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关系分析_上合组织论文

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关系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亚论文,探析论文,上海论文,关系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12)03-0020-19

[修回日期:2012-02-17]

一 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伴随着苏联的解体,独立国家联合体(CIS,以下简称“独联体”)作为一个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是作为解决苏联解体后各国如何分割苏联遗产问题的“分家工具”而出现的,其主导国无疑是俄罗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以下简称“北约”)通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欧洲联盟(EU,以下简称“欧盟”)通过“对独联体国家的技术援助计划”而进入独联体地区。美国、中国、日本、土耳其和伊朗等国也以自己的方式涉足独联体事务。随着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受阻,在独联体框架内分化出来了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盟国家(Union State,以下简称“俄白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EEC)、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以下简称“集安组织”)和中亚合作组织(CACO)等次地区一体化组织。在独联体框架之外还有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以下简称“欧安组织”)、古阿姆集团(GUAM)、上海合作组织(SCO,以下简称“上合组织”)等地区组织。这样,在原苏联地区就出现了众多地区性国际组织角逐同一块地域的局面(具体参见表1)。

在这些众多的国际组织中,由于独联体一体化的整体形势停滞不前,所以独联体框架内的俄白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和集安组织等次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更让其成员国感兴趣。在独联体框架之外,上合组织稳步发展,其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引人关注。于是,欧亚经济共同体、集安组织和上合组织等众多地区性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

中国学者对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研究是分开进行的,有关上合组织的研究成果明显多于欧亚经济共同体。关于上合组织的研究成果从最初的对其成立的国际背景、发展历程、成员国概况、历史作用和国际影响所进行分析,渐渐地转向从理论角度分析其合作机制、主要合作领域、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上述研究从总体上看,其理论化程度比较低,描述性的成果居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和安全领域。中国关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少,研究仅涉及该组织经济一体化进程、成员国的经贸关系以及这种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只有极少数的中国学者注意到了上合组织与原苏联地区其他国际组织(如集安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等)之间的关系问题,并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研究。①

同样,独联体国家范围内的学者对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研究也是分开进行的,有关上合组织的研究成果同样明显多于欧亚经济共同体。他们对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这些文献中既有对两组织内部发展、存在问题和未来前景等问题进行的详细分析,也有对两组织之间关系进行探索性的研究,还有对两组织与其他组织关系的研究。目前,独联体国家不少学者已经针对在苏联地区众多地区性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这些组织如何与地区外组织发展关系的问题,提出了借鉴其他组织的发展经验为己所用等一系列建议。与中国学者不同的是,他们已经关注到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探讨了两组织发展经济伙伴关系、组成强大经济联盟的可能性等问题。独联体内有些学者认为,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功能并不是平行的,上合组织首先是一个地区性安全组织,其首要功能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其次才是开展经济合作;欧亚经济共同体则是一个地区性经济组织。上述两个组织的成员国虽然在构成上形成了部分重叠,但功能不同,各司其职,它们之间也不会展开竞争,而是一种互相协作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上合组织虽然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区域安全,但从长远来看,未来该组织的重心必将转向经济领域。其组织功能将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组织功能出现交叉,两组织间的竞争关系难以避免。

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国大部分重叠,两组织的关系就是中国、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三方关系。目前,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共同体正快速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也在进行经济合作。中国作为上合组织的主导国,在推动上合组织开展经济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中俄在推动两组织的经济合作方面都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这样一来,两组织的部分功能将重合。俄罗斯一直视中亚为自己的传统利益区,中国在中亚也有自己的战略利益,随着中国在中亚经济活动的扩大,这是否会导致中俄之间的竞争,从而导致上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之间的竞争,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总之,中国学者很少注意到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独联体学者更关注这两个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它们之间存在的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关注较少,没有对它们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竞争关系,还是合作关系?还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如果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那么它们是以竞争为主,还是以合作为主?

