟、完善。
收稿日期:200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