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灵源街道张前小学 3622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始越来越重视生活化教学。小学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将会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选取。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学习方式要凸显教学的生活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本文提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整合这三种教育力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课堂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路径探析
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数学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数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展,而数学的研究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作为一种交流手段,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人们在对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行探索时,数学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在整个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探索过程中,人们不断对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数学开始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作为技术手段的数学应用于生活,将为社会创造一定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数学课程现阶段的主要目标,而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则成为了当前的难题。数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客观性与理论性。数学知识对大部分学习者来说是十分抽象的,因此,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更易于理解这些数学问题;反过来,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不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2.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实施。 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它十分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名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个性化的教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对学生来讲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确定以后,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生才能更为自由地学习数学。在学生对数学知识基本掌握之后,教师还要设计具有弹性的课后作业。这样避免了统一的作业对不同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心理体验。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做出差异性的评价。当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完成较简单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当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复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难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是个性化教学的最好体现。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析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各自的目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它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也各自有着自身难以攻克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将三种教育整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作用,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社区教育则是三种力量整合的一种教育新形式。教师首先要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现在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以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委员会的委员由家长民主选出,他们就成为了家长和教师、学校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家长委员会定期举行的会议,家长可以详细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计划。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随着彼此间交流学习次数的增加,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家长也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其次,有的学校聘请了教育方面的专家开展讲座,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专家对教育有丰富深入的研究,而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通过讲座的交流学习,家长能初步掌握教育管理的知识,明白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学会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的自主发展。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具有能动性。过度操控他们的生活会压抑他们的天性,难以养成好的习惯。因此,家长与学校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宽阔的平台。最后,学校也应当加强与社区之间的联系。社区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个人或家庭,出于对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目的而形成的特定范围,不同社区间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因此区别开来。学校与社区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它们互相合作,学校服务于社会,社区又依赖学校。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在社区中寻求生活的素材,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社区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进行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将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可以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久成 五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比较及启示——基于现行中美澳英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10)。
[2]熊妍茜 郭萌 陈朝东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分数概念”呈现的比较研究——以大陆人教版和台湾康轩版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2)。
论文作者:颜婷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家长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社区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