二 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竞争关系

所谓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竞争关系是指,由于它们的织成员国大部分重叠、地域大面积交叉于中亚以及两者的经济功能重合而造成的这两个组织在经济合作方面所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特定现象。也就是说,上述三个因素使两者的并存缺乏现实依据。

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竞争关系

成员国大部分重叠地域大面积交叉于中亚

经济功能重合

图1 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竞争关系示意图

(一)两组织的成员国大部分重叠

上合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的各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了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6月15日,六国元首举行了首次会晤,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4年1月,上合组织秘书处在北京正式成立。2004年上合组织启动了观察员机制。在上合组织第四次峰会上,蒙古国获得观察员地位。2005年7月,上合组织第五次峰会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和印度观察员地位。2009年6月,上合组织启动了对话伙伴机制,斯里兰卡和白俄罗斯获得对话伙伴国地位。此外,上合组织与联合国、东盟、独联体、集安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等国际和地区性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上合组织已经成为了一个在欧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地区性国际组织。

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前身是1996年3月29日成立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关税联盟;1999年2月塔吉克斯坦加入,变成了五国关税联盟。2000年10月10日,关税联盟的五国总统在阿斯塔纳签署《成立欧亚经济共同体声明》,将关税联盟改组为欧亚经济共同体。摩尔多瓦、乌克兰和亚美尼亚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2006年2月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加入欧亚经济共同体,2008年10月申请停止该组织成员国资格。2003年12月该组织获得了联合国大会“观察员”地位。欧亚经济共同体是欧亚大陆一个重要的地区性国际经济组织。

由此可见,有五个国家(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既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又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其重叠率在八成以上,只是上合组织里没有白俄罗斯,欧亚经济共同体里没有中国(见表2)。

(二)两组织的地域大面积交叉于中亚

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的大部分重叠造就了两个组织所处地域的大面积交叉。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大面积交叉于中亚,在中亚五国中,除土库曼斯坦外,其他成员既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又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极力维护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但其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有所削弱,中亚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权力真空状态。中亚地区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各种势力纷纷涉足:北约通过“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涉足中亚事务;欧盟通过“对独联体国家的技术援助计划”、“新邻国政策”和建立“东方伙伴关系”进入中亚;九一一事件后,美国通过直接在中亚驻军和实施“大中亚计划”,其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亚地区;中国通过成立上合组织加强了与中亚各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关系;日本通过“中亚+日本”对话机制与中亚地区建立了联系。此外,韩国、土耳其、伊朗等国也曾一度涉足中亚。

这种状态客观上已经造就了各种势力竞争中亚的局面,这对于俄罗斯这个昔日的霸主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俄罗斯对进入中亚地区的各种势力都十分敏感,都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只是抗拒的手法不同罢了。这当然也就包括了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竞争关系,同样这也隐含着两个地区组织背后的主导国——中国和俄罗斯的竞争关系。

(三)两组织的经济功能重合

成员国大部分重叠、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并不必然导致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竞争。北约与欧盟之间、集安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之间同样存在着成员国大部分重叠、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的现象,但这并没有导致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究其原因是它们的组织功能完全不同:北约和集安组织是具有联盟性质的地区性安全组织,而欧盟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则是地区性经济组织。

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在组织功能上是否存在重合呢?相关分析参见表3:

上合组织起源于中苏之间的边界谈判。苏联解体后,为了划分悬而未决的边界,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继续进行谈判,由此诞生了“上海五国”机制,通过该机制,中国与其他四国就在边境地区增加信任和裁减军备达成了协议。这属于传统安全的合作范畴。2001年6月15日上合组织正式成立后,它在安全领域的合作集中在打击“三股势力”、走私贩毒、跨国犯罪和非法移民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传统安全的合作领域逐渐淡出。随着上合组织的不断发展,该组织的功能不仅仅限于维护地区安全,各成员国之间还在经济、人文等领域开展了合作。如今上合组织已经成为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国际组织,安全、经济和人文合作是该组织的优先方向,在安全合作日趋稳定的情况下,经济合作功能将日趋突出。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专家古里努尔·加丽莫夫娜·拉赫马杜丽娜(Рахматулина Гулънур Галимовна)指出,虽然上合组织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区域安全,但从长远来看,未来该组织的重心必将转向经济领域。②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第九条规定:“将利用各成员国之间在经贸领域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广泛机遇,努力促进各成员国之间双边和多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合作的多元化。为此,将在组织框架内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谈判进程,制定长期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并签署有关文件。”《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第三条规定了组织的合作方向,除了安全领域外,第二大方向是“支持和鼓励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逐步实现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通。”从国际法意义上确定了组织的经济合作方向。2011年6月,在为纪念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而发布的《阿斯塔纳宣言》中,各国元首“主张进一步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地区经贸和投资合作,”并郑重指出,“在安全、经济和改善民生领域进行合作今后仍将是本组织的优先方向。”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Медведев Дмитрий Aнатолъевич)也表示,上合组织成员国须在2011年年底制定出旨在进一步落实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加强成员国在重大区域项目上开展合作的“路线图”。③

