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企业500强——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整体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国企论文,年中论文,透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协会日前向社会推出了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国家电力公司以4003.95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居第一位,第2至10位的企业依次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
一、中国企业500强:中国经济的主体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比较全面、 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大企业的状况。中国企业500强就数目来说, 即使按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162,033家算只占0.31%,按大型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7864家来算也只占6.36%,如果按中国企业总数来计算,其比例会低得更多。但它们都是举足轻重的企业,拥有较多资产和较大的经营规模,因此,其经济重要性远非其数目可以表达。
中国企业500强2001年营业收入61,054.7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95,933亿元的63.64%,比2000年所占的比重60.77%提高了2.87个百分点;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11个企业,总营业收入209,423,089万元,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1.83%。中国企业500强只有5家企业属于第一产业,但其营业收入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1.82%;属于第二产业的有364家企业,但其营业收入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78.8%;属于第三产业的有125家企业,但其营业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7.68%。
这充分反映了我国“九五”期间实行“抓大放小”方针政策所取得的成效,也说明了中国企业500强已把握了中国经济的命脉, 左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二、中国企业500强的规模也在扩大
首先,中国企业500强整体规模和企业平均规模得到较大幅度扩大。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总体规模迅速扩大, 其中:2001年年资产总计达到260,316.97亿元,比2000年的236,956.55亿元增加了23,360.42亿元,增加了9.86%;营业收入为61,054.7 亿元,比2000年的53,954.31亿元,增加了7,100.39亿元,增长了13.16%。
从营业收入增长率来看,有9家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超过了100%,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2001年比2000年增长12.8倍。
从资产增长率来看,有7家企业增长速度超过100%,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增长1,053.03%。
从企业的平均规模来看,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规模在2001 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年末资产总计由2000年平均每个企业的473.91亿元提高到520.63亿元,提高幅度达到9.86%;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则由107.9亿元,提高到122.1亿元,增长13.16%。
其次,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一位的国家电力公司拥有资产总计13,463.32亿元,实现了营业收入4,003.95亿元,排名第500位的南昌钢铁有限公司资产和营业收入指标分别为26.14亿元、20.03亿元,第1名分别是500名的515.05倍和199.90倍。
中国企业500强前十家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4.72%,比500强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13.16%低8.44个百分点; 而后十家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7.8%,比500强平均营业增长率高4.54个百分点;前十家与后十家相差13个百分点。500强前十家企业的资产增长率为5.50%,比500强平均资产增长率9.86%低4.36%个百分点;而后十家企业的平均资产增长率为29.88%,比500强平均资产增长率高20.02 个百分点,前十家企业与后十家企业相差24.38个百分点。
三、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改善,但企业之间效益差距很大
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效率大幅度改善。500强企业2001 年实现利润总额为3,057.53亿元,比2000年的2,931.76亿元提高了4.29%,500强企业中盈利企业463家,占500强的92.6%;亏损企业31家,占500强的6.2%,还有6家企业未填报利润情况,占1.2%。500强企业实现利润排在首位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1年实现利润530亿元,占全部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17.33%。前5名企业实现利润占全部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43.31%,这说明我国企业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少数大企业。
从人均实现利润看,中国企业500强2001年人均利润为1.57万元,比2000年增长6.8%。有12家企业人均利润超过50万元, 人均利润最多的企业是北京诺基亚航星通讯系统有限公司,为260.96万元。
从资产利润率来看,中国企业500强2001年平均资产利润为1.17%,500强排名242位的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资产利润率最高,达到309.55%,是500强企业平均资产利润率的264.57倍。
从资产周转率看,500强企业保持了良好的资产周转率,2001 年平均资产周转率为23.45%, 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创造了较高的资产周转速度,为其利润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相反,500强排名靠前的一些企业,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资产周转率都在5%以下。
从利润增长率看,500强企业2001年平均利润增长率为4.36%, 大部分企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利润增长率超过100%的有68家, 保持增长的有334家,其中500强排名185 位的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实现利润9,432万元,利润增长率排在第一位,达到78,500%是平均利润增长率的311倍。
另一方面,少数企业亏损严重,有约1/3的企业利润缩水,企业之间效益相差悬殊。
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重视的是企业的市场规模。 这当然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的现状和实力。但是收入和销售额的巨大并不意味着企业有较高的利润,所以中国企业500强并不都是效益好的企业。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有31家亏损企业, 合计亏损739,086万元;146家企业利润缩水。
