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土地、大财富”的观念应该改变_矿产论文

中国“大土地、大财富”的观念应该改变_矿产论文

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大物博论文,改了论文,中国论文,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面临矿产短缺

“中国的许多矿产资源不足,并将在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的短缺,同时还将增加矿产资源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最近,一本名为《矿产资源与国家经济发展》的书被摆上了国务院、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等高层领导的案头。

这本深蓝色套封的书在全国只印制了1500册。

这本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发表的最新报告还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不加强勘查找矿,储量没有重大突破,到2020年,中国将需要进口大量的矿产资源,即使是目前还在出口的锌等矿产到时也将出现短缺。

究竟矿产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我国的矿产资源又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和发展?就这些问题,1月14日记者采访了本报告的作者和这一领域的相关专家。

手机荟萃多种金属

提到矿产资源,人们往往马上会将它与工业生产联系在一起。殊不知,在人们日常生活到处都有矿产资源的影子。“这些资源对于人类来讲,其重要价值绝不亚于粮食”。作为这份报告的参与人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的王高尚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先给记者上了矿产知识普及的一课。

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就是集中了多种矿产资源于一身。据统计,一辆普通轿车平均重量为1150千克,平均使用600余种材料,涉及数十种矿产资源。人们也许永远也不会想到小小的手机中,竟然使用了多达十几种的金属,是“纯粹”的矿产资源制品。事实上,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

争夺矿产资源引发战争不断

当然,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更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其保障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矿产资源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全球经济的产业基础,矿产品出口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

不仅在经济领域,矿产资源同样在政治领域显示着其重要的价值。“人类历史上为瓜分、占有、控制和争夺资源和资源运输线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活动比比皆是”。对矿产资源进行过多年研究的原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院长王家枢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颇有些感慨。纵观上个世纪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抑或是海湾战争,除了对领土的争夺外,各种矿产资源占有权更是常常成为引发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而为了保证国家在非常时期的安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很早就着手进行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据资料显示,从1939年开始至今,包括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在内的十个国家就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工作,其中美国更是耗资几十亿美元储备了多达93种的矿产资源。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提到我国矿产资源的发展与现状,王高尚研究员认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查明了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发现、勘查和开发了一大批矿床,形成了比较强大的矿业体系。目前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6种,其中稀土、钨、锡等金属矿产和许多非金属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煤炭、石油、钢铁的产量也都有了快速的增长。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明显进入工业化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许多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速接近或超过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有人曾断言,如果中国人像美国人那样消费矿产资源,三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费!虽然此话听上去有些危言耸听,但2000年英国一家研究所预测中国的铝消费将在2010年达到745万吨,世界资源研究机构和世界铜组织有关人士预测中国的钢消费在2005年将达到1.8亿吨,铜消费将达到260万吨。多方面资料显示,国际方面对于中国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的预测和近年来实际发生的矿产资源消费数量远远超过了我国自己的估计。而未来几十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全球化,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大国的趋势不可阻挡。

而根据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此次提供的报告预测,与我国未来二三十年主要矿产的巨大需求相比,我国目前探明的主要矿产储量显得严重不足。而且目前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保障程度正在出现下降趋势。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曾经在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但已勘查矿产资源中经济可用性差和经济意义不明确的资源储量所占比重达三分之二,可采和预可采储量比例低,其中45种主要矿产可利用的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这表明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的保障程度出现下降趋势。”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中另一个不平衡的现象表现为,虽然我国矿产总的消费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消费量却一直很低。目前,我国人均石油消费就不足美国人均的1/18,甚至不足岛国日本人均的1/13。

四大原因导致矿产资源短缺

为什么我国矿产资源的发展会处于目前这种总量不足、消费量却不断快速增加的紧张状态中呢?对于这一问题,参与报告编写的相关专家认为,大致有四大原因造成了我国矿产资源现在以及未来二三十年中将面临的紧缺局面。

首先,从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费角度看,中国是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正是需要集中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快速积累社会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时候。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这种发展也确实对资源消费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面对矿产资源消费的不断增加,与此相对应的矿产资源总储量的增长速度却很小,甚至没有太多变化。这种储量与消费的不平衡发展势必造成资源的短缺。

其次,在过去20年间,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矿产资源需求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的矿产开发曾进入过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从小秦岭金矿的滥采乱挖到广西南丹矿难揭示的号称“世界第一锡矿体”几近被毁,从引以为豪的钨矿大国到不到几年后将可能面临黑钨矿的枯竭,从蓬勃发展的铝工业到3至5年后将无富铝士矿可采……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进行了完善,对许多矿种的开采进行了更多的规定和保护,但对矿产资源曾经的无序和毁灭性开采却已经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浪费以及大量死矿、呆矿的出现,不仅对国家的资源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尽管我国的地质矿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基本保障了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然而与具有数百年地质调查历史的发达国家和主要矿业大国相比,我国国土上的地质矿产工作程度并不高,资源潜力远未查明。据资料显示,我国已发现的矿化点有20多万个,但仅有2万多处作了评估,其余80%还未作评价。我国西部地区地质找矿工作程度仍然很低,有些地区甚至还是找矿的空白区。然而与此相对应的矿产勘查工作却在近10年中受到了削弱,曾经的百万地质大军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队都已解散或划归地方,国家固体矿产地勘费的投入只相当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1/3。这势必将直接影响我国矿产储量的增长。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公众的矿产资源危机意识仍然有待提高,公众对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了解不多的现状,影响了许多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短缺状况将有望得到改善

虽然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状况不容乐观,甚至有可能会面临二三十年后资源的短缺,但对于专家们的这种预测结果,公众却不必感到恐慌,毕竟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差异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都不可能应有尽有或完全满足自身需要,在《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2001年报告(社会版)》中,专家不仅对我国几十年后矿产资源的状况进行了预测,还同时提出了促进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积极加强地质找矿工作,我国目前探明可采的石油、天然气、铁、铜、铝等大宗支柱性矿产资源储量与未来30年的消费需求差距巨大,如果将如此巨大的供需缺口完全建立在依赖国际市场和境外资源供应上,将会对中国的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的同时,应该加强和加快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和潜力评价,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域广阔,成矿条件良好,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资源潜力较大。在积极找矿的同时,国家还应对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相关产业结构进行积极地调整。

其次,专家认为应该把握全球矿产品供大于求的最佳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分享境外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西方发达国家陆续完成工业化过程,矿产资源消费增速趋缓,国际矿业市场出现了矿产品供应大于需求的“宽松”局面,结果一直走低的矿产品价格导致全球矿业低迷,一蹶不振,矿业被誉为“夕阳产业”而跌入低谷。预计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走低的情况可能还会持续10至15年。目前,低迷的矿产品价格为我国经济地利用世界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地大物博”曾经是国人引以为荣的词,至今,《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仍是:“土地广大,物产丰富”。解释后的例句也仍然是“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此,专家告诉记者,这种传统观念应该改改了。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应该提倡节约消费资源,借鉴目前发达国家钢、铜、铝等大宗金属回收再利用量已经达到消费量的30%至50%的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这样的比例意味着资源回收利用每年不仅可达数千万吨计,同时可以节约数量巨大的能源和极大地保护生态环境,并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资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

培养国民的资源危机感,并以政策和法律的形式,建立节约资源和回收资源的社会规范,把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和回收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标签:;  ;  ;  

中国“大土地、大财富”的观念应该改变_矿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