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COD排放强度的技术效应分析论文_吴阳

工业COD排放强度的技术效应分析论文_吴阳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60

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强度下降,分解工业COD 排放强度降低的技术效应并进行深入检验,以及检验环保投资在工业COD 减排中的作用,对今后的工业COD 减排和环保投资都十分必要而迫切。使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 LMDI) ,将工业COD 排放强度降低的技术效应进一步分解为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和污水处理效应,然后利用工业COD 排放数据计算这三种效应,发现我国工业COD 排放强度降低的技术效应主要归于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其次是污水处理效应,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几乎不存在,利用这些数据并通过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对三种效应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工业;污染;排放强度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集聚现象日益明显,并表现为在沿海地区不断增强的趋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新经济地理学意义的“中心”和“外围” 在日趋深入的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节能减排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工业排污对我国环境污染总量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主要城市中工业COD 排放、工业SO2 排放、工业NOX 排放、工业烟尘排放分别占各自总排放量的21.61%、87.39%、95.94%和84.03%,规划纲也进一步说明工业减排是实现减排目标的重点。

一、工业COD 排放强度分析

按照LMDI 分解法,从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和污水处理效应三个环节分解工业COD 排放强度,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的贡献为67.68%,略高于2 /3,明显高于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和污水处理效应的贡献率。相对而言,污水处理效应的贡献率仅次于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的贡献率,而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的贡献很小。因此,对工业COD 排放强度降低技术效应影响最大的是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这表明工业COD 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手段是节约用水,其次是利用污水处理设备降低单位废水的COD 排放量,而在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方面,尚没有成为主导作用。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政策导向有关。近些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倡导节约用水,并对工业用水进行区分定价、分类计价,造成工业企业用水的成本压力,使得企业不得不积极地节约用水。与此同时,政府积极建设各种污水处理厂,在一些工业园区还专门建造统一的污水处理厂,以降低企业的污水处理成本,这些政策均有利于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和污水处理效应发挥作用。但是,要想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效率,则需要进行大量的科技投资,改进生产工艺,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费时费力的。因此,从工业企业角度看,工业COD 排放强度降低的技术效应主要通过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和污水处理效应起作用,而不是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由于用单位GDP 的COD 排放量为技术效应分解的起点,因此,工业比重越低,工业COD 排放强度的起点越低,技术效应越不明显,但更多地依赖水资源的使用环节,而不是末端治理,这也表明这些地区在工业COD 减排上还存在一定的空间。显然,工业COD 排放强度降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究竟哪种效应起关键作用,取决于工业COD 的初始排放强度、当地的产业结构、水资源丰裕程度等一系列因素,还有一个主要因素,便是环保投资。

二、环保投资对COD 减排路径影响的实证

1、研究设计。环境保护投资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可以进一步检验环保投资对上述三种分解效应的作用途径及作用大小。环保投资可以有效影响生产全过程,作用于三种分解效应,在不同生产环节上降低工业COD 排放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建立如下联立方程模型:

Dtechnique = Ddensity + Drecycling + Dtreatment

Ddensity = α0 + α1EI + α2Tech + α3GDP + α4 Industry

+ α5Endowment + ε1

Drecycling = β0 + β1EL + β2Tech + β3 Industry

+ β4Endowment + ε2

Dtreatment = φ0 + φ1EL + φ2Tech + φ3 Industry

+ φ4Expenditure + ε3

EI = η + η1Expenditure + ε4

这些方程共同构成了联立方程系统,自变量环保投资( EI) 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三个部分。由于作用对象和过程的差异,使得三种环保投资对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和污染排放处理效应的作用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对这四个环保投资变量都进行检验。研发支出( Tech) : 由于企业的研发能力直接决定其水资源使用效率,因此,研发经费将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水耗,能够降低工业COD 排放强度,该变量用各地区的R&D 经费表示; 经济发展水平( GDP) :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应水资源使用效率、治污能力就应该越高,该变量用各地区GDP 的自然对数表示; 水资源禀赋( Endowment) : 如果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稀缺,水资源价格自然较高,势必迫使企业降低水资源消耗强度。因此,一个地区天然的水资源禀赋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水资源消耗强度和重复利用效率,该变量用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表示该地区水资源的稀缺程度; 产业结构( Industry) : 如果一个地区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越高,相应其工业COD 排放强度就越低,该变量用各地区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表示; 政府支出( Expenditure) : 政府支出是环保投资的主要来源,因此是决定一个地区环境污染末端处理能力的重要因素,该变量用各地区财政支出总额的自然对数表示。

2、结果。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回归,由环保投资对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污水处理效应都有负向影响。具体而言,在方程( 2) 中,环保投资对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有显著的负向响,表明环保投资越多,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越小。由于水资源消耗强度是个负值,因此,环保投资越多,单位产出的水资源消耗量的降低幅度越大,对工业COD 排放强度降低的贡献也就越大。在方程( 3) 中,环保投资对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有负向影响,表明环保投资越多,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越小,单位耗水的污水排放量的降低幅度越大。在方程( 4) 中,环保投资对污水处理效应有负向影响,表明环保投资越多,单位废水的工业COD 排放量的下降幅度越大。

除此之外,还得到了一些其他结论。例如,研发支出越多,生产技术水平越高,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和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越小,单位产出水资源消耗量的降低幅度越大,水资源重复利用效率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单位产出的水资源消耗量的降低幅度越小,这表明发达地区的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较小,而欠发达地区的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幅度较大。产业结构越优化,水资源消耗强度的降低幅度越大,单位耗水的污水排放量降低幅度也越大。当地水资源禀赋越高,水资源消耗强度的降低幅度越小,单位耗水的污水排放量的降低幅度越小,这个结论符合资源稀缺性的逻辑。当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很丰富时,它就没有足够的动力节约用水和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工业COD 排放强度降低的技术效应主要归于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由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密切相关,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由以政府为主导,因此,工业COD 排放强度降低的技术效应主要是由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辅的环保投资。

我国工业COD 排放强度降低的技术效应分解为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和污水处理效应三个分解效应。研究发现,工业COD 排放强度的降低主要归功于水资源消耗强度效应,其次是污水处理效应,水资源重复利用效应对降低工业COD 排放强度的贡献是最小的。

参考文献:

[1]刘满凤,谢晗进.环保投资与污染集聚性趋同研究[J]. 经济地理, 2014,34(4):25-32.

[2]苏 静,胡宗义,唐李伟.我国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的地理空间分布与动态演进 [J]. 经济地理, 2013,33(9):10.

论文作者:吴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6

标签:;  ;  ;  ;  ;  ;  ;  ;  

工业COD排放强度的技术效应分析论文_吴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