上合组织经贸合作的文件以及在经济领域开展合作的努力表明,上合组织是以地区安全合作为主的多功能地区性国际组织,鼓励和促进经济合作是该组织的功能之一。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共识是,广泛和深入的多边经济合作是这一国际组织存在和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经济基础。多边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区域内的社会稳定。④正如俄罗斯学者维塔利·谢尔盖耶维奇·弗罗连科夫(Фроленков,Виталий.Сергеевич)指出的那样,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经济合作在组织框架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并作为议题在所有重要峰会和论坛中进行讨论。当前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已经成为组织的优先发展领域。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集体经济合作模式已经形成,在可预见的未来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⑤

欧亚经济共同体源于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四国在1996年为促进相互经济合作而创建的关税同盟,成立之初就是为实现各成员国的经济一体化,其宗旨是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而建立统一经济空间,最后由统一经济空间发展成为欧亚经济联盟,从而为建立欧亚联盟打下基础。主要任务包括实现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及建立统一关税和非关税调解体系;制定商品和服务贸易市场相互准入原则;建立统一的外汇调解和外汇监管机制;建立共同的交通服务市场和统一的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共同的能源市场;为相互投资建立平等条件;为企业建立平等的生产经营条件;各国法律制度的协调统一;为共同体成员国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和医疗服务等。⑥可见,欧亚经济共同体只是一个单纯的地区经济组织。

综上所述,在经贸合作领域,欧亚经济共同体发展经济一体化与上合组织促进成员国间多边经贸合作是两个平行的过程,这两个组织的经济功能是重合的。

2006年5月8日,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这本身就说明这两个组织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竞争的局面,签署备忘录就是协调相关问题。2007年3月21日,俄罗斯外长谢尔盖·维克多罗维奇·拉夫罗夫(Лавров Сергей Викторович)在接受国家杜马询问时表示,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功能不应该相互重叠,应该是互补关系,进行相互协调并开展互利经济合作。⑦这说明俄罗斯高层已经注意到了这两个组织功能的重叠问题,并认为这将导致竞争关系的出现。

总之,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竞争关系取决于它们成员国大部分的重叠、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以及经济功能重合这三个因素。成员国大部分重叠和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只是存在成员国大部分重叠和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但经济功能不重合,这两个组织必将相安无事;如果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存在经济功能重合,但不存在成员国大部分重叠和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它们必将各自发展;如果成员国大部分重叠、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和经济功能重合同时存在,共同发挥作用,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必然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因此,成员国大部分重叠、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和经济功能重合三者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只有当三者同时存在,共同作用时,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才会存在。这三个因素还是一种递进关系,成员国大部分重叠是这两个组织竞争关系的前提条件;在中亚地区大面积交叉使这两个组织竞争关系成为可能,因为中亚地区本身就是各种势力竞争的博弈场;经济功能重合则使它们的竞争关系有可能变成现实,也就是说,经济功能重合对这两个组织竞争关系的出现起了决定性作用。

三 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关系

由于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在未来的时间段来说,这两个组织要么是一个壮大另一个被边缘化或自生自灭,要么是一个吞并另一个,要么是合并组建新的组织。从目前形势来看,中俄两国都极力避免出现第一、第二种情况,因为无论在这两个组织中,谁壮大而谁被边缘化抑或是谁吞并谁,这对另外一个被吞并的组织主导国来说都是一种信誉的损坏。如果要出现第三种情况,它们在可能出现的竞争领域进行磋商与协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所谓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关系,是特指这两个组织为避免出现竞争局面,在经济领域所进行的对话、磋商和协作的过程。

