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图书馆学综合发展实例_图书馆论文

现代图书馆学综合发展实例_图书馆论文

现代图书馆学综合发展的范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范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结合,而以综合为主,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科学发展的综合趋势使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面学科大量涌现。信息经济学对图书馆学的渗透正在促进图书馆学的发展。本文拟加以探讨,并兼及图书馆学改名之议。

1 图书馆学“会见”信息经济学

1887年杜威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立了图书馆管理学院,传授以图书馆工作经验为主的“图书馆学”。1928年美国成立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院,在30—50年代所进行的开拓性研究活动中,使图书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本身的进步,以及不断吸取现代社会科学的营养, 图书馆学研究也得到进展。 我国的图书馆学是从30年代引进西方图书馆学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49年进入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新的历史时期,初步形成中国当代图书馆学理论体系。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国外形形色色的新思潮的涌入,使研究图书馆活动及图书馆事业规律的科学,或者说以研究图书馆信息交流现象中矛盾运动为对象的图书馆学,面临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除了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这个引起信息服务领域发生一系列深刻变革的世界性问题外,在我国图书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图书馆的有偿服务和经济效益,它包含有:图书馆经费不足与知识爆炸的矛盾,有偿服务的兴起与图书馆特点的矛盾。1996年国际图联大会在我国召开,提出“变革的挑战:图书馆与经济发展”的主题,表明包括高校图书馆都要面向企业、社会开展信息服务。……而正在这个时候,图书馆学“会见”了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是60年代适应社会经济信息化而发展起来的。1979年召开的信息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确立。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和信息学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性经济学科。从它的发展前景看,它将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经济学,并引起传统经济学的变革。我国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80年代,在短期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版了各种版本的信息经济学专著,学术研究的气氛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实践活动相映成辉。信息经济学是注重研究信息的经济价值、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的经济效益的科学,是讲有偿服务、经济效益的,它为图书馆开展有偿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起推动的作用。两门学科的“会见”使它们在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科学道路上前进。

2 信息经济学对图书馆学的影响和渗透

面对图书馆工作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图书馆学者开展了新的科学研究。信息经济学对图书馆学的影响和渗透,使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深化,研究的对象扩大,促进了图书馆学的发展。

2.1 有偿服务研究的深化

从图书馆学中探讨的有偿服务问题看,是存在着两类不同的有偿服务:一类是“创收”性质的服务,如出租图书馆馆舍门面,变图书馆为“租书馆”等等,不论是权宜之计,还是单位的行为,都是得不到科学的解释的。这类有偿服务背离了图书馆的宗旨,也理所当然地受到同行们的批评,它是离开了图书馆本身的业务建设而外加到图书馆身上的,不是面对信息时代,不是面对发展图书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这一伟大宗旨的。另一类是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的有偿服务,它是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相适应的。现代各类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管理上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三种模式,即无偿服务的“馆藏模式”,以市场化的有偿服务为主的“商业模式”和有偿与无偿服务结合,而以后者为主的“服务模式”。它们的共同点是以馆藏为基础,服务为中心。按马克思的观点,服务完全具有商品属性。而信息服务作为一种智力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级服务形式,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更大,因此,完全有理由通过服务收取报酬。有偿信息服务=有偿信息+有偿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性的资产本身将贬值,知识的处理和服务将增值,而信息的有偿服务则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它将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经济学的影响和渗透为图书馆有偿服务探讨提供了理论依据。

信息经济学还认为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是信息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而图书馆学的探讨则是结合图书馆工作的实际的。如有人认为三类信息应区别对待:对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信息(商贸、投资、金融、企业经济、娱乐等),可体现“经济效益”原则,开展有偿服务;对公益性信息(气象、自然资源、人口等)关系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应体现“社会效益”原则,开展无偿服务;第三类是保密性信息,绝对不能从事商业开发。又如学校图书馆是在做好为本校师生免费服务的前提下,向社会、企业提供有偿服务。

