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制约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推进策略论文_王利军

谈制约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推进策略论文_王利军

浙江省余姚市铁路北站广场综管办 浙江余姚 315400

摘要:今年5月,中央深改小组会议通过《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本文对制约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问题的分析后,提出推进策略:培育志愿精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志愿者组织内部管理。

关键词:志愿服务;培育志愿精神;多元合作共治

1 制约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1 志愿理念尚需进一步普及,公民志愿意识尚待提升

近年来,尽管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热情有所提升,但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调查显示,反映“利他驱动的公众参与”全球排行榜,中国列倒数第一[1]。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还不够了解,以致产生种种误解,包括认为志愿服务应该由政府组织包办,公众不必参与;志愿服务是消遣活动,没有多大意义等[2]。

1.2 志愿组织的行政色彩较浓,志愿服务协调机制亟待完善

我国的志愿组织是在政府或者官办社团的呵护与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但是从志愿组织的本身属性来看,非营利性、自主性、公益性、民间性是其重要的特征。尽管政府组织在制定促进与规范志愿服务发展的法律政策以及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监督其公益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绝不意味着用行政化的手段直接管理志愿组织,或者把他们同化为“行政化”组织[2]。

1.3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不规范,自身管理有待完善

志愿服务项目运作资金匮乏,大多数志愿服务经费来源都很不稳定,部分志愿者提供服务还需要自己出资,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志愿组织发展不规范,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大部分志愿服务组织内部架构不全,组织机构分工不够细致,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人际情感的管理作用超越规章制度的作用,缺乏专业人才,制约了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供给,阻碍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呈现随机性、缺乏持久性,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较突出。

2 完善志愿服务的对策

2.1 培育志愿精神,增进志愿服务的认识

首先,不断深化市民对志愿精神的认同,唤醒“积极市民”的良知与社会公共责任。一是改进教育与舆论的方式。将志愿服务及公民公共责任纳入中小学学校课程与日常校园生活,如以学生的班级义务服务制来替代班干部制,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志愿服务;在宣传上少节日运动式短期型报道,多默默无闻坚持不懈做公益的志愿者事迹或团队报道。二是增加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大力开展进社区、进家庭的接地气志愿服务项目,让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时时可为、处处可为、人人可为。三是完善政府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合作机制。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通过民主决策、社会听证等方式,构建制度化的沟通渠道、群众参与机制和参与平台,让公众能协同参与管理,增强公众自治意识与公共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扩大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覆盖面。一是坚持从硬件配备、软件保障两方面入手,在医院、车站、敬老院、重点企业等建立志愿服务活动基地。二是扶植落实一批敬老、助残、关爱农民工和维护交通秩序环境、网络舆论环境等志愿服务实事项目。三是深化动员激励方式,改变传统依靠组织号召的方式,逐步向组织发动和社会宣传动员并重,吸引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纷纷组织员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第三,志愿服务活动需要管理约束。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服务存在错误的观念认识,认为志愿者属于自愿提供服务,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便不必对他们进行严格管理,而这种管理的疏忽可能给志愿者组织带来负面效应。志愿者组织管理者也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建立和执行必要的约束管理制度。

2.2 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志愿服务独立性

首先,志愿服务组织需要独立于政府系统发展,实施多元合作共治。志愿服务组织与政府之间并非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在一些事务处理上,二者应该是互相协商和合作,而非服从和听命。政府需要转变自身的执政理念,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而非控制社会一切领域。第二,政府在物质与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增强保障力度。一是高度重视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工作。加大相关政策的扶持与落实力度,充分发挥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的专业引领、管理与指导作用。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与政府购买公益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政府外包、公益创投等方法。针对目前大部分志愿服务组织规模小、注册资金不足、缺乏相应专职人员和固定场所的实际,相关部门应适当放宽成立志愿服务组织所需条件[3]。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志愿者认定、考核、激励、表彰等制度,在完善星级志愿者评定表彰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积分、支取制度为重点的嘉许回馈制度。第三,丰富志愿者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社区是志愿者生活与服务的最主要场所,应优先发展社区自治志愿服务。受体制机制的影响,社区居委会不能充分发挥自治功能,可以成立由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为主体的业主委员会来实践小区自治,通过党组织、小区共建理事会、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实践多元参与小区共治。深度融合互联网与志愿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线上+线下”的志愿动员机制,鼓励志愿者组织根据群众的需求设计、展示、实施、推广项目。

2.3规范内部管理,增进志愿者组织持续发展潜能。

首先,队伍管理科学化。一是健全志愿者组织架构,变志愿团队为志愿组织。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志愿者组织要根据其运行过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使组织力量结构化、集约化。二是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已制定的管理制度。建立一整套关于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考核、激励、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对会员与志愿者分类管理。

其次,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一是做好项目设计与运作。从服务群众出发,计划、开展志愿服务,满足群众的需要,满足志愿者的成就感需要,实现项目运作的良性循环。二是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建议筹建志愿服务基金,以财政支持(从每年的民生事业预算经费中按比例提取)、企业合作、基金投入、募捐等模式,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需要。三是加大对注册、备案的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力度。志愿服务管理与指导部门,加强对志愿服务总体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制定与完善志愿者组织年检、星级评定等制度,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由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

参考文献

[1]盖洛普咨询公司.“公众参与”全球排行榜,中国倒数第一.搜狐网2016-10-14.

[2]魏娜.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成就、问题与展望.中国行政管理,2013,(7).

[3]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新华网2016-7-11.

论文作者:王利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5期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  ;  ;  ;  ;  ;  ;  ;  

谈制约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推进策略论文_王利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