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都是开放性组织,都主张积极发展与其他组织的关系。这两个组织成立以来,成员国的最高领导人、各国政府的高官和各自的秘书长都多次表达了这两个组织进行合作的意愿。经过多次的磋商,2006年5月8日,两组织在北京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两组织合作关系的正式启动。

根据备忘录,双方商定就共同感兴趣的领域,首先是在贸易、能源和交通等经济合作领域交换信息和举行磋商。就贸易、能源、环保、交通、包括建设欧亚交通走廊、信息通讯、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流动便利化、促进和保护投资、旅游等领域交换信息;就教育、卫生、体育、就业、劳动力流动、科学、文化等其他领域开展合作。在签字仪式上,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高度评价了这两个组织之间举行的会谈。他说,会谈具有特殊意义,因为欧亚经济共同体在国际社会中有重要影响,在推进地区一体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欧亚经济共同体面临的经济任务在很大程度上与上海合作组织有着相似之处,尤其是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五个成员国同时也是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成员国。⑧欧亚经济共同体秘书长格里高利·拉波塔(Гриroрий Aлексеевич Рапoта)则提到了在交通、能源领域的具体合作项目,例如尚处于论证与评估阶段的从中国经欧亚经济共同体国家到欧洲的集装箱运输交通走廊项目;上海合作组织在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设水力发电站项目,希望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在完善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系统方面进行合作。⑨在会谈期间,双方就这两个组织合作的主要方向、根据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共同任务开展互利合作的可行性等问题交换了看法,商定在能源、交通、通信领域实施一系列具体项目,为此将继续保持联系。之后,上述这两个组织展开了一系列的对话、磋商等合作(详细情况见表4)。

那么,为什么存在某种程度竞争关系的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之间却开展了合作呢?

图2 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关系示意图

(一)两组织主导国的合作关系

近十年来,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欧亚经济共同体其他成员国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在增强。俄白哈关税同盟与统一经济空间的正式运行,既是对俄罗斯崛起的确认,也是对其经济一体化核心国地位的认可。

在上合组织中,中俄两国是最有影响力的主导国。中国主张,经济合作是上合组织存在和有效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力促上合组织成员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也就是说,中国实际上主导着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合作。

从各主要成员国在这两个组织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份额来看,根据表5中的统计数据,在2000-2008年的9年里,在上合组织成员国中,中国占上合成员国GDP总量的平均比重约为75%,俄罗斯约占23%,哈萨克斯坦与余下的国家约占2%;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中,俄罗斯GDP的总量占到约88%,哈萨克斯坦约占7%,其他国家约占5%。因此,在上合组织成员国中,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中;俄罗斯占据主导地位。

由此可见,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都是“大国+小国”的权力结构,两个组织的主导国,实质上是两个。这样就使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关系大大简化,只要中俄两国能够合作,两个组织就能够合作;如果中俄两国不能合作,两个组织的合作便无从谈起。换句话说,上合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之间能否合作将取决于中俄两个大国能否合作。

上合组织建立的本身就说明了中俄在中亚地区已经达成了战略妥协,也标志着中国成功进入了中亚地区,这本身也成了中俄良好合作关系的有力证明。

冷战后中俄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领域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两国作为对方最大的主要邻国,拥有大约4300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保持边界的稳定对两国国内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在两国相邻的中亚地区和东北亚地区,两国都希望这两个地区稳定和平,为国内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在中亚地区打击“三股势力”,在东北亚地区解决朝核问题;在全球层次,由于两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大,都希望寻找合作的伙伴,增加外交的回旋余地,共同抵制国际霸权势力,两国对多数国际问题拥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立场。这决定了中俄两国在冷战结束后以合作为主的双边关系。(11)由于中俄两国存在着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决定了由两国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必然的合作关系。

(二)美国在中亚地区对中俄构成的压力

冷战后中俄关系得以迅速发展是内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国之间的利益基础是中俄关系发展的内部因素,大国力量对比的失衡则是中俄关系发展的外部因素。