2.2 图书馆工作基本原则的增补

图书馆学中提出的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原则,如:读者第一,以服务工作为中心,为利用而藏书等等,都是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但在新形势下就不够用了,需要增补。首先,图书馆的基本矛盾已从“借阅需求与文献提供”发展到“读者用户的信息、文献需求与信息处理、信息服务、文献提供”的矛盾。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既然有为有偿服务付酬的用户,那么读者第一就应扩大为读者和用户,以服务工作为中心中就应包括有偿服务。其次,在有偿服务得到肯定的条件下,应提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还应根据各类不同图书馆及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差异,制定“因馆制宜”的贯彻原则。第三,根据国际图联提出的主题“变革的挑战:图书馆与经济发展”应提出图书馆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图书馆工作除了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外,应突出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是符合图书馆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的。

2.3 图书馆学概念的更新和引进

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已进入图书馆学的理论之中。因此,按信息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理解图书馆的某些文献信息资源的生产、交换、提供的过程是完全可能和必要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促进图书馆学中某些概念的更新和引进信息经济学的某些概念。如“文献”已超越了原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的范围,包括传统的印刷型出版物和非印刷型的现代出版物(如磁带、光盘等),而且文献还可以上网络;又如为了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象信息商品、信息商品价格、信息营销、信息市场……等信息经济学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要引进图书馆学中。引进新概念是为了借鉴,以便结合图书馆工作的实际加以研究。

2.4 图书馆经济学的形成

在数年前有的图书馆学著作中已将图书馆经济学列为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这未免有些言之过早。从大图书馆学(或称图书馆科学)看,有图书目录学、图书分类学、文献学……等分支学科。图书馆学与经济学之间的渗透会形成图书馆经济学,但从科学发展的现状看,它应该是图书馆学与信息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只有在信息经济学兴起以后,并在对图书馆学渗透影响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才能在两学科中分化并综合成一门新学科,这是有一个过程的。

以上所述只是几个方面,信息经济学的内容丰富,对研究领域宽广的图书馆学的影响远不止此。应该指出的是,信息经济学的渗透影响使图书馆学的研究开阔了视野,调整了思路,但并未消除图书馆学所研究的图书馆现象的特殊矛盾性。图书馆学突出了文献类型信息的研究和管理是其它科学所不能代替的,即使那些对图书馆形成挑战的社会信息管理和咨询机构,其主要信息来源也是离不开图书馆的。图书馆学研究既不能丢弃核心内容,也不能固步自封。

3 综合发展的图书馆学何必改名

近年来,图书馆工作面临种种新情况新问题,也产生许多新经验,这是对图书馆学研究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可是有的学者却认为图书馆学的名称已不足以反映现实,需要改名以摆脱困境。他们提出情报学、信息管理学、信息学、文献信息学、文献资源学、文献管理学等名称,众说纷纭,余波荡漾。其实,从图书馆学的综合发展趋势看,改名是不必要,也是不合适的。

从信息经济学对图书馆学的渗透和影响中,我们不但可看到图书馆学吸取了营养,深化了内容,也可看到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扩大。举一反三,图书馆学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发展中,也会产生类似的结果。

图书馆学的综合发展使图书馆研究范围扩大到信息经济问题,文献资源的涵义超越了原来文献的解释,图书馆工作要上机上网……是图书馆现象的变化、扩大、发展。这就是说图书馆学研究的范围包容了文献信息资源和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得的稳定性的信息资源的开发,以及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等等方面,这些仍然是图书馆现象。以图书馆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较之文献管理学、文献资源学的内涵要广泛丰富得多,这些改名的“帽子”显然是小了一些。情报学也是如此,按《辞海》的解释:情报是泛指一切最新的情况报导,狭义的指以侦察手段或其它方法获得敌人的种种情况及其分析研究的成果,其研究范围是较狭窄的。这样改名实际上是“守旧”观点的变形。信息学、信息管理学则由于信息尚无公认和定义,其内涵很难界定,如要涉及包罗万象的信息资源则非图书馆学者所必须研究,也是研究不了的。文献信息学如理解为文献加信息,也是如此。

综合发展的图书馆学与图书馆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图书馆现象,是难以区别的。而作为图书馆专业的图书馆学教材则应考虑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科学发展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至于图书馆学的分支学科,只是就图书馆现象中的某一个别方面、个别领域或个别问题加以研究的,这些学科的名称虽然并不相同,但都属于图书馆学。

标签:;  ;  ;  

现代图书馆学综合发展实例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