企业之间效益差距悬殊。实现利润最多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与最少的哈尔滨铁路局之间相差5,390,810万元, 利润增长率最快的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最慢的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之间相差79,541.41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最高的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与最低的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之间相差82.48个百分点, 资产利润率最高的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与最低的飞利浦电子元件(上海)有限公司之间相差324.15个百分点,资产周转最快的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与最低的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相差2,037.37个百分点。
四、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行业结构
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第一产业有5家,第二产业有364家, 第三产业有125家,综合类企业有6家。从一、二、三产业的企业分布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仍是500强企业的主导力量,占500强企业总数的72.8%,第三产业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已经达到25%,第一产业的企业比重为1%。
从一、二、三产业的经济指标看,第一产业5 家企业年末资产总计为4,744,943万元,营业收入为2,603,171万元,利润总额为65,141万元,从业人员599,478人,分别占500强企业合计的0.16%、0.43%、0.21%、3.03%。第二产业364家企业资产总计为675,144,673万元、营业收入386,682,495万元、利润总额19,808,778万元、 从业人员13,503,343人、分别占500强企业合计的25.98%,63.33%、64.79%、69.46%。第三产业125家企业资产总计1,919,700,293万元、营业收入218,308,822万元、利润总额10,591,681万元、从业人员5,271,467人,分别占500强企业合计的73.74%、35.76%、34.64%、27.12%。
以上表明,第二产业仍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表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主导时期。500强企业2001年的3,057,340万元利润中,有64.79%来自第二产业,同时,第二产业仍然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从业人数占全部500强从业人数的69.97%。第三产业由于金融类企业资产数额较大,其资产额已占500强企业总额的73.74%,实现收入和利润也分别达到了36.22%和34.64%,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是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总体趋势。
从各行业来看,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分布在36个行业。 按企业个数排行分布前十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前列,前10个行业依次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加工业,土木工程建筑业,交通运输及设备制造业、一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及辅助业、煤炭采选业、食品加工业与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详见表1)
表1 中国企业500强行业分布前十名
选自《企业管理》2002年第9期
从竞争力角度分析,中国500强企业同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国企业500强规模普遍偏小
尽管我国500强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与世界企业500强相比,我国企业500强规模普遍偏小。
从资产角度分析,中国企业500强2001年的资产总额为2,603,169,731万元,折算成美元(按1美元=8.28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以下相同)为314,392,480万美元,世界企业500强2001年资产总额为48,664,505.9百万美元,居第一位是日本MIZUHO HOLDING公司,为1,141,667.4百万美元,相当于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的36.31%。 中国企业500强2001年的平均资产规模是5,206,339万元,折算成美元为628,785万美元,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平均资产规模的9,732,901万美元的6.46%。500强中资产排名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拥有资产433,898,523万元,折算成美元为524,032百万美元,相当于日本MIZUHO HOLDING公司资产总额的45.9%。中国企业500 强资产排名最后一位的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拥有资产23,151万元,折算成美元为28百万美元,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资产排名最后一位的韩国现代公司资产(1,020.8百万美元)的2.74%。
从行业比较分析,在银行、石油等行业,我们一些企业的资产规模在行业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具备了同世界500 强企业相竞争的规模基础。但同时,在绝大多数行业中,国内企业500 强的规模与世界企业500强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详见表2)
表2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十个行业首位企业资产比较
(二)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极为明显
反映劳动生产率的两个重要指标是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额。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29.3万美元, 折算成人民币为242.6万元,人均利润额为0.64万美元,折算成人民币为5.3 万元。 而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1.41万元,人均利润额为1.57万元,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利润额的12.95%和29.62%,二者的差距极为显著。另外,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资产为133.91万元,只有世界企业500强人均资产(1,017,74万美元)的1.57%。
从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与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十个行业首位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比较来看,零售业排首位的华联集团公司的人均营业收入为112.84万元、人均利润为1.09万元,只相当于美国沃尔玛公司人均营业收入(15.89万美元)的85.76%、人均利润(0.48万美元)的27.36%; 汽车业排首位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人均营业收入为46.3万元、人均利润为2.23万元,相当于通用汽车公司人均营业收入(48.56万美元)的11.52%、人均利润(0.16万美元)的168.75%;石油石化业排首位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6.67 万元、人均利润为1.82万元,只相当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人均营业收入(195.69万美元)的2.26%、人均利润(15.65万美元)的1.41%; 银行业排首位的中国工商银行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8.19万元、人均利润为1.43万元,只相当于美国花旗集团人均营业收入(41.8万美元)的11.03%、人均利润(5.27万美元)的3.27%;食品业排首位的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的人均营业收入为59.83万元、人均利润为12.66万元,只相当于瑞士雀巢公司人均营业收入(21.85万美元)的33.07%,人均利润(1.72万美元)的88.59%;电力业排首位的国家电力公司的人均营业收入为30.36万元、人均利润为0.62万元,只相当于美国电力公司人均营业收入(220.94万美元)的1.67%,人均利润(3.5万美元)的2.13%;钢铁业排首位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的人均营业收入为62.4万元、人均利润为3.73万元,只相当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人均营业收入(17.46万美元)的43.18%、人均利润(0.31万美元)的145.16%。只有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利润与日本三菱商事相差无几,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宝钢集团公司的人均利润则大大超过世界企业500强的行业首位企业。
