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中心医院小龙分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类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结束早期急救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3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头孢类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早期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救治成功,护理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更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急救护理应用于头孢类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过敏性休克;头孢类药物;早期急救护理;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302-02
头孢类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是指头孢类药物进入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强烈的累及多脏器的症群[1],是服用头孢类药物的副作用。如果过敏性休克得不到有效的护理,可致患者死亡。为了提高护理效果,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0例头孢类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头孢类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前取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同意。遵循随机原则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为(32~65)岁,平均年龄为(46.5±8.6)岁。观察组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为(31~67)岁,平均年龄为(47.2±9.0)岁。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检验得P>0.05,提示两组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实行相同的急救措施。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急救过程中密切关注各项生命体征,做好急救器械的消毒工作等。
观察组应用早期急救护理:急救期间为患者进行动态心电监护,察看患者的口唇颜色、意识状况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测定皮肤温度和湿度,做好保暖工作;详细记录患者每小时的尿量;为患者及时开放两条静脉通道,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一条通道给予急救药物,另一条补充循环血量;急救过程中安排护理人员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和急救状况;急救后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在患者的病床前方做好过敏标记,每5min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直至恢复正常后的2小时。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包括脉搏、脉压、血压和尿量,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取%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s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以χ2和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为P<0.05时,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急救后全部脱离危险。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相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均大幅下降,护理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生命体征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更大,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为两组具体的指标情况。
3.讨论
心肌梗死的病情发展迅速,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退化,承受力较差,急救过程中和急救后可能出现多种变化,必须要提高护理质量来辅助治疗的顺利完成。
对照组实行的常规护理较为粗泛,没有考虑到每例患者的病情不同,需求也不同,关注点放在医生的救治上,不太重视护理在急救中的作用。
观察组的早期护理模式则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充分考虑到了每例患者的具体病情。动态心电监测、查看口唇颜色、测定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和皮肤状况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为患者保暖可以避免急救中出现脑缺氧[2];双静脉通道既能保证急救药物的有效给予,还可以保证血液的充足供应,避免出现失血过多而造成的损伤;急救过程中家属情绪容易激动,由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病情,能够安抚家属情绪;急救后标记过敏原因和过敏程度,可避免误用药物;检测生命体征可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经过早期急救护理的实施,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有效改善,维持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早期急救护理应用于头孢类药物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萍.头孢类药物对小儿过敏性休克进行早期急救护理方法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9):240+242.
[2]叶丰丰.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急救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4):143.
论文作者:陈婷,陈晓君,滕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头孢论文; 患者论文; 体征论文; 类药物论文; 生命论文; 性休克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