进入21世纪后,九一一事件使美国在历史上首次跻身中亚,中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对早已跻身中亚并实现战略妥协的中俄两国构成了共同的战略压力。(12)美国在中亚的存在大大刺激了俄罗斯地缘政治的神经,进一步强化了中俄两国的合作意愿。换句话说,在美国的刺激下,中俄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合作关系,在21世纪的中亚地区得以保持和延续。中俄在中亚地区的合作更是冷战后两国合作关系在的一个缩影。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盘踞在阿富汗的塔利班势力,分别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建立了军事基地,其军事力量历史上首次跻身中亚。有学者认为,美国在中亚排挤了俄罗斯和中国,“成为这一地区事实上的保卫者和担保人”。中亚的大国天平开始向美国倾斜。(13)对俄罗斯来说,中亚地区是其传统的势力范围,对中国来说,中亚地区是其战略大后方,对美国来说,中亚地区不仅地理上相距遥远,而且与该地区也没有深远的历史和战略联系。

美国在反恐的名义下,将军事力量推进到中亚,这对俄罗斯来说就是闯进了它的传统的势力范围,打破了俄罗斯是唯一有权在中亚部署军事力量的观念,也打破了俄罗斯是唯一在中亚保持军事存在的现实,这是美国对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的一次重大突破,是俄罗斯地缘政治形态的一次重大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

美国将军事力量推进到中亚,对中国来说,美国军事力量出现在了自己的战略后方,并达到了最接近中国边界的地区,从而对中国在中亚的存在态势产生了现实影响。九一一事件降低了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安全保障中的作用,抑制了中国在中亚的发展势头,使中国在中亚的战略态势发生了不利的改变。有学者认为:“中国在九一一事件前是地区权力的代理人,现在它发现自己被边缘化和被取代,实际上处于孤立状态。它只能考虑扮演并不令人羡慕的二等角色……不管中国从美国的军事行动中获得多少好处——毫无疑问,中国是反塔利班行动和继而对它的维吾尔武装分子的打击的受益者——美国在中亚的优势对于谋求亚洲超级大国地位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挫折。”(14)

美国在反恐的名义下将军事力量推进到中亚,对中亚国家也产生了现实影响。中亚国家增加了一个安全选择和依靠,在不同程度上转向美国,使得中亚地区国家对集安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向心力减弱。在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不但没有从中亚地区撤军,反而打算使中亚军事基地长期化,从而使中俄两国将长期面临美国的战略压力。同时,美国趁中亚国家换届选举的时机,借助在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和乌克兰“郁金香革命”的余威,从2004年开始在中亚地区大肆策动所谓的“颜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先后出现了街头暴力等流血事件,造成了中亚国家政局的持续动荡,从而影响了中亚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俄罗斯都不希望美国在中亚地区保持长期军事存在,更不希望中亚地区长期处于动荡和不稳定的状态。2005年7月5日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宣言》指出,“为开展反恐行动,上海合作组织一些成员国向联盟各国提供了地面基础设施以临时部署军队,还提供了地面及空中军事运输通道。鉴于阿富汗反恐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已经告一段落,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认为,反恐联盟有关各方有必要确定临时使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上述基础设施及在这些国家驻军的最后期限。”(15)2005年7月底,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要求美国撤出在其境内的汉阿巴德空军基地的飞机、人员和设备。最终,美国从乌兹别克斯坦军事基地撤离了相关军事人员和设施。

美国则提出了“大中亚”计划(16)作为应对。该计划设想以阿富汗为中心,使之形成一个“民主和繁荣”的国家,并成为连接中亚与南亚的“桥梁”和“纽带”,以推动“大中亚”地区的民主化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将中亚与南亚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新的地区组合,全面开展合作,目的是促使中亚国家实行“南向选择”,使中亚国家的对外战略重心从与中俄两国的合作转向与美国和南亚国家的合作,特别是把中亚的丰富能源用来满足南亚国家。美国为避免自己在中亚地区遭到孤立,被边缘化,于是想方设法贬低上海合作组织,离间该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不仅企图将中亚国家从独联体中分离出来,还企图以此肢解上合组织,拉远中亚国家同中俄两国的联系。总之,美国实施“大中亚”计划的目的,是要削弱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使中亚国家倒向美国,以便建立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板块。