(三)赢利能力差距极为显著
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306,092.3百万美元, 其中实现利润最多的是500强排名第二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实现利润15,320百万美元。世界企业500强平均利润为612.18百万美元。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30,575,340万元,折算成美元为36,926.7百万美元,平均利润为61,273万元,折算成美元为74百万美元,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的12.06%。2002年中国企业500 强中实现利润最多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共实现利润5,300,000万元,折算成美元为6,400.97百万美元,相当于埃克森美孚公司41.78%;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利润30,599,799万元,折算成美元为369.56亿美元,而埃克森美孚公司一家企业的利润就相当于我们全部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41.45%。(详见表3)
表3 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赢利能力的国际比较
从2002年世界企业500强与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十个行业首位企业的利润比较来看,零售业排首位的中国华联集团公司实现利润18,562万元,只相当于美国沃尔玛公司利润(6,671百万美元)的0.34%;汽车业排首位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实现利润为249,620万元,只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利润(601百万美元)的50.16%;石油石化业排首位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实现利润为1,708,623万元,只相当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利润(15,320百万美元)的13.47%;电子设备制造业排首位的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实现利润264,383万元,只相当于德国西门子公司利润(1,856.6百万美元)的17.2%;贸易业排首位的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实现利润68,057万元,只相当于日本三菱商事利润(481.7百万美元)的17.06%;银行业排首位的中国工商银行实现利润为612,521万元,只相当于美国花旗集团利润(14,126百万美元)的5.24%;食品业排首位的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实现利润为173,363万元,只相当于瑞士雀巢公司利润(3,959.2百万美元)的5.29%;钢铁业排首位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实现利润为424,308万元,只相当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利润(591.3百万美元)的86.66%。只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实现利润大大超过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利润水平相当。
(四)创新能力差距极为悬殊
由于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我国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低、创新动力不足,制约了产业升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根据对我国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16个行业调查,多数大中型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2%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
科研开发投入是反映企业创新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的国际惯例是,企业要保持生存,其研究开发费用必须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2 %左右;要保证领先优势,研究开发费用必须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 若从这方面的指标看,中国大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
由于研究开发投入少,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发明专利相差悬殊。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公布的2001年年报,即使在中国,国外企业来华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已相当于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的2.5倍以上。从近年的发明专利数量看,国内外申请也差距悬殊;1997——2000年,国内向国外申请从299件增至1027件,合计1949件,而国外来华申请从20953件增至26401件,合计90686件,是国内向国外申请的46.5倍。含专利权的使用和转让在内的“专有权的使用费和特许费”,收支差距也不容乐观;1997——2000年,出口(收入)从5500万美元增至8000万美元,总计2.73亿美元;而进口(支出)从5.43亿美元增至12.8亿美元,总计30.36亿美元,高于出口(收入)10倍。由于中国企业500强是我国企业从事发明创造的主体,从中外企业发明专利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在科技上的差距还很大。为此,如何使我国在某些传统优势产业上保持相对优势,在相对弱势产业上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在高技术领域努力赶超,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改变我国在专利竞争上的劣势地位,已是我国企业应当认真思考的紧迫问题。
(五)中国企业500强的国际化水平还比较低
我国大企业及企业集团开始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为代表的贸易公司,以及以首钢为代表的生产主导型企业开始进行跨国经营。90年代中期以来,在“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的战略指导下,中国大企业的跨国经营迅速发展,出现了中集、万向、海尔等一大批走向国际化的大企业。但是,尽管如此,我国大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仍比较低,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不能适应做大做强的要求。现在绝大部分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式是出口,能够做到到海外生产的极少,能够建立全球性销售网络的更少,能够实现融资国际化的也不多。这种情况在生产性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就绝大多数中国大企业而言,在组织结构上还没有哪一家具有“多国公司”或“跨国公司”的特点,在经营战略上也没有哪一家真正实现了全球性的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在经营行为和经营机制上还没有哪一家真正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要进行跨国经营,全球化经理人必不可少。跨国经营的实践证明,全球化经理人必须有在3—4个国家工作的经验,具备全球化意识。如美国花旗集团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构成的全球化程度非常高,75%的人曾经在美国之外工作过,超过25%的人曾在3个或3个以上的国家工作过。据调查,在国外工作过的企业经理的比例,美国为32%、日本为19%、欧洲为47%,而我国则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