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批判性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批判性论文,学术期刊论文,思维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4)02-0121-02
一、社科学术期刊编辑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批判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方式。它作为否定现状和实现理想的活动,直接表现为揭示、辨析、鉴别和选择的过程。而批判性思维则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旨的揭示性、辨析性、鉴别性和选择性的思维运作活动。在社科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批判性思维又具体表现出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理智性。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它依靠理性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和事实的力量来评判所编发稿件思想观点的合理性、合法性。它理智地遵循本期刊的市场定位、读者定位和风格定位来组织稿件,相对稳定地保持自己内容和形式的独特性。它不感情用事,不因人废稿。它理智地对待被审读的稿件,客观地评价其思想观点,为作者提供合理化建议。同时它也容忍稿件作者的思想观点与己不同,不会以编辑本人的理论倾向和情感好恶作为稿件的取舍标准,具有学术宽容精神。
2.精确性。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批判性思维借助科学的定义、分类、限制、概括、典型分析等方法,帮助作者进一步审查其所使用的概念术语,使其尽量明晰化,并使同一概念术语在同一文章中具有单一性和确定性。这种批判既可以启发论文作者扩大思考和议论的范围,帮助其更有效地认识事物的一般性质,从而把对具体对象的认识提高到原则的高度,也可以启发论文作者更合理地限定思考和议论的范围,帮助其更有效地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从而把笼统的认识具体化。
3.严格性。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批判性思维尊重学术权威,但决不盲从和迷信学术权威。它对所有待审读稿件的理论观点都持理智的怀疑态度,对权威者的思想观点也进行批判性考察,防止可能出现的对具有过激的言论或有不良政治倾向性的稿件因出于对学术权威的信任而未加防范的情况发生。但这种怀疑和批判不是进行粗暴的干涉和简单的否定,而是为了使作者已有的观点更加合理、简洁、明晰和有效,使作者已有的方法更加完善,更有启发性。
4.经济性。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作者删繁就简,把无关的、多余的东西和凡是于增强文章整体效果不利的东西去掉,以便抓住主要的、关键的因素。使所编发的稿件完整、紧凑、脉络分明,以最小的篇幅容纳最多的内容,节省宝贵的版面资源,同时也能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5.对话性。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对话性思维。它通过同稿件文本以及作者本人富有成效的对话来帮助作者进一步澄清思想、排除谬误;这种对话能够通过编辑和作者的相互沟通达到稿件观点的修正与完善;这种对话在需要编辑对作者的思想脉络和逻辑结构有较为深入的理解,然后从旁观者的立场观点出发与其进行理性的对话;这种对话不仅能够使所编发稿件的观点更合理、更严密、更精致,而且也有助于编辑本身的理论素质的有效提高,达到类似“教学相长”的效果。
6.建设性。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批判性思维还是一种建设性思维,这主要表现在编辑对作者初创精神产品的“二次创造”上。编辑选出决定刊发的文稿以后,就进入了对文稿的具体编辑加工阶段,这也是编辑把自己的心智劳动具体注入作者初创精神产品的过程。成熟的稿件,编辑要通过认真的加工,弥补作者可能存在的疏漏,做到精益求精;不成熟的稿件,编辑要提出修改方案,有时甚至要帮助作者做脱胎换骨的改动。
二、社科学术期刊编辑批判性思维的评价标准
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价性思维。它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对作者的初创精神产品即学术论文进行评价,做出选择。评价自然要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对学术论文的评价应以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文化积累性和可读性作为基本标准。但由于这种学术评价所针对的诸多学术论文在研究领域、学术风格、结构特点、论证方法以及创新程度等方面均各有不同,因而在首先满足基本标准的条件下,进行这种评价的具体标准就表现出多样性来。我国著名学者高清海先生曾经按这样的标准把学术文章划分为四类:“一类是用别人的语言在说别人的话;一类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说别人的话;一类是用别人的语言在说自己的话;一类是用自己的语言在说自己的话。”[1]而另一位著名学者孙正聿先生则把社科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表述为五个方面:是否有一种新的解释原则;是否有一种新的概念框架;是否有一种新的提问方式;是否有一种新的知识背景;是否有一种逻辑关系的转换。参照学者们的有关论述,本文把社科学术期刊编辑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评价标准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创新标准。学术研究是处理已有信息,获取全新信息的探索性活动,社科学术论文作为用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的工具,必然要以创新性为特点。因此,编辑对学术论文进行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看论文作者能否做到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并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还可以进一步把符合创新标准的学术论文划分为两类:开创性创新的论文和发展性创新的论文。“在每个社会科学领域中,都有一些本来值得研究,但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也有一些过去没有必要或者没有可能进行研究,现在有了研究的需要,也具备了研究的条件的问题;还有一些是在社会和人类认识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出来的新问题”[2]。解决这些问题的学术研究就是开创性研究,作为描述其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就属于开创性创新的论文。选择新课题是进行学术创新的一种方式,研究旧课题,也可以进行发展性创新。描述发展性创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主要有这样几种区分:深化、补充已有的观点;批驳、修正已有的观点;赋予已有理论以新的社会意义。
2.逻辑标准。逻辑标准包括论文的理论系统内部无矛盾性以及与公认的正确的背景知识的相容性、前提预设的完备性、理论的精确性和解释力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成果告诉我们:人类的知识体系往往采用公理化演绎方法,以最基本的观点与原则为公理,构成逻辑前提,经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事实上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也与此类似。论文作者一般均以或明或暗的前提预设为理论原点展开论述。其逻辑框架一般都包括提出并分析问题、阐释基本概念、对观点进行证明等基本环节。其成文过程均是在逻辑思维的框架内完成的。当然也不排除其中有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的或多或少地参与。但即使是灵感思维和形象思维,其思维结果要想被人接受和理解,也同样离不开逻辑思维的帮助。因此,合格的社会科学的学术论文应该同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一样,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不容许有内部逻辑矛盾。必须有理有据、能够自圆其说。
3.实践标准。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实践标准是更为基本的标准。一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社会实践的。是否面向现实、面向社会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是衡量社科学术论文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论文所探讨的课题对社会实践的发展意义不大或者根本没有意义,那么作者的一切劳动都是无用的劳动,学术论文也就没有任何用处。因此,学术论文能否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讲求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益,是社科学术期刊编辑批判性思维的首要的评价标准。
4.审美标准。一篇高水平的社科学术论文同时也应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其审美标准主要体现在论文的语言优美、结构和谐等行文表述方面。具体而言,审美价值较高的学术论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应能做到精确、简明、平易、庄重和富有文采。就是说,用词要恰当、贴切,专业术语含义确定,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语句顺畅,不堆砌华丽词藻,采用恰当的修辞方式等等。在结构方面则应做到完整和谐。和谐的结构模式并非千篇一律,但一般均要满足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观点、材料和论述能够有机地编织在一起,使无形的思维以最佳的组织方式物化等这些基本要求。
收稿日期:2003-11-28