因此,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及“大中亚”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中俄的合作意愿,从而为中俄两国主导下的上海合作组织与集安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确立的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三)两组织面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

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自成立之日起,都把实现经济一体化作为各自的发展目标。上合组织各成员国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合作,将其与安全合作视为推动该组织发展的两个重要轮子,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每年一度的国家元首和政府总理会晤的主要议题。上合组织成立10年来,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立了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经贸部长会议、交通部长会议、科技部长会议、农业部长会议以及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建立了高官委员会和专业工作组等经济合作的运作机制,设立了专门分管经贸合作的副秘书长一职。(17)为了解决民间参与不足和融资困难的问题,上海合作组织于2005年10月成立了银行联合体,2006年4月了成立了实业家委员会,2007年8月签署了银行联合体与实业家委员会合作协定,2006年5月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举行了首届“上海合作组织论坛”。此外,它还签署或批准了一系列有关经济合作的文件,2001年9月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政府间备忘录》,规定了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途径以及合作的重点领域。这是上海合作组织通过的有关经济合作的最早文件。2003年9月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规定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任务、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实施保障机制,明确提出争取到2020年实现商品、服务、技术和资金的自由流通,这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为了具体落实《多边经贸合作纲要》,2004年9月签署了《〈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该计划涵盖了11个重要领域的合作,共涉及127个具体项目。总之,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框架、组织机制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规模和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环境逐渐改善,在贸易、投资、能源、交通、通信、化工、农业等各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这些合作,中亚国家的基础设施、通讯条件、能源和矿产开发以及农业、畜牧业和高科技领域的产业获得了发展,一些国家的优势产业甚至跻身国际市场。例如,中哈石油管道、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中俄油气管道先后投入运营,为各国间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欧亚经济共同体最主要的任务是实现独联体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该组织成立初期就制定了实现经济一体化的路线图,即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的第一步是首先建立关税同盟,即同盟国间免除关税,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税率。第二步是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经济空间,即成员国之间实行协商一致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三步是建立欧亚经济联盟,即在统一经济空间的基础上实行统一货币。第四步是建立欧亚联盟,即经济、政治和外交全面一体化,这是该组织的最终目标。

近年来,欧亚经济共同体加快了一体化步伐,取得了不少成就。成员国制订了建立共同能源市场、开发统一运输空间、有效利用中亚水资源等专项计划,加强了在和平利用核能、推广现代科技、开展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合作。2008年签署了《关于调节和监管欧亚经济共同体资本流动协定》和《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货币政策基本原则协定》,为成员国在金融领域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2009年通过了成立欧亚经济共同体高科技中心的构想,为成员国在高新技术产品方面开展合作创造更大的合作空间。在俄罗斯推动下,2009年,欧亚经济共同体建立了规模为100亿美元的反危机基金,其中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分别出资75亿美元和10亿美元,其余成员国出资15亿美元。该基金用于抵御各成员国面临的经济和金融危机。2009年11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签署了关于建立关税同盟的一揽子文件,标志着三国关税同盟正式成立。2010年7月,上述三国签署的《海关法典》生效,标志着三国关税同盟正式运行,这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经济一体化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建立统一经济空间的必经之路,为未来全体成员国组成全员关税同盟并过渡到欧亚经济联盟打下基础。俄白哈关税同盟运行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加入三国关税同盟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两国一旦加入,这将意味着独联体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与独联体框架内的其他次区域组织(如俄白联盟、四国统一经济空间、古阿姆集团)的停滞不前形成了鲜明对比,欧亚经济共同体已成为独联体中发展势头最好的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中国驻白俄罗斯前任大使吴虹滨曾指出,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两者在经济领域开展了积极合作,因为经济已经成为维护地区安全的基础。(18)上合组织前任秘书长博拉特·卡博德尔赫米托维奇·努尔加利耶夫(Нургалиев Болат Кабдылхамитович)2008年在接受《俄罗斯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部分重叠,但这绝不妨碍两组织的工作。他认为,这两个组织已经签署了相互谅解备忘录,并且在一些合作项目开展了积极合作。虽然部分成员国在一些多边合作项目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两个组织会就相关问题达成一致。(19)

从这两个组织选择的合作领域来看,这些合作内容都是各自推行一体化的重要领域,存在着极大的重合性,这充分说明它们是为避免在相关重合领域展开竞争才进行了合作。

如果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各自推行各自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两者必然在经济合作领域产生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这两个组织重合的成员就会游走于两者之间,或是有所取舍,或是两边“通吃”,以追求其利益的最大化。它们同时参加两个组织的工作,当其中的一个组织发挥作用时,就会对另一个组织的经济职能产生影响。这样一来,这两个组织就存在相互排斥的可能性。如果一个组织的区域一体化取得进展,走在另一个组织的前面,那么另一个组织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就会停滞不前,难以取得成效。

目前,欧亚经济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明显走在了上合组织的前面。上合组织在十年前就提出了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目标,如今上合组织内的多边合作明显滞后于双边合作,多边合作项目明显少于双边合作项目,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与其确定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十年间上合组织的区域一体化之所以成果不够显著,与上述情况的存在有着很大的关系。更严峻的是,随着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关税同盟的正式运行,三国将实行统一的对外关税,并且将以更高的俄关税税率为基础来统一对外关税税率。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既是关税同盟成员国,也是上合组织成员国,白俄罗斯在2009年也成为上合组织的对话伙伴国。因此,从长远来看,关税同盟将对上合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的商品进入该地区市场将遭遇更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20)上合组织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被边缘化,前景面临挑战。

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展开合作,将会从制度上杜绝这两个组织的重合成员在两者之间的摇摆性,集中精力推进共同的一体化进程,从而同时推动各自区域一体化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深化组织合作,甚至为组织的重组奠定基础。因此,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开展合作符合各方的利益。只是由于这两个组织开展合作的时间还不长,许多项目尚在磋商、论证或实施的过程中,最终成果还没有充分显现罢了。

总之,上合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之间开展合作是由这两个组织主导国的合作关系、美国在中亚地区对中俄构成的压力和它们面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三个因素不是一种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的。其中,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对这两个组织的合作关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只要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不变,两者的合作关系就不会改变;反过来,如果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两者的合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从谈起;美国在中亚地区对中俄构成的压力则进一步强化了中俄的合作关系;这两个组织面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则为它们的合作找到了内容与渠道。

四 结论

在苏联原有地区众多的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从组织功能来看,基本可以分为地区性经济组织和地区性安全组织两类;从主导国来看,大多数是由俄罗斯主导,从组织成员来看,不少组织的成员都相互重叠。这些地区性国际组织,由于组织功能相似、主导国相同和组织成员重叠,难免会出现各个组织间的分分合合,这些组织的命运要么一个壮大另一个被边缘化或自生自灭,如俄、白、哈、乌四国统一经济空间的命运;要么就是一个组织吞并另一个组织,如2005年10月欧亚经济共同体吞并中亚合作组织;要么是合并组建新的组织,如2008年6月4日独联体国家首脑圣彼得堡非正式峰会期间,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伊斯兰·阿卜杜加尼耶维奇·卡里莫夫(Каримов Ислам Абцуганиевич)向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建议,将欧亚经济共同体与集安组织合并。而要实现组织之间的合并,首先开展组织之间的合作为未来的合并奠定基础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21)

在成员国大部分重叠、所处地域大面积交叉和组织功能局部重合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但这两个组织之间没有展开竞争,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合作意愿,启动了合作进程。也就是说,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但由于两组织主导国的合作关系、美国在中亚地区对中俄构成的压力和这两个组织面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任务,目前这两者的关系是合作大于竞争。

当然,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展开合作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这两个组织间的竞争因素,因为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加强合作而非开展竞争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两组织的主导国——中俄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这两个组织开展合作的重要保障和先决条件,中俄关系发展得顺利与否,对两者间的关系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中俄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中俄两国之间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蒙上一层阴影。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著名亚太问题专家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米赫耶夫(Михеев Васи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就指出,由于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越来越积极地想要在世界和地区政治与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以及中国外交和中国资本在世界,包括在中亚的活跃表现,俄罗斯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适应正在迅速全球化的中国。(22)因此,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加以及中俄差距进一步拉大,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两国综合力量的失衡,从而出现可能的紧张关系,不排除俄会调整对这两个组织的态度。因此,新形势下两者间的合作关系将面临挑战。如果中俄能够及时得当地处理好两国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继续保持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将来不排除两组织合并以重组新的强大国际组织的可能性。(23)如果处理不当,这两个组织的合作关系将有可能破裂,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将凸显。因此,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跟踪研究的现实问题。

感谢《世界经济与政治》匿名评审专家提出的宝贵修改建议,文中错漏之处由作者负责。

①参见王树春、朱震:《上海合作组织与集安组织为何合作大于竞争?》,载《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第2期,第90-116页;岳颂东:《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上海合作组织》,http://www.studa.net/jingji/081002/09235646-2.html.

②Рахматулина Г.Г.,З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интеградия в рамках ЕврАзЗС и ШОС-важнейший приоритет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а,Monday,June 18,2007 r,http://www.analitika.org/article.php?story=20070614110313828.

③Владимир Кузъмин,Шоссе длиною в десять лет,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ма 16.06.2011.

④李福川:《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第7期,第1-9页。

⑤Фроленков В.С.,Коллективно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стран-членов ШОС:началъный этап становления,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мока,No.2,2007 г,рр.84-96.

⑥《欧亚经济共同体在地区合作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参见中国驻吉尔吉斯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官网,http://kg.mofcom.gov.cn/aarticle/ztdy/200805/20080505538237.html.

⑦Лавров С.В.,ЕврAзЭС,ОДКБ u ШОС не доπжны ублuровамь друг друга,http://www.rosbalt.ru/2007/03/21/290469.

⑧《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签署备谅解备忘录》,http://www.gov.cn/zwjw/2006-05/08/content_275430.htm.

⑨ШОС и ЕврAзЭС дoгoвoрилисъ о сo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в сфере экономики,10 мая 2006,http://news.zakon.kz/71789-shos-i-evrazjes-dogovorilis-о.html.

⑩Жукoв С.В.,рeзникова О.Б.,Централъная Aзия и Китай: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взаимoдействие в услoвиях глобал-иэации,Мoсква:ИМЭМО РAН,2009 г.С.136.笔者在此要做一下特别说明,本文援引的原文数据就是如此,其中数据为0的国家并不表示该国不占比列,只是其所占比例太小,做了忽略不计的处理。

(11)详细论述见王树春:《冷战后的中俄关系》,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79-238页。

(12)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形成了战略平衡,相互承认对方在中亚的利益并进行战略合作,西方则普遍将此事件看做是中俄试图阻挡美国和北约进入中亚地区的一种对应策略。

(13)转引自赵华胜:《中俄美在中亚能否合作?》,载《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2期,第94-107页。

(14)转引自赵华胜:《中俄美在中亚能否合作?》,载《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2期,第94-107页。

(15)《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全文)》(2005年7月5日阿斯塔纳),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05/content_3179786.htm.

(16)2005年夏,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亚与高加索研究所”所长弗雷德里克·斯塔尔(S.Frederick Starr)在美国《外交》杂志第4期发表题为《美国与大中亚:发展与和平伙伴关系》文章,文中提出了“大中亚”计划的设想。具体参见S.Frederick Starr, "A Partnership for Central Asia", Foreign Affairs,Vol.84, No.4,2005.

(17)Примбетoв С.Д.,ЕврAзЭС и Китай:Проблемы экoнoмическoгo сo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октябръ 2006,http://www.analitika.org/article.php?story=20061016001335243.

(18)ЕврАзЭС и ШОС-не конкуренты,http://vesti.uz/bandas//article/9765.

(19)Без ненужного форсирования,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 03.03.2008.

(20)李福川:《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第7期,第1-9页。

(21)《乌兹别克建议将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合并》,参见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官网,http://uz.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0806/20080605600021.html.

(22)俞立中:《大夏讲坛丛书2:全球化时代》,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

(23)У ЕврАзЭС и ШОС есть шансы,чтобы превратит-ься в эффективны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блоки-эксперты,http://www.12.uz/ru/news/show/comments/1964/.

标签:;  ;  ;  ;  ;  ;  ;  ;  

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共同体关系